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許多美妝品牌而言,如果說淘天是“第二官網”,抖音是高增長平臺,京東是高凈值人群儲地,那么拼多多就一直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存在。

然而,過去因假貨、侵權等問題被諸多美妝品牌詬病的拼多多,2025年開年卻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FBeauty未來跡》數據顯示,拼多多化妝品今年1-2月線上交易額達81.1億元,同比增長了291.41%,增速位居全平臺第一,銷售額規(guī)模僅次于抖音、淘天。珀萊雅、百雀羚等頭部國貨品牌占據了拼多多美妝前十。

在淘天、抖音增長放緩,品牌亟需新的線上增長機遇之際,拼多多真的能成為美妝品牌線上增長的“第三大陸”嗎?

全品類爆發(fā),拼多多正式扭轉美妝業(yè)績頹勢

全品類爆發(fā),拼多多正式扭轉美妝業(yè)績頹勢

數據顯示,今年1-2月拼多多的美妝總交易額同比增長291.41%至81.1億元;交易量同比增長261.79%至2.62億支。其交易額與交易量均取得200%以上的增長,這放在以往是十分罕見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品類表現來看,在今年1-2月的拼多多平臺,美容護膚、彩妝、洗發(fā)護發(fā)、香水的交易額均實現了200%左右的增長,交易量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可見,拼多多此次美妝業(yè)務是全品類爆發(fā)。

其中,美容護膚是第一大品類,總交易額接近50億元。其次彩妝GMV17.4億元、洗發(fā)護發(fā)12.1億元、香水1.61億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關注的一個點是,除了美容護膚和彩妝的交易額增長幅度高于交易量,洗發(fā)護發(fā)與香水的交易額增長均低于交易量,可見這兩個品類面臨比較嚴重的低價內卷問題。

這與拼多多一直以來的低價策略有關,就產品的平均交易額來看,僅美容護膚平均單價為36元,其它均保持在25元及以下,香水均價甚至為21元左右,遠遠低于其它電商平臺。

就細分品類表現來看,在這33個細分品類當中,均實現了交易額與交易量的雙增長。其中有31個細分品類的交易額實現了100%以上的增長。彩妝套裝、化妝水/爽膚水、精油芳療位居增速前三,交易額增幅分別高達1271.15%、975.56%、805.79%。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交易額規(guī)模來看,底妝規(guī)模位居第一,達8.94億元,其次為面部護理套裝8.19億元、面部清潔7.23億元,總交易額過億的細分品類有19個。

這些細分的平均交易額基本在100元以下,部分細分品類的交易均價更是跌破“地板價”,例如均價13.86元的手部保養(yǎng)、16.02元的修容、15.93元的眼部彩妝、19.85元的面部按摩霜。

可見,拼多多依舊沒有改變其低價平臺的本質。那么,這一波爆發(fā)的動力究竟從何而來?

下沉市場重要承接平臺,“極端低價”的拼多多如何幫助品牌謀求增量?

下沉市場重要承接平臺,“極端低價”的拼多多如何幫助品牌謀求增量?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拼多多此輪增長并非依靠白牌。根據拼多多1-2月美妝品牌TOP10,前十名均為百雀羚、珀萊雅、歐萊雅等成熟美妝品牌。

其中,百雀羚、珀萊雅、大寶位居榜單前三名。國貨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席位占比為7:3,不過,無論外資還是國貨,均為大眾定位品牌。

目前,已經有大量美妝品牌正式入駐拼多多,例如品牌榜第一的百雀羚,其官方旗艦店共有粉絲155.2萬+,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珀萊雅及大寶官方旗艦店粉絲均超過300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從美妝品牌角度來看,這輪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FBeauty未來跡》調研發(fā)現,主要有以下幾大因素推動:

首先,拼多多調整了“平臺生態(tài)”,給予品牌更多傾斜政策。

拼多多的平臺生態(tài)正在發(fā)生變化。

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2024年四季度營收為1106億元,同比增速在24%;全年總營收達3938億元,同比增長59%。相比前幾個季度,拼多多整體營收增速出現明顯放緩,并將重心從規(guī)模擴張轉向生態(tài)建設,例如推行“新質供給”“百億減免”“電商西進”等系列舉措。

半畝花田電商運營負責人王彬對《FBeauty未來跡》透露,拼多多美妝推出一系列扶持策略,例如資源位訂單支持退款、退回部分技術服務費;資源位平臺隨機補貼提升流量和轉化率;降低開店保證金,促進中小商家入駐等。

實際上,去年一年已有超過400家化妝品企業(yè)將拼多多的關聯公司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共爆發(fā)了近700宗相關糾紛,其中大部分是假貨、假牌等侵權類問題。

如今看來,拼多多有意改善正規(guī)品牌商家的經營環(huán)境,以吸引更多高質量品牌商家入駐。

其次,拼多多激發(fā)了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

王彬表示:“拼多多主要聚焦下沉市場與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核心用戶畫像以三四線城市為主的小鎮(zhèn)青年,注重實用性與口碑傳播。

珀萊雅品牌方也對《FBeauty未來跡》表示:“拼多多美妝用戶人群偏年輕,有較強的活躍度;也為品牌拓展了更多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更多地發(fā)掘小鎮(zhèn)青中年消費力。

平臺也在幫助品牌進一步挖掘下沉市場增量。珀萊雅表示:“拼多多平臺更多強調產品鏈接權重,根據用戶消費習慣進行產品推薦,同時逐步簡化用戶消費路徑,幫助用戶快速、更好地做出消費決策?!?/p>

平臺優(yōu)惠政策也是一方面,王彬認為:“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活動重點扶持國貨品牌,產品功能直擊基礎需求,精準需求匹配下沉市場需求?!睋?,美妝類目就是拼多多百億補貼的重點品類之一。

王彬進一步透露,拼多多拼團與砍價裂變通過“拼單返現”“好友助力”將美妝消費嵌入社交場景,降低決策門檻。在流量分配上,也會優(yōu)先推薦高銷量、高評價商品,加速頭部國貨品牌崛起。

最后,許多美妝品牌開始發(fā)力拼多多,將其作為人群補充及增量市場。

由于假貨、極端低價等問題,美妝品牌對于拼多多的態(tài)度其實一直比較模糊。但在美妝主流電商平臺增長逐步放緩的背景下,一些品牌已經開始嘗試在拼多多找增量。

就目前品牌的經營策略來看,大部分都將拼多多作為挖掘下沉市場及人群補充的平臺。王彬表示:“半畝花田通過天貓、抖音等平臺積累的磨砂膏、身體乳等爆款產品口碑,在拼多多上進一步放大。拼多多作為增量市場,成為品牌觸達新用戶、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補充。

《FBeauty未來跡》發(fā)現,許多品牌還會選擇差異化的產品布局,例如百雀羚等品牌,在拼多多上力推的產品多為100元以下,主打高性價比的產品套組。百雀羚爆賣53.1萬件的水清漾水乳套裝,最低產品組合售價僅為47.81元,并且部分產品并沒有在天貓等平臺上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彬表示:“半畝花田在拼多多上優(yōu)先選擇高轉化率的品類作為突破口,例如磨砂膏、除螨皂、潔面等清潔類產品;其次借助品牌產品線在洗發(fā)水、沐浴露等品類的產品、資源賦能實現第二增長曲線。所布局產品兼具剛需性和消費升級需求,通過打造爆款單品帶動其他產品銷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拼多多平臺,我們通過精細化運營,不斷優(yōu)化品牌貨品結構和投放效率,獲取平臺核心資源,在運營老客同時不斷拓展更多潛力用戶,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市場滲透率?!辩耆R雅表示。

讓品牌“又愛又恨”的拼多多,能成為美妝線上增長“第三大陸”嗎?

讓品牌“又愛又恨”的拼多多,能成為美妝線上增長“第三大陸”嗎?

如前文所說,拼多多現階段對于美妝品牌的意義無非以下三點:

1.下沉市場消費潛力挖掘工具;

2. 消費疲軟期的客戶承接工具,拼多多的低價定位能留存品牌用戶,以維護自身市場份額;

3. 價格策略工具,了解消費者真實的價格需求,適當地通過拼多多降價放量。

就目前來看,許多品牌也不得不開始正視拼多多的勢能。

“市場好做的時候,品牌會很嚴格地管控自身價格體系,維護自身價格形象,因為價格一亂市場和渠道都會亂。但現在品牌對拼多多的態(tài)度其實比較曖昧,大概是因為拼多多已經具有一定規(guī)模了,已經成為品牌不能放棄的一個渠道,品牌必須重視起來?!币晃毁Y深業(yè)內人士分析道。

他認為,品牌倘若放任不管,拼多多后續(xù)亂價、假貨的管理成本也會升高。所以,動作快的品牌已經開始著手給拼多多“轉正”了,盡管這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比較多,但是對品牌而言是必要的。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倘若想要打消品牌的顧慮,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決定權還是在拼多多手里。

一方面,拼多多需要改善平臺假貨、亂價等問題,例如嚴查供應鏈、建立更嚴格的審核機制等,切實保障品牌權益;另一方面,拼多多也需要建立更多品牌共創(chuàng)機制。

更為關鍵的是,低價模式既是“蜜糖”也是“砒霜”,雖能持續(xù)挖掘下沉市場,但客單價提升也很困難,等于為后續(xù)規(guī)模的擴大建了一堵墻。同時,平臺的低價模式,是否會加劇其它平臺之間的“價格戰(zhàn)”,從而進一步壓縮品牌利潤空間,也需要畫上一個問號。

而且平臺一直以來的低價形象與中高端品牌形象不符,這也成為后者的顧慮——這是轉型期拼多多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拼多多對一些知名度高的大眾品牌,尤其國貨高價比品牌而言是有價值的。

王彬表示:“未來,半畝花田將推出更多質價比突出的單品,進一步拓展細分功效產品,滿足更多的顧客需求,延續(xù)質價比爆款策略;通過和平臺的更多資源聯動、產品共創(chuàng)實現長期生意的健康增長。”

但想要真正成為美妝品牌線上增長的“第三大陸”,拼多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為FBeauty未來跡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通過技術抓取用于AI訓練。

作者/巫婉卿

編輯/吳思馨

排版/桂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