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快,4月已經(jīng)來臨,這意味著清明節(jié)就快要到了。其實在清明節(jié)之前,還有一個非常古老的節(jié)日,那就是寒食節(jié)。其一般是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今年是在4月3日。
寒食節(jié)最早是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對于火的崇拜。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火的,燒水煮飯,照明取暖等等。不過如果使用不當?shù)脑?,則會造成傷害和損傷。每年仲春時節(jié)會舉行一次“換火”的儀式,將舊火熄滅,然后重新點燃新火,以此來祈禱四季平安,遠離火災(zāi)。
后來隨著歷史的演變,其中又融入了人文內(nèi)容,也就有了重耳與介子推的故事,相傳重耳為躲避禍亂在他國流亡大約十九年,介子推始終追隨其左右。而后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功利,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令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最終也沒有出來。所以寒食節(jié)便是紀念介子推的忠貞與孝順。

作為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在寒食節(jié)當日流行著非常多的習俗,牢記:1要折,2不動,3要吃,寓意四季平安家庭和睦,下面就來看看吧,傳統(tǒng)習俗值得了解。
1要折
折柳插柳
在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便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相關(guān)記載,所以折柳是寒食節(jié)的一個標志,有的將其插于門楣之上,也有的插在屋檐下,還有的地方會將其戴在頭上,或是系在衣服上。寒食節(jié)插柳,一方面是紀念介子推追求清明之意,同時柳也象征著吉祥和福氣。

2不動
不動火
寒食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也稱為禁火節(jié),屆時家家戶戶講究不能動火,有的地區(qū)還會連續(xù)禁火3天。所以在寒食節(jié)前夕,要準備充足的食物。著名詩句“且將新火試新茶”所描述的便是人們在寒食節(jié)之后煮茶的情景。這一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火的敬畏,也在提醒人們注意安全用火。

3要吃
寒食節(jié)要吃寒食,在這一天人們要吃提前準備好的食物,不過寒食的種類十分多樣。比如常見的寒食面,青團,寒食粥等,這些都需要提前烹熟。
寒食面

1、可以準備一些粗糧面,這樣提前煮熟了不容易坨,口感更筋道。比如蕎麥面,先將寬水燒開,將其放進去,煮五六分鐘,徹底熟透后撈起,過清水后,可以淋上一點橄欖油拌勻,以此來防止粘坨。

2、雞蛋我們需要提前炒出來,直接炒成大片的形狀,然后切成小條。

3、黃瓜和胡蘿卜作為配菜,可以直接生吃,可以在當天處理,洗凈之后擦絲即可。

4、料汁提前調(diào)好,粗細辣椒面,十三香,白芝麻,蒜蓉,鹽,先潑上熱油攪勻,再調(diào)入生抽,醋,糖,繼續(xù)攪勻。吃的時候?qū)⑺械氖巢姆诺揭黄穑苌狭现枞胛都纯伞?/p>
青團是寒食節(jié)的傳統(tǒng)食物,這一食俗古來有之,在過去每逢寒食節(jié)來臨之前,人們都會蒸制青團。一部分用來祭祖,剩下的則留在寒食節(jié)食用。

1、青團大多是以艾草汁或是大麥汁來如色,將糯米粉和成綠色的面團,軟硬適中即可。

2、接著將其搓成長條的形狀,切成30克左右的小劑子,一一揉圓并壓扁。另外準備好餡料,豆沙餡或是黑芝麻等。

3、接著用面團將餡料包起來,封口處要捏牢,壓在下邊,稍微壓扁些。

4、接著在蒸屜上鋪好不粘紙,將其一一放到里邊,大火蒸二十分鐘就熟了。接著在表面刷點玉米油或是橄欖油。這樣放涼了也不會硬。涼透后可以用保鮮膜一一包起來,這樣更加衛(wèi)生,便于保存。

寒食粥
寒食粥也不限于某一種形式,可以是米粥,粗糧粥,桃花粥等都可以,講究提前一晚煮好。

1、來準備一點山藥,清理掉雜質(zhì)后,切成小段,也可以適當大一些。繼而再用水沖一沖,將雜質(zhì)沖掉。

2、一小把蓮子,大米,糯米各準備些,混合在一起,洗兩遍,濾出其中的雜質(zhì)。

3、接著將所有的食物都放到鍋里,倒入飲用水后,選擇煮粥的程序來煮,直到煮透之后即可,撒些枸杞到里邊,攪拌勻就完成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zhuǎn)發(fā)!感謝您的支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