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第4172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七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又有品類翻紅了,

這次是臺灣鹵肉飯

沉寂許久的臺灣餐飲,又有品類翻紅了,這次是鹵肉飯。

像開在上海靜安商圈的阿元來了,主打6小時的慢煮鹵肉飯,還有地道的臺灣小吃提供,整體客單價在50元左右。

上海首店開出后,還有兩家門店待開,一家在上海新天地商圈,另一家在淮海路商圈的環(huán)貿(mào)iAPM,都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方。

阿元來了開業(yè)之初就大排長隊,勢頭非常猛,還沖上了大眾點評榜單的臺灣菜熱門榜第一,上海全餐飲品類熱門榜也沖到了第三位。剛試營業(yè),潘瑋柏就來打了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主打一碗黑金鹵肉飯的叁店·臺灣鹵肉飯,也在靜安商圈,門店小而美。還有撿角臺灣食堂、阿勇魯肉飯等品牌,共同提升著鹵肉飯的品類勢能。

提到鹵肉飯,提到臺灣菜,消費者總會想到一些早起的品牌,如一茶一坐、鹿港小鎮(zhèn)、度小月等。它們鼎盛的時期,也是臺灣餐飲在大陸市場的高光時刻。2016年,僅在上海就有近200個臺灣餐飲品牌,臺灣餐飲在品牌化、標準化方面的優(yōu)勢,使其擁有更多先發(fā)優(yōu)勢。

但隨著本土品牌的崛起,臺灣餐飲逐漸式微,門店模型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消費形勢。大眾熟悉的臺灣菜品牌逐漸閉店、退市,抱憾離場。

但曾經(jīng)風靡的臺灣餐飲留下了成熟的市場認知,讓鹵肉飯、鹽酥雞、大腸包小腸深入人心,也留下了市場空白。

這樣的背景下,鹵肉飯趁勢崛起。

與前一波臺灣餐飲主打正餐不同,這些新品牌多聚焦在小吃快餐上,鹵肉飯為主打,搭配臺灣小吃、古早味奶茶,用餐場景轉化為上班族的午餐、休閑下午茶,或者輕松的晚餐。場景轉換也讓門店面積大幅縮小,轉向小而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這波鹵肉飯并非以高性價比打開局面,在商場B1層與老鄉(xiāng)雞、大米先生等快餐品牌搶生意,而是在高端商場或者文藝街區(qū),打造一復合的體驗場,米其林品質,地道產(chǎn)品,再加上情感聯(lián)結,讓一碗小小的鹵肉飯,也能大排長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鹵肉飯大崛起,

緊緊抓住了這些消費新需求

在中國餐飲發(fā)展歷程中,存在過、巔峰過的品類,不會消亡,經(jīng)歷過優(yōu)勝劣汰再升級后,會再回歸。品類的消費認知成熟,消費需求仍在,唯一需要調整的便是門店模型,與消費需求緊相連,與當前消費趨勢深契合。

這波“鹵肉飯復興”,各個新品牌所做的調整可以總結為“變小”與“放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變小”是在門店模型的調整上,從大正餐調整到小吃快餐。

提到過往的臺灣餐飲品牌,如一茶一坐、鹿港小鎮(zhèn),很明顯的認知是,這是一個吃正餐的地方,總要點點三杯雞、鳳梨蝦球、蚵仔煎,鹵肉飯多是配角,是搭配菜品的主食。

最近強勢崛起的新品牌,確實把配角當主角,主打的就是一碗鹵肉飯。

像阿元來了,就有三種不同口味的鹵肉飯,搭配鹽酥雞、大腸包小腸、甜不辣等臺灣小吃,主食品類還有擔仔面、大腸面線作為補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樣的菜品體系也更契合消費者心中的“臺灣印象”,臺灣夜市上種種美味的小吃快餐,總讓人懷念與留戀。

調整后的產(chǎn)品體系能兼顧白領的午餐與下午茶、晚餐場景,如果突破了商場營業(yè)時常的限制,還能兼顧早餐與夜宵時段。吃飽、吃好、解饞,這些需求都能一一滿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門店變小也意味著開店成本的降低,原本臺灣餐飲都在開大店,200多平,現(xiàn)在可以縮減到100平,甚至更小,開店成本大幅度降低。產(chǎn)品體系的調整拓展了營業(yè)時長,從開餐一直延續(xù)到閉餐,幾乎沒有空檔。小吃“快跑”,翻臺率也大提升。

成本降低,營業(yè)時長增加,翻臺率大提升,營業(yè)額也隨之提升,一降一增間,跑出的利潤自然可觀。

阿元來了負責人透露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上海首店,加上外擺區(qū)域,整體面積在120平左右,正常翻臺可以超過10次。3月8日婦女節(jié)這天,翻臺率更是沖到了12次,下午時間一直有人用餐,無法閉餐。2月試營業(yè)的營業(yè)額達到80萬以上,3月預計會在120萬以上。考慮到天氣變暖,還計劃將營業(yè)時間從10點延長到12點。

放大是價值感的放大,用超預期的消費體驗,給到消費者更多滿足感。

新跑出來的鹵肉飯品牌,各有光環(huán)。像阿元來了,香港的門店連續(xù)5年獲得香港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大排長隊是日常,這給了消費者愿意品鑒的一個堅定理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價值感的體現(xiàn),產(chǎn)品是首位,也是根本。阿元來了相關負責人介紹,臺灣餐飲的供應鏈本身就非常成熟,也極度細分。像鹽酥雞,有專門適配的雞肉、調味粉、炸粉,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會呈現(xiàn)出非常地道的風味。

臺灣供應鏈資源的對接,保證了出品。為了后續(xù)品牌規(guī)?;陌l(fā)展,阿元來了的團隊還在進行本土供應鏈的搭建,尋找在地工廠進行定制,為后續(xù)品牌的拓展提供保障。

同時,“除了一些喜歡臺灣小吃的客戶外,還有很多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臺灣年輕人,他們試過一次后,覺得很地道,后續(xù)還會帶其他人來。當然,店里還會有很多臺灣明星到訪。”暢銷書《我們臺灣這些年》的作家廖信忠,也是阿元來了的常客。

地道的口味引來了口碑的發(fā)酵,讓新店首開就能迎來了一波波打卡熱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產(chǎn)品這一根基外,還有情感因素的加成。像阿元來了的門店,可以見到復刻的老車牌、老郵筒,臺味十足的海報,煙火氣十足的招牌,五月天、S.H.E等明星的海報,讓從小看臺劇、看《康熙來了》的年輕一代,倍感親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米其林的用餐體驗,地道的臺灣口味,再加上共同的臺灣記憶的情感加持,讓一碗鹵肉飯的體驗感拉滿。

這一點深深契合著當下的消費趨勢,消費者不斷期待著“超預期的體驗”,這一趨勢正慢慢下落,從正餐到小吃快餐,像當下餐飲刮起的現(xiàn)炒快餐風潮一樣,吃飽的剛需體驗之外,消費者需要更多體驗感、價值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的鹵肉飯只是開端,

全國鹵肉飯熱或將開啟

多年前,一句“所有品類都值得重做”,如同感召一樣,餐飲新物種頻出,大家鉚足了勁創(chuàng)新,但多半只是創(chuàng)意十足,適配度不足,在快速的餐飲轉速下淘汰。

當然,這一論調在當前仍然適用,只是需要加幾個前提。例如品類,需要選擇更具成熟度、消費認知更成熟的品牌,例如重做,仍要以消費需求為前提,符合當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鹵肉飯的“上海復興”也印證了這一點,成熟品類+緊貼消費需求的重做,自然有好的結果。上海作為中國餐飲的高地,很多餐飲的流行趨勢,自此開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次的“鹵肉飯復興“,或許只是一個開端,或將延續(xù)到全國。阿元來了的相關負責人也提到,在上海門店逐漸落地后,將開啟江浙區(qū)域的拓展,打法依舊是高舉高打,占據(jù)核心城市的核心商圈,用高品質、高體驗感打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