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容易緊張,是因為自我客體化了。

昨天有姐妹提到一個困惑,害怕和在乎別人的評價,比如工作害怕領(lǐng)導不滿意,也怕自己生活一團糟被別人發(fā)現(xiàn)。

這似乎是一個蠻普遍的現(xiàn)象。

一般來說,還有個特征,就是容易緊張

被凝視的瞬間身體緊繃、心跳加速、頭腦空白,仿佛靈魂突然出了竅,一切都變得難以控制。

尤其是,對方越權(quán)威,越重要,或者關(guān)注自己的人越多,就越表現(xiàn)得不自然。

其實,這恰好是因為主體性不夠穩(wěn)定,在被他人凝視時,難以支持自我的存在,而讓自己淪為了一個可以被別人評頭論足的“物品”。

自我客體化的人,失去了關(guān)注“我”的能力,比如我能展示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反而掉進了“他人陷阱”:他如何看我,他滿不滿意,他對我有沒有好感。

進而將情緒主控權(quán)完全交予他人:夸我就喜上眉梢,稍有不滿就焦慮崩潰。

這就是自我最虛弱的時刻,也是最無法自然呈現(xiàn)自己真實實力和魅力的時刻。

01

內(nèi)化的模式

為啥會這樣呢?

大概率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就是把我們放在一個客體的位置上,再以絕對權(quán)威的姿態(tài),審判+評價。

這種高位壓迫,會讓本就幼小的我們,在很多的打壓、羞辱、挑剔或者冷落中自我矮化,同時內(nèi)化被人審判+評價的互動模式。

也就是說,小時候被父母繳了械,長大就會自動對別人繳械。

曾經(jīng)被父母凝視的那雙眼睛,現(xiàn)在變成了被周圍所有人所凝視的眼睛,這種凝視無處不在,令人窒息。

而一直感受到被凝視的人,是無法長出健康的主體性的。

因為主體性只會主動“凝視”,而無法“被凝視”,總是感覺“被凝視”的人,只能永遠呆在客體的位置上。

所以,當一個主體性不穩(wěn)定的人,碰上一個主體性穩(wěn)定的人,往往因為感受到被對方凝視而散發(fā)出弱者氣息,哆哆嗦嗦,緊緊張張,不戰(zhàn)自敗。

即便發(fā)展出強勢的人格面具,也難掩這份虛弱。

有時候甚至會吸引很多惡意。

02

如何改變?

有姐妹說得很好:

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們只對自己重要,就算別人看我不爽那又怎樣,我還看他不爽呢,在乎別人的評價是最沒必要的內(nèi)耗。

這就是一個充滿“主體性”的回答。

你凝視我,我就凝視回去,你評價我,我就評價回去,我們的位置和權(quán)力是對等的。

當然,這也建立在有主體性的基礎(chǔ)之上,否則可能知易行難。

以下三個建議或許有幫助:

第一,搞清真相。

他人所謂評價,很多時候是自己的投射,只能說明他是怎樣的人,而說明不了你是怎樣的人。

比如,領(lǐng)導對你不滿意,無論你怎么努力都習慣pua你——

只能說明他內(nèi)心充滿挫折和虛弱,需要投射到別人身上,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并不代表你真如他所說那么差勁。

比如,別人說你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好,只能說明他是一個審美固化且嚴重匱乏的人——

他愛吃白菜,挑剔蘿卜,這是他的問題,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們首先要懂得欣賞自己的美,再去找到那個愛吃蘿卜的人就好了。

真相就是,自己是什么人,看這世界就是怎樣的濾鏡。

活在別人的濾鏡里,扭曲自己去配合別人,是最不劃算的一件事情。

第二,也收收自己的投射。

你的投射是什么呢?

就是把所有人都投射成了曾經(jīng)那個挑剔嚴苛的父母,感覺被他們時刻關(guān)注著、審判著。

但其實,人生沒有那么多觀眾,每個人都在為生活焦頭爛額,我們在別人眼里可能完全不重要。

這個不重要有兩層:

一是別人不會沒事總惦記著你,畢竟不是父母;

二是就算看見你“丟人”了,嘲笑貶低了兩句,這兩句話對他來說,只是張口就來的事情,說完可能就忘了,他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而如果你陷進去了,為此內(nèi)耗不安,就是在獻祭自己的人生。

為別人的不重要而付出真正重要的東西,也是最不劃算的一件事情。

第三,練習自我審判。

你是自己的最高法院,擁有對與自己有關(guān)的一切的最終裁定權(quán)。

這家餐廳你認為難吃,那就是難吃,無需再征求任何人的意見;

這件事情,你有自己的判斷,那就忠于自己的判斷,無需再為其他人的想法而搖擺;

這項工作,你覺得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那就是滿分,可以根據(jù)領(lǐng)導的意見修改,但內(nèi)心永遠為自己打call。

當主體性真正長出來時,所有一切的聚焦點都回歸了“我”,一切由我而來,一切為我所用。

你有了自己的評價體系,可以真正與對方平視,而不必再自我矮化為客體,仰視別人,接受別人的定義。

自然就不會再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會再那么容易焦慮和緊張。

主體性萌發(fā)之時,就是自我魅力嶄露之時。

請記?。簞e人都是人生的過客,只有自己是永遠的主場。

本文來源:MISS薔薇(ID:vlook7232)作者MISS薔薇,廈門大學社會工作碩士,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專欄作者,原創(chuàng)爆文寫手,已出版《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辛苦你啦,內(nèi)在小孩》等暢銷書。關(guān)注@ MISS薔薇,查看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從心理學視角觀世界,修自己。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號。

???

咨詢電話:186-1257-6320 / 138-112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