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詞牌簡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興起于晚唐,來源于唐著詞曲調(diào),由文人韋莊最早依調(diào)創(chuàng)作,此后所作均為單調(diào),直至北宋蘇軾時始變單調(diào)為雙調(diào)。有單調(diào)四體,字數(shù)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種;雙調(diào)一體,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格律多為平韻格,雙調(diào)體偶有填仄韻者。另有慢調(diào)。
《欽定詞譜》:“晁補之改名《江神子》,韓淲詞有‘臘后春前村意遠’句,更名《村意遠》?!眹澜ㄎ摹对~牌釋例》:“‘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村意遠’、‘水晶簾’,······清李良年《詞家辨證》云:‘南唐人張泌有《江城子》二闋,五代歐陽炯用此調(diào)填詞有‘如西子鏡,照江城’句,含本意······”《唐圭璋推薦唐宋詞》注:“《江城子》這個詞調(diào)應是由詠江城之事而得名。‘子’是曲名后綴。本篇用原始題意詠揚子江畔的古城金陵?!笨芍苏{(diào)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詠江城(金陵,今南京)之事,回歸到原始題意。由此可見《江城子》這個詞調(diào)應產(chǎn)生于江城這個地方,歐陽炯不是現(xiàn)存第一個作《江城子》的,但卻是對原意的回歸。

二、詞牌格律:
(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
格一:單調(diào)三十五字,五平韻,一韻到底。
唐五代時為單調(diào),始見《花間集》韋莊詞??梢娞莆宕督亲印吩~調(diào)興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全唐五代以《江城子》為詞牌的詞大約16首,由7位詞人創(chuàng)作,其中以韋莊年最長,應是現(xiàn)在知道的最早以《江城子》填詞的文人。
《江城子·髻鬟狼藉黛眉長》
韋莊(五代)
中中平中中中平(韻),仄平平(韻),中中平(韻)。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仄,仄平平(韻)。
髻鬟狼藉黛眉長,出蘭房,別檀郎。角聲嗚咽,星斗漸微茫。露冷月殘人未起,留不住,淚千行。
格二:單調(diào)三十六字,五平韻,一韻到底。
五代時,歐陽炯單調(diào)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歐陽炯 (五代)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泄锰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格三:單調(diào)三十七字,五平韻,一韻到底。
牛嶠單調(diào)詞添二字于第二句,開宋詞添字之法。
《江城子·極浦煙消水鳥飛》
牛嶠 (唐)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極浦煙消水鳥飛,離筵分手時,送金卮。渡口楊花,如雪任風吹。日暮空江波浪急,芳草岸,雨如絲。
格四:單調(diào)三十六字,五平韻,一韻到底。
尹鶚單調(diào)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
《江城子·裙拖碧》
尹鶚 (唐)
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裙拖碧,步飄香,纖腰束素長,鬢云光。拂面瓏璁,膩玉碎凝妝。寶柱秦箏彈向晚,弦促雁,更思量。
格五:雙調(diào)七十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五平韻,一韻到底。
此格為正格。北宋初,用《江城子》這個詞調(diào)填詞的人仍然很少,起初的晏殊、柳永、歐陽修等詞壇大家都無《江城子》傳世,唯有張先有兩首《江城子》。至蘇軾始變?yōu)殡p調(diào),由此發(fā)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廣。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
蘇軾(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三、詞牌特點及寫作要求:
龍榆生先生總結:江城子前后闕并以七、三、三,七、三、三中間夾一個上四下五的九言句式組成,上緊促而下沉咽,又復異其情態(tài),整體屬于音節(jié)流美型。
1.本詞牌雖源于唐五代,但是卻以宋代的雙調(diào)為正格。其原因應該和蘇軾的兩首著名作品有關。江城子起初是單調(diào)詞牌,以抒情為主,格局較單一。到了宋朝蘇軾手里,左手婉約,右手豪放,把江城子演繹出了不同的風格。至此,這個詞牌遂可婉約可豪放,格局大開也就容易上手了,故而歷代文人也留下了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附蘇軾的兩首江城子:
其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其二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這個詞牌有兩個連續(xù)的三字句結構(共有四處八句),四處八句三字句的句式無非是(12)或(21)結構,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是(12)或(21)結構,有所交錯才好;四處八句三字句也可以選擇一兩處使用對偶手法,以增加美感,示例如下:
蘇軾:塵滿面,鬢如霜?;ㄎ绰?,酒新篘。
葛勝仲:云散彩,水流東。傾酒綠,借顏紅。
秦觀:人不見,水空流。
晁補之:花壓帽,酒淋衣。
李綱:云暗淡,雪溟濛。煙漠漠,雨濛濛。云縹緲,石崢嶸。
李處全:花露裊,鬢云香
呂勝已:眉黛蹙,鬢云敧
李好古:天杳杳,水愁愁
張舜民:秋已半,夜將闌
3.這個詞牌上下片格律完全相同。
上片前三句(733)為一整體,作用類似于絕句中的‘起’;
中間兩句(45)為一整體,作用類似于絕句中的‘承’。有一點須注意,(45)句式可以變化為(63)句式,參見下詞:
江城子 三首其二(宋·秦觀)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后三句(733)為一整體,作用類似于絕句中的‘轉合’,轉中帶合,一氣呵成。
下片另起,再次起承轉合。
例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起)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承)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轉合)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另起)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承)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轉合)
四、歷代作品選讀:
江城子 癸酉春社(宋·王炎)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
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肴,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拼一醉,花不語,笑人癡。
江城子(宋·鄧肅)
酒闌攜手過回廊。夜初涼。月如霜。笑問木樨,何日吐天香。待插一枝歸斗帳,和云雨,殢襄王。
如今滿目雨新黃。繞高堂。自芬芳。不見堂中,攜手舊鴛鴦。已對秋光成感慨,更夜永,漏聲長。
江城子 其一(宋·盧祖皋)
畫樓簾幕卷新晴。掩銀屏。曉寒輕。墜粉飄香,日日喚愁生。暗數(shù)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
年華空自感飄零。擁春酲。對誰醒。天闊云閑,無處覓簫聲。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
江城子 其三再送盧倅(宋·葉夢得)
芙蓉開過雨初晴。曲池平。畫橋橫。耿耿銀河,遙下蘸空明。一舸吳松歸未得,聊共住,小蓬瀛。
問君何事引前旌。趣歸程。背高城。魚鳥三年,誰道總無情。試遣他年歌此曲,應尚記,別時聲。
江城子 賞春(宋·朱淑真)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水云間。悄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江城子 送翁五峰自鶴江還都(宋·吳文英)
西風一葉送行舟。淺遲留。艤汀洲。新浴紅衣,綠水帶香流。應是離宮城外晚,人佇立,小簾鉤。
新歸重省別來愁。黛眉頭。半痕秋。天上人間,斜月繡針樓。湘浪莫迷花蝶夢,江上約,負輕鷗。
江城子 其二(宋·李好古)
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幾興亡。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謾悲涼。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掃沙場。擊楫中流,曾記淚沾裳。欲上治安雙闕遠,空悵望,過維揚。
江城子 賦梅寄余叔良(宋·辛棄疾)疊韻
暗香橫路雪垂垂。晚風吹。曉風吹?;ㄒ鉅幋海瘸鰵q寒枝。畢竟一年春事了,緣太早,卻成遲。
未應全是雪霜姿。欲開時。未開時。粉面朱唇,一半點胭脂。醉里謗花花莫恨,渾冷淡,有誰知。
江城子 三首其一(宋·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本文綜合來源于網(wǎng)絡,編輯:拾一
更多詳情請點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