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作性睡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主要特征是白天出現(xiàn)不可抗拒的短暫性睡眠發(fā)作,常常伴有猝倒癥、睡眠麻痹和睡眠幻覺等癥狀。盡管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被認為是主要的誘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會悄然加重發(fā)作性睡病的癥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枕頭使用不當

很多人喜歡使用高枕頭,認為“高枕無憂”,但事實正好相反。高枕頭會讓頸椎過度彎曲,這不僅影響頸椎的自然曲線,還可能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huán)。長期使用高枕頭,會導致頸椎病,并可能引發(fā)腦供血不足,增加患腦梗的風險。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錯誤枕頭的人,睡眠中打鼾、頭暈、甚至胸悶的發(fā)生率更高。更糟糕的是,枕頭的高度還會影響呼吸道的暢通度,導致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而該病正是誘發(fā)高血壓、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重要原因。

真實案例中,50歲的張阿姨長期睡覺使用高枕頭,早上經(jīng)常頭暈、脖子僵硬不適。直到一次體檢發(fā)現(xiàn),頸椎已經(jīng)嚴重變形,腦部供血不足的指標異常。醫(yī)生指出,問題的主要根源正是她用了十幾年的高枕頭。因此,選擇合適的枕頭至關重要。枕頭的高度應與頸椎自然曲線匹配,材質以柔軟支撐性好的乳膠枕為佳。

睡前玩手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睡前玩手機這一習慣,卻對睡眠產(chǎn)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手機屏幕發(fā)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調節(jié)睡眠的關鍵激素。藍光讓大腦誤以為“天還沒黑”,結果是你越看越精神,越刷越睡不著。有研究表明,睡前玩手機超過一小時的人,入睡時間延遲至少30分鐘,睡眠質量下降40%。

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大幅增加患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概率。例如,一個年輕的白領小劉,每天睡前刷手機刷到凌晨,第二天總是精神不振。幾年下來,他的體重暴漲,血壓也升高了。醫(yī)生告訴他,失眠和肥胖其實是一對“難兄難弟”,而他的習慣正是導致這一切的元兇。因此,建議睡前1小時開始遠離電子設備,可以選擇閱讀紙質書籍、冥想等放松方式,幫助大腦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tài)。

熬夜過度,忽視睡眠時間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習慣熬夜,忽視睡眠時間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習慣開著燈睡覺,覺得這樣更有安全感。然而,亮光會刺激視網(wǎng)膜,傳遞錯誤信號給大腦,讓大腦始終處于“工作狀態(tài)”。研究顯示,睡眠環(huán)境光線過亮的人,深度睡眠的時間會大幅縮短,而深度睡眠正是修復身體、恢復精力的關鍵階段。長期如此,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抑郁和焦慮的風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缺乏運動和不良飲食習慣

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缺乏運動,加之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些都會加重發(fā)作性睡病的癥狀。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新陳代謝減慢,進而影響睡眠質量。而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過度攝入糖分、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也會干擾睡眠。

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還能改善睡眠質量。運動可以消耗多余的能量,促進大腦釋放內啡肽等愉悅激素,有助于放松心情,進入深度睡眠。此外,均衡的飲食也至關重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時令蔬菜和水果,保證膳食結構平衡,這對人體維持正常功能、保持旺盛精力有積極的作用。

發(fā)作性睡病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從事危險的體育活動或工作,如登山、駕車、機械操作等。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緩解癥狀。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避免憂郁、悲傷,但也不宜過于興奮,因為興奮失度可誘發(fā)猝倒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