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發(fā)生加勒萬河谷事件后,中印邊境再次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直到去年,雙方經過長期談判,才在大部分區(qū)域脫離了接觸。但野心勃勃的印度方面一直試圖侵占中國的雪域高原,這注定只是暫時的平靜。對此,美國《外交學人》網站圍繞印軍為什么在邊境博弈中始終難以占到優(yōu)勢,即使是用木棍和石塊也占不到便宜的情況進行了分析,點出了兩個方面的原因,它們都是印軍“死穴”。

《外交學人》網站提出的第一個方面是部隊人員戰(zhàn)斗意志有差距,印度軍人缺乏強烈的守土意識。對于這一方面,別說是美國方面了,印度政府自己也十分清楚,所以在2022年,印度總理莫迪試圖改變部隊軍紀渙散且作風不硬朗的問題,尤其是人員支出費用太高的弊端,已經影響到了軍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于是莫迪提出了名為“烈火之路”的部隊人事調整計劃。

按照該計劃的內容來看,印度普通士兵的服役年限要從17年降到4年,服役期滿后,部隊只留下25%的人繼續(xù)服役,養(yǎng)老金也會有所降低。該調整引起了很多印度軍人的不滿,于是多地發(fā)生了規(guī)模較大的游行。最終莫迪只好把服役年限提高到8年,這才平息了風波。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印度軍人這么喜歡當兵,想留在軍營,為什么說他們的戰(zhàn)斗力和守土意識其實并不強呢?

原因很簡單,他們想留在軍營并不是因為他們熱愛軍營,而是他們害怕失業(yè),擔心沒有工資賺。按照印度的規(guī)定,新兵的月收入大概是1700元人民幣左右,隨著服役時間越來越長,會有一些津貼,補貼和福利待遇,在升為軍官前,最高能領到月薪3000元人民幣左右,已經遠超國內大部分工作崗位的薪資待遇了。如果服役超過17年且表現(xiàn)比較好,還能升為士官,工資待遇再上一層樓,還有社會地位,只要能當上軍官,一輩子就不用愁了,退休金也很高。所以在印度軍營,到處都是巴結上級的士兵,而不是專心提高軍事技能的老實兵,所以印軍內部并不團結,戰(zhàn)力也不強。

《外交學人》網站提出的第二個方面是印軍的后勤補給能力和情報收集能力較差。這其實是印度軍隊的老問題了,但現(xiàn)在印度軍隊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正在中印邊境修建大量的公路、隧道和橋梁,目的就是提高印度軍隊在邊境的機動能力,同時保證后勤物資能供應上去。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印度會解決后勤問題。至于情報收集問題,印度近幾年正在斥資采購以色列和美國等國的軍用查打一體無人機,這些裝備會逐步提升印度的情報收集能力。

所以美國網站認為,軍事裝備的問題不是主要問題,只要有錢,就能從外國購買。但人員的思想問題是根本,印度軍隊的制度就決定了他們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在裝備上多下下功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