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希望“掏空”臺積電,是一場蓄謀已久。
從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開始,臺積電就已經(jīng)陷入了“賭徒困境”。沒錯,臺積電,被綁架了。
還記得,2022年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機臺移入典禮上,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的演講用詞,很有意思。他對在美建廠的前景,并沒有像以前那樣用一些充滿生機的措辭,而是用了五個字,“開始的結(jié)束”,一個別有深意的表達。
這個詞,并不難理解。
“對一座半導體工廠來說,起啟階段的結(jié)束,這代表,剛剛開始建立工廠的浪漫想法已經(jīng)消失無蹤,剛開始的興奮之情也消失了,只留下很多待解的困難工作在那里”。
張忠謀不是沒想到,在美國建廠,除了諸多待解的難題,還會把臺積電推向更深的漩渦,這個漩渦,可能叫“美積電”。
是的,美國希望“掏空”臺積電,是一場蓄謀已久。但是,彼時的張忠謀已經(jīng)無力阻止。

一是因為,臺積電的實際決策權(quán)已經(jīng)不在這個當時91歲的老人手里。權(quán)杖,在上一任董事長劉德音手里。但,不想當“影子武士”的劉德音,不聽張忠謀的。
二是因為,臺積電手握3納米技術壟斷與蘋果、英偉達命脈,正是因為如此,美國一直迫切希望擺脫這股牽制。但是技術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怎么辦?那就“搶現(xiàn)成的”。雖然壟斷了全球60%的代工份額,臺積電卻也離不開美國市場,根據(jù)臺積電財報顯示,美國市場占臺積電65%的份額。
互相掣肘之下的臺積電,就像《三體》中“面壁者”的困境:明知是陷阱,卻不得不執(zhí)行。
“開始的結(jié)束”
再次回憶一下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機臺移入典禮。
在張忠謀發(fā)表演講之時,蘋果CEO庫克、英偉達CEO黃仁勛、AMD總裁蘇姿豐……科技巨頭們,站在臺下,笑容滿面地鼓著掌。紛紛說著一些場面話,有直呼“改變行業(yè)規(guī)則的”,有期待“成為新工廠大客戶的”……

當時,最高興的當屬美國上一任總統(tǒng)拜登。他興奮地問著各位巨頭們,“各位,哪里寫著美國不能在制造業(yè)重新引領世界?”
你看,狐貍的尾巴,從來沒想過藏起來。
當時的劉德音希望,臺積電在自己的治下,能夠在美國市場大展拳腳。干成張忠謀之前沒干成的事,也是一種顛覆。
當然,他的雄圖壯志未能全面展開,因為美國建廠效率低,留給他的時間不夠。2024年,70歲的劉德音從董事長一職下退下來,老搭檔魏哲家接棒。
在美國建廠的效率到底有多低呢?可以說,因為制造業(yè)長時間外流,缺乏供應鏈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勞動力緊缺……這些問題,都化作成本,擺在臺積電的面前。太多問題難以解決了。就拿首條生產(chǎn)線的投產(chǎn)時間來說,就硬生生地延后了半年。
在當時的規(guī)劃里,臺積電在美國建廠,是把自己的家底,最尖端的制程都移過去。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將會生產(chǎn)4nm芯片,但是,亞利桑那工廠預計到2024年才會運營。
由于,決策方式不同,常常導致工作停滯。2023年7月,劉德音承認“遇到一些挑戰(zhàn)”,美國亞利桑那州量產(chǎn)也由原訂的2024年底,延后至2025年。

再加上,沒有足夠的技術工程師,也導致進展緩慢。當時,為配合擴張,臺積電將在亞利桑那州的員工人數(shù)從最初的1600人增加到4500人。劉德音動用了10架包機,將有2000名技術工程師與其家屬陸續(xù)抵達美國,多數(shù)在40歲左右,有“搬空”的意味。
臺積電原計劃再雇傭2000名當?shù)毓こ處?,但是截?024年底僅完成60%的招聘目標。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州每年培養(yǎng)的合格半導體工程師不足300人,遠不能滿足需求。
當時,也有臺積電的工程師表示,“若不改善亞利桑那廠的福利,臺灣員工極可能在兩年內(nèi)跳槽英特爾,等于幫競爭對手培養(yǎng)人才?!?/p>
果真如此。
英特爾同期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芯片工廠以更高薪資挖走了部分已簽約人才。眾所周知,作為“美國親兒子”,英特爾近年來在先進制程技術上遭遇瓶頸,遲遲無法突破7納米及以下制程的量產(chǎn)難題。在此背景下,美國多次施壓臺積電,讓臺積電為英特爾“輸血”。
英特爾被視為臺積電入美之后,真正要被技術扶持的對象,也找到了戰(zhàn)略轉(zhuǎn)型的方向,意圖與臺積電、三星形成三足鼎立。而且,英特爾在美國500億美元的芯片補貼中,預計將會拿走200億美元。
與之相反的是,宣布在美國進行“千億投資”的臺積電,僅拿到了66億美元的補貼。根據(jù)《芯片與科學法案》,66億美元補貼,占其總投資額的4%。相比之下,英特爾同期獲得85億美元補貼,投資規(guī)模僅為臺積電的三分之一。

這個數(shù)字,是特朗普在籌款晚宴上透露的,他表示前總統(tǒng)拜登向這家公司提供了66億美元的補貼。在他的意思里,這是一個巨大的恩惠。但是,他“沒有給臺積電任何錢”。
張忠謀曾表示,在亞利桑那設立晶圓廠的成本預計比臺灣高出至少50%。的確,如他所說。再加上,因為供應鏈本土化進展緩慢,臺積電的“供應商園區(qū)”模式難以在美國復制。截至2025年3月,僅有15家臺灣供應商在鳳凰城設點,遠低于計劃的45家。
那么,以特朗普耍流氓的性格,為什么不逼迫臺積電使用美國本土的供應商?當然,美國本土供應商積極響應,但是合格率比臺灣供應商低7個百分點。這個合格率,別說臺積電不敢輕易適用,作為臺積電大客戶的蘋果、英偉達也不會使用。

張忠謀曾用一座工廠,數(shù)年時間,得出來的一些經(jīng)驗,他曾想告誡劉德音,“美國要推動半導體本地制造不可能成功”,“美國增加半導體產(chǎn)能的努力是徒勞、浪費且昂貴的”。
能否成功,暫且不表。但是,浪費且昂貴,已經(jīng)充分體現(xiàn)。
美國為刀俎,臺積電為魚肉
張忠謀有兩句預言。
2019年,他曾預言:“當科技成為武器,企業(yè)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022年的尾端,臺積電美國建廠塵埃落定,張忠謀說,“自由貿(mào)易幾乎死了”。

如今,都是一語成讖。
最近臺積電,遭遇了兩個背刺。張忠謀曾私下表示,“在美國建廠是我們做過最痛苦的決定?!痹谶@兩個背刺之后,痛苦加倍。
一個是,“美國擬對臺積電罰款10億美元”的消息。路透社報道,臺積電因?qū)Υ箨懫髽I(yè)供應芯片而被美國調(diào)查,可能面臨10億美元或更多的罰款。
被罰的導火索,是為中國AI芯片企業(yè)算能科技代工的一款芯片。美國商務部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芯片與華為昇騰910B處理器高度相似。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yè)和安全的副部長杰弗里·凱斯勒曾在2月27日的聽證會上表示,臺積電的芯片流出“令人擔憂巨大”,“強有力的執(zhí)法”至關重要。3月,他被任命負責監(jiān)督美國出口管制。
同樣是3月,臺積電宣布在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新建5家先進芯片工廠并設立研發(fā)中心。加上此前已承諾3家芯片工廠,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單項外來直接投資案。

沒有給臺積電提供任何補貼的特朗普,不僅要開除巨額罰單,還威脅臺積電,“如果你們不在這里建廠,你們就要繳納高額的稅款,25%、50%、75%,或許是100%”。
這對于依賴美國市場的臺積電而言,無異于致命威脅,畢竟蘋果、英偉達、高通等美國客戶貢獻了65%以上的營收。最近,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在全球胡亂揮舞,臺灣地區(qū)被加征32%關稅。臺灣網(wǎng)友紛紛吐槽,臺積電快要變“美積電”了。
更讓臺灣擔憂的是,美國不僅通過關稅施壓,還明確表示要從臺積電手中奪回芯片生產(chǎn)的市場。雖然,臺積電從開始落地美國建廠時,就一直強調(diào)“保持技術自主權(quán)”,但是都知道,“當廠房、設備、客戶都在別人地盤上時,所謂自主權(quán)就會變成空中樓閣?!?/p>
即便美國工廠的運營成本比臺灣高了接近50%,亞利桑那州工廠良率僅達臺灣的85%。即便如此,臺積電仍需在2028年前完成5座晶圓廠的建設,否則將面臨100%關稅。
外媒認為,臺積電“堅守自己”的算盤要落空了。但是,臺大教授苑舉正卻認為并非如此。
“就算加征800%的關稅,臺積電也無需畏懼——因為它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芯片代工之王’?!彼J為的籌碼,是臺積電在3納米、2納米制程上的技術領先優(yōu)勢,讓三星、英特爾等競爭對手短期內(nèi)難以追趕。

這條難以被超越的技術護城河讓美企不得不買單,“美國可以威脅加稅,但總不能讓蘋果手機用‘英特爾牌拖拉機芯片’吧?”
不過,“尖端制程的競爭是一場長跑,而不是沖刺。”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在美國建廠的種種制約,都在闡述一件事,要在亞利桑那工廠生產(chǎn)晶圓,臺積電要花費更多時間,投入更多資金。
而且,臺積電技術總監(jiān)馬克·劉坦言,“維持技術領先需要集中投入,但現(xiàn)在我們的精力被分散在四個國家的五個新建項目上。”
而且,IBM、英特爾、英偉達、蘋果、臺積電……科技巨頭們,一次又一次,用真實的故事告訴世界,沒有哪個企業(yè)會一統(tǒng)江湖,一些矢志不渝的追趕和堅持,終將會成功“替代”。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正在快速追趕。三星電子采用GAA晶體管結(jié)構(gòu)的3nm芯片良品率已提升至75%,英特爾獲得巨額補貼,正在加速先進制程研發(fā)。

除了已經(jīng)宣布的1650億美元的總投資,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還有一個新規(guī)劃,讓臺積電處于技術外泄的風險中。
二期計劃2028年量產(chǎn)2nm芯片,與臺灣本土的技術差距將從3年壓縮至1年。美國正通過“技術共享”條款,竊取臺積電的核心技術。除此之外,美國還通過“國家安全審查”獲得亞利桑那州工廠15%優(yōu)先股,可一票否決重大決策。
美國在芯片制造領域的“本土化”野心,正在讓臺積電陷入“技術空心化”的困境。可以說,臺積電的命運,從在美國建廠的那一刻,就被寫好了劇本。
臺積電深陷局中。
“下一個張忠謀”
臺積電美國建廠,是一場被精心策劃的科技架空與殖民。
這個觀點,很多人都會同意。不同意的,或許只有做出美國建廠決策的劉德音,和正在主導臺積電再次進行美國投資的現(xiàn)任董事長魏哲家。
2023年,臺積電公告,下一年滿71歲的魏哲家將會接棒70歲的劉德音出任董事長,成為繼張忠謀、劉德音之后的臺積電第三代掌門人。
這個年齡,意味深長。
魏哲家,1953年出生,比劉德音大1歲,卻被推舉為第三任董事長,放在任何一個需要新鮮血液的企業(yè),都是無法理解的一件事。不少人認為,“失敗的美國政策,劉德音下臺正?!薄?/p>
當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沙漠澆筑第一塊2納米晶圓時,歷史的齒輪悄然轉(zhuǎn)動,從如今的局面來看,從2020年5納米廠到2028年的2納米全產(chǎn)業(yè)鏈搬遷,臺積電正在被“掏空”。
不過,魏哲家上任臺積電董事長,并不意外。2018年,臺積電創(chuàng)辦人張忠謀宣布退休后,臺積電執(zhí)行“雙首長平行領導機制”,其中,劉德音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副董事長、總裁,領導和經(jīng)營公司,并向董事會報告。
張忠謀曾評價,劉德音是一個“思慮周詳”的人,魏哲家是一個“決策迅速”的人。

外界認為,不想當張忠謀影子武士的劉德音,試圖在任期內(nèi),抹去創(chuàng)始人的印記,刻下自己
臺積的烙印,還要很深刻的那種。
在2018年到2020年的階段,在張忠謀眼里,這時候的劉德音,還是那個表現(xiàn)“很穩(wěn)”的接班人。到了2021年到2022年,劉德音有明顯的變化,似乎想轉(zhuǎn)變成一個沒有張忠謀印記的管理者。所以,劉德音治下的臺積電也被稱之為“后張忠謀時代”。
魏哲家則被認為是,“下一個張忠謀”。張忠謀認為,做一個領導人,需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人跟隨,二是要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昂玫念I導人是要有人跟你,同時也知道對的方向”,張忠謀一直強調(diào)“對的方向”。他和張忠謀一樣,“既能埋頭苦干,又能抬頭看路”。
和劉德音學習喬布斯的管理方式“獨裁”不同的是,魏哲家經(jīng)常說,“臺積電的成功,靠的是團隊,不是我一個人?!彼?,他特別注重團隊合作,鼓勵員工大膽創(chuàng)新。有臺積電的“定海神針”之稱,也是他能接任董事長的一個關鍵因素。
他接任之際,臺積電已經(jīng)深陷美國寫好的劇本里。2024年,已經(jīng)93歲高齡的張忠謀再次喊出全球化已死、世界自由貿(mào)易已死,臺積電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zhàn)。張忠謀擔憂的“更嚴峻”那一幕,正等待魏哲家的答案。
他自從去年6月上任之后,頻繁被問到,“臺積電 ”變“美積電”以及三星和英特爾趕超臺積電的問題,魏哲家的回答永遠是,“門都沒有”。
用AI造AI芯片、持續(xù)擴大產(chǎn)能以及規(guī)避地緣政治風險,是他的三板斧。他說,“臺積電不是臺灣的臺積電,而是世界的臺積電”。
為了分散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風險,魏哲家加速了臺積電的全球布局,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地設立了研發(fā)中心和生產(chǎn)基地。在臺積電供應鏈管理論壇上,魏哲家表示:“請伙伴們做好 3 年內(nèi)擴產(chǎn)兩倍產(chǎn)能的準備?!?/p>
但是,和美國建廠一樣,臺積電雖然獲得日本政府46億美元的補貼,但當?shù)毓湹牟煌晟茖е虏牧铣杀驹黾?5%。索尼半導體負責人坦言:“臺積電低估了在日本運營的難度。”
魏哲家曾說,“最尖端的制程量產(chǎn)得和研發(fā)緊密結(jié)合,所以一定會先在臺灣完成量產(chǎn),之后才能有機會擴展到美國、日本或德國?!背蔀槭澜绻S,才能避免地緣政治風險。
但是,美國還會留給臺積電多少時間去布局世界工廠?
現(xiàn)在的臺積電,就像是在走鋼索。美國對臺積電的從技術收割到地緣重構(gòu),會不會重演東芝半導體被肢解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畢竟,特朗普亮出關稅大棒,已經(jīng)將《芯片法案》的承諾撕得粉碎。
魏哲家,必然不想成為“罪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