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博覽中心站至瑞景道站隧道區(qū)間,無錫地鐵第三期建設首條盾構法聯絡通道順利貫通。這是繼全國首條頂管法聯絡通道無錫地鐵貫通后,無錫地鐵在探索新技術運用、攻堅突破施工難題的又一生動實踐,為精品優(yōu)質地鐵工程建設構筑堅強基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錫鐵小貼士:

盾構法、頂管法均屬于機械法聯絡通道施工的子類。其中,聯絡通道就是連接同一線路區(qū)間上下行兩個行車隧道的通道或門洞,主要用于緊急疏散、消防救援、排水等功能,主要通過冷凍法加固、礦山法開挖施工,具有工期長、風險大、質量控制難等弊端。為了克服這些弊端,采用機械化裝備和配套設計工藝開展自動化的聯絡通道施工就成為研究實踐方向,因而機械法聯絡通道施工技術也就應運而生。

優(yōu)化工法巧破難題

工期提速效率倍增

“地鐵4號線二期博覽中心站至瑞景道站隧道區(qū)間聯絡通道,線間距約為31米,頂覆土厚度約21米,穿越的粉質黏土層具有中偏低壓縮性和高韌性的特點,同時還需下穿具區(qū)路出入段線,使用‘冷凍法加固、礦山法開挖’傳統(tǒng)工藝施工風險高、周期長?!表椖拷浝硗跄她堈f道。

面對重重挑戰(zhàn),無錫地鐵建設團隊決定采用盾構法聯絡通道施工技術,運用其微加固、全封閉、強支護、集約化等技術特點破解施工難題,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和地鐵3號線頂管法聯絡通道施工經驗,動態(tài)調整施工方案,在工期提速75%的基礎上,實現了聯絡通道的順利貫通,為行業(yè)內解決復雜環(huán)境下聯絡通道施工提供了范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已經貫通的聯絡通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在組裝機械設備

智慧監(jiān)測自動預警

創(chuàng)新賦能防水升級

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全力推進智慧化建設,搭設全景成像AR管理平臺,通過對龍門吊、盾構機、安全防護裝置、人員定位等關鍵方面配備數據采集設備,從而實現信息化、自動化監(jiān)測與自動分析預警功能。這一舉措使得作業(yè)面的實時動態(tài)一目了然,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得到了全面監(jiān)控和溯源,為實現立體式、數字化的精細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針對防水止水這一技術難點,建設團隊對管片接縫處進行了創(chuàng)新升級,采用擋水條與彈性橡膠密封墊等復合材料組成雙道防水屏障,防水封堵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經過反復試驗配比,建設團隊優(yōu)化同步注漿漿液,嚴格控制漿液初凝時間,確保同步注漿效果達到最佳,有效防止管片上浮、錯臺及滲漏水等問題,為隧道成型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干篤行勇擔當,砥礪奮進正當時。下一步,無錫地鐵將緊跟行業(yè)前沿,持續(xù)推進技術革新運用,嚴把施工進度,強化工程管理,以實際行動鑄造精品優(yōu)質工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息來源:無錫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作 者:王天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