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蓮花山的蒼翠掩映中,住著一位以筆墨通佛的當(dāng)代書法奇人——蓮花山人盧茂明。他并非尋常書家,而是一位以

蓮花

師古而通神是蓮花山人的信念。他遠(yuǎn)溯玄奘西行求法的堅毅,筆下鐵畫銀鉤處,似能聽見大漠駝鈴;承懷素"狂來輕世界"的癲狂,卻以佛心化其鋒芒,字如老僧入定,靜極而動。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在他筆下化作一滴墨淚,趙樸初的"慈忍"二字被他寫得如菩薩低眉,觀者無不屏息。更有人言,夜半觀其作品,可見墨跡中隱現(xiàn)蓮花虛影,暗香浮動。

墨池即是菩提場,蓮花山人的書齋不設(shè)桌椅,常置一蒲團(tuán)、一硯臺。每日寅時起身,先誦《楞嚴(yán)經(jīng)》三卷,待東方既白,方以清水凈手,取天山狼毫、唐宋古墨,在宣紙上"寫經(jīng)"。運(yùn)筆時呼吸與鐘磬同頻,停筆處墨韻共檀香一體。某次現(xiàn)場揮毫,圍觀者竟見其筆端無故生蓮,墨未干而滿室異香,自此"

如今求他墨寶者眾,需提前遞帖預(yù)約,他堅持三種人求字不寫,唯財是利者不寫,心高氣驕者不寫,誤國禍民者不寫。日本某財閥曾攜金磚登門,欲購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長卷,卻被婉拒。而尋常百姓送山泉一甕,或果蔬一提,反得他寶墨相贈。有一樵夫幸得其“隨緣”二字,后此作以數(shù)萬轉(zhuǎn)手,樵夫頓成佳話。

蓮花山人常說:"我非書家,只是書寫修行。"然其墨跡早已超越藝術(shù)范疇,成為連接紅塵與凈土的橋梁。他每幅作品的每一筆,乃似晨鐘暮鼓般的覺醒,又如涓涓細(xì)流般的清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