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熱愛國學(xué)、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以前沒有沉下心來了解古人的智慧,也跟著大家人云亦云,認(rèn)為老莊思想是消極的,讀之會令人意志消沉。
民間不是有個說法:得意時學(xué)孔孟,失意時學(xué)老莊嘛。
后來才意識到,這是多么淺薄的言論!

真正通達的智者,多是儒釋道兼修的。
流傳了幾千年,經(jīng)受了古往今來有識之士共同驗證的經(jīng)典,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自明。
能不能從經(jīng)典中學(xué)到東西,說到底,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
如果自身積極上進,目之所及,都是值得汲取的精華;
反之,如果內(nèi)在沒有光,看世界都會感覺是黯淡的。
讀懂莊子這則寓言,才懂莊子式積極的內(nèi)涵。

《殘疾者支離疏的故事》
有位叫支離疏的人,身體長得奇形怪狀:腮幫子貼在肚臍上,肩膀高過頭頂,頭發(fā)梢指著天,器官倒著長,大腿和胸齊平。
正是這樣一位形體不全的人,卻憑借幫人縫補、洗衣的活計,養(yǎng)家糊口;
他還替人家篩米,靠著這些不起眼的小手藝,竟然可以養(yǎng)活十口人!
國家征兵時,別人都在四處躲避,支離疏卻大搖大擺地在街上行走;
他不但不用服徭役,每當(dāng)國君搞慈善活動,他還可以得到糧食和柴禾。
結(jié)尾一句話亮了:
【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yǎng)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像支離疏這樣身體嚴(yán)重殘疾的人,尚且可以過得很好,何況支離其德的人呢?

三自觀點:
當(dāng)下社會中,我們有幾個人的情況,能比支離疏更糟糕的?
我們中有很多人,明明健全又健康,卻總是缺乏自信;
我們總在怨天尤人,總覺得活得不痛快不自在,總覺得沒達到自己心中愿望,心理問題頻發(fā),動輒輕生。
跟支離疏相比,我們的痛苦,真的有那么嚴(yán)重么?

為何支離疏在那樣的處境下,卻絲毫看不出他有半點自卑、苦惱呢?
或許我們解讀完上文中的兩個詞,就明白了。
支離其形與支離其德。
所謂支離,不成形的、支離破碎的,支離其形,這里指此人肢體不健全。
莊子筆下之人的名字,常常是有深意的。
支離疏,疏,疏通,有通暢之意,個人覺得可以理解為通達。意味著這是一位形體有缺陷、但思想?yún)s很通達的人。
重點在于后一個詞:支離其德。
剛開始讀很不解,這是指德行有缺陷的意思嗎?難道莊子唆使我們做一個缺德的人么?
那么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肢體有缺陷的人尚且可以活得很好,沒皮沒臉的人,又怕什么呢?

如果這樣理解,倒蠻符合現(xiàn)在一些人三觀。
不過,這真的是莊子的原意么?。?/p>
莊子思想,與老子一脈相承。
懂得了老子,就自然懂得了莊子。
《道德經(jīng)》中有句話,可以很好地詮釋莊子的“支離其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頂級的德行,并不故意彰顯和提倡德,反而才算得上真正的有德。
仔細(xì)品味,會發(fā)現(xiàn),支離其德表達的意思,也是類似的。
支離其德,并不是離開德、無德,而是一種高等的德行,看起來像是沒有德行似的。

結(jié)合支離疏名字的意義,便知道,莊子絕不是號召人們躺平、擺爛,而是提示我們:形體的健全與否,并不起決定作用,保持通達的思想,更重要。
莊子意在提倡一種更加高級的積極。
- 這種積極,不以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祿為前提;
- 這種積極,不以得到他人的認(rèn)可為目的;
- 這種積極,不以處境的順逆而改變態(tài)度;
- 這種積極,是順勢而為,是甘于平凡,是豁達淡定,是達觀自在,是無論在何種境況中,都持守內(nèi)心的寧靜和安然。
不沮喪,不絕望,不放棄,只是做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僅此而已。
這樣的人,就做到了真正的按道的規(guī)律生活,所謂“支離其德”者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