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正清明,菊花寄哀思。4月4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在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墻前舉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青少年學生代表、國際留學生代表等手持菊花肅立,祭奠在88年前遇難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幸存者淚灑“哭墻”
“哭墻”前,黃白菊花組成的祭奠花圈莊嚴而肅穆。工作人員敬獻花籃,面向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墻,全體人員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三鞠躬,表達哀思。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曹玉莉整理挽聯(lián)
“只要身體允許,我每年都來!”96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哭墻”前,眼眶泛著淚花,訴說著對親人的思念。 夏淑琴已是滿頭白發(fā),她很快就找到了“哭墻”上7位家人的姓名。 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家中9口人有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過去幸免于難。

91歲的劉民生老人在女兒劉榴的陪伴下,步履蹣跚,為逝去的親人送上鮮花和哀思?!氨M管回憶一次就難受一次,我還是要來,還是要說!我們遭遇過的苦難,我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不要再經(jīng)歷?!眲⒚裆先苏f道。

常小梅、徐宏 、余惠如等3 0余位死難者遺屬代表和學生代表依次上前獻花。




幸存者后代“接棒”傳承歷史記憶
“曾祖父,今天的南京已經(jīng)從廢墟中重生,街巷里飄著花香,孩子們在陽光下奔跑。我們沒有忘記歷史,又是一年清明,我為您帶來一束白菊,愿它帶去我們的思念……”
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阮紅燕、李玉瀚,飽含深情地誦讀自己寫給八十八年前遇難親人的家書,字里行間,表達著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悼念。

阮紅燕

李玉瀚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8周年, 幸存者老人的平均年齡近95歲,南京大屠殺記憶傳承 的重任落在了后代們的肩上。
已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的兒子葛鳳瑾參加了儀式。 他指著“哭墻”上親人的名字,眼眶里泛著淚花。他說:“‘哭墻’上鐫刻著三爺爺和舅爺爺?shù)拿?,他們沒有能等到1938年的春天。父親生前對傳播這段歷史也是那樣認真、執(zhí)著。我有責任讓更多的年輕朋友深刻了解、正確認識歷史。”

艾義英老人于今年年初去 世,他的孫子黃睿接過記憶傳承的接力棒。他表示:“作為幸存者后代,我深知責任重大,我一定會將同胞們的血淚記憶傳遞下去,讓更多人知曉歷史真相,警示后人,避免悲劇重演?!?/p>
歷史讓中外青年感同身受
在傳承歷史的隊伍里,青年身影越來越多。今天,來自東南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的外國留學生們與幸存者后代及中國青年面對面交流。 “這段歷史令人悲痛,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應該知曉! ”他們紛紛說。
在幸存者后 代的講述中,外國留學生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法易來自埃及,他說:“之前我已多次參觀過紀念館,并且成為了一名紫金草國際志愿者,現(xiàn)在我更明白和平的珍貴,愿大家都能遠離戰(zhàn)爭,遠離暴行。我會與我的家人、朋友分享南京大屠殺歷史,希望他們能夠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p>
賽米是一名來自斯里蘭卡的留學生,在來中國前從未聽說過南京大屠殺。 清明家祭儀式后,他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他說: “看到萬人坑里那些令人驚心動魄的死難者骸骨,我深刻感受到當年日軍暴行的殘酷,心里非常難過,戰(zhàn)爭是如此可怕,和平是多么的珍貴,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珍惜和平。 ”

塞米(左)、法易(右)
活動尾聲,死難者遺屬代表們紛紛將自己寫給88年前遇難親人的一封信投入時光信箱,寄托哀思。




·編 輯:李雪琦 徐紅霞
·視 頻:趙伊漢
·審 校:李 凌 潘琳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