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個愛訴苦的父母嗎?
說起這個話題,朋友喬喬說:在我媽充滿抱怨的人生里,我成了最大的犧牲品。
她的媽媽幾乎每天都會跟喬喬,抱怨爸爸,抱怨弟弟,抱怨爺爺奶奶,說自己多辛苦,他們習慣有多么不好。
喬喬在外工作,什么都幫不了她,每次聽到媽媽抱怨各種事,喬喬的心情也會很差。

喬喬說:我很心疼媽媽,可是我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陪她心情不好。
可時間久了,喬喬一看到媽媽的信息,就煩躁,想不當回事,又覺得媽媽好可憐,又內(nèi)心自責。
媽媽抱怨訴苦后短暫地停頓兩秒,一定會接上一句:這些話我不跟你說跟誰說?(好像顯得母女之間很親近似的)。
天吶,跟我媽一模一樣。
剛開始的時候我是真的很能共情她,每每都會開解她,也會站在她的立場去譴責她的對立面。
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我媽就像個游戲NPC,只要跟我聊天就是這些負能量東西,再之后我就會岔開話題。
現(xiàn)在嘛,我連與她聊天的勇氣都沒有了,不主動聯(lián)系她,她要有事找我就該咋辦咋辦,辦完就走。

你要幫她說話了吧,她又說,再怎么說那也是你爸或者再怎么說都是親戚……
真是服了……
甚至還要加一句:這事千萬別跟你哥(你弟)說,每次聽到很煩。
媽媽為什么不對兒子訴苦
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現(xiàn)象,很少有媽媽會向兒子口無遮攔地發(fā)泄牢騷,可媽媽又特別喜歡向女兒倒苦水。
很多媽媽愛跟女兒訴苦,為什么她們不對兒子訴苦?
因為她愛那個孩子,當媽媽愛一個孩子時,不會向那個孩子傳播焦慮和恐懼。
而什么只和女兒說,只是因為媽媽不把女兒當作自己的孩子,只把女兒當作“情緒垃圾桶”。
真的,我就曾經(jīng)對我媽說:為什么要和我說這些?不和弟弟說?
我媽說:我們是母女啊,都說女兒貼心啊,巴拉巴拉的……

有一次,我媽跟我說的那些負能量,我都轉(zhuǎn)述給我弟了,直接把我媽嚇壞了。
曾經(jīng)誤以為這樣的“情緒垃圾桶”,是我媽和我更貼心。
直到我媽說出:兒子孫子再氣我,那也是自己的,閨女再好是別人家的。
我才如夢初醒。
我就是,過于共情我媽的感同身受、同仇敵愾,更長時間內(nèi)為我媽的不再苦而努力 ,結(jié)果人家只是說說而已。
突然感覺自己遭遇了背叛,自己的共情如同小丑。
父母孩子訴苦,本質(zhì)上就是一場“痛苦轉(zhuǎn)移術(shù)”,把自己的委屈、焦慮、不滿、怨恨通通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最大的錯,就是把孩子當成了“情緒垃圾桶”。
孩子承受著來自父母的精神絞殺,內(nèi)在的能量會被一點點消耗殆盡。
讓孩子深陷負能量的泥潭中,看不到半點陽光。

這類的傾訴,孩子聽完后會覺得很無力、很沉重。因為孩子只是孩子,又不是神,沒法解決父母這一輩子形成的困果。
不要把你的苦掰一半給孩子。
什么都抱怨,只會害了這個家庭。
最后,被倒了一堆垃圾的小孩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邊咀嚼,一邊走,一邊自我救贖著。
正能量的家庭,才能養(yǎng)出內(nèi)心富足孩子
有人說:我覺得對孩子傾訴,也是為了讓孩子理解父母。有時候一個母親,妻子,真的過得很難,有個好老公就不會這樣的了。
那你訴苦的時候,是想孩子代替父親、老公的角色?孩子只是孩子,為什么要孩子承擔不該屬于自己承擔的東西?
上學的時候爸爸總跟我說:不要怕花錢,該花就花。
聽著特別好是吧,但是會有最后一句:爸爸能借來錢。

我的腦子里一下子就空白了,只剩下一種“我就是拖累的感覺”,還哪里敢花錢?
一個家庭系統(tǒng)健康運行的前提是:各司其職,各就各位。
爸爸媽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那不是因為你。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要讓孩子照顧父母的情緒,也不要把孩子當情緒垃圾桶。
孩子的養(yǎng)育之路道阻且長,難免一地雞毛,磕磕絆絆。
我們需要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的引領(lǐng),正向地面對生活,孩子才會學會感受生活美好的那一面,學會用情緒穩(wěn)定地去看待問題。
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善于轉(zhuǎn)變心態(tài)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內(nèi)心富足,情緒穩(wěn)定的孩子。
即使我們都是傷病員,家也不是我們的療養(yǎng)院,不要把自己的家變成垃圾場。
家里溫暖幸福的港灣,在垃圾場一般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干什么樣子,我們不敢想象。

積極的父母,可以直接傳遞給孩子能量,幫助孩子驅(qū)走內(nèi)心的陰霾,正能量的家庭才能滋養(yǎng)出幸福感滿滿的孩子!
家是孩子成長的土壤,我們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那些從小浸潤在正能量家庭的孩子,也會不懼困難,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