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xiāng)有個青柳鎮(zhèn),鎮(zhèn)上住著個叫許文修的年輕書生。許家原是書香門第,可惜到了文修父親這代家道中落,只剩下一間老屋和幾畝薄田。文修今年二十有二,生得眉清目秀,尤其寫得一手好字,做得錦繡文章,是鎮(zhèn)上出了名的才子。

與許家一墻之隔的是杜員外家。杜家是青柳鎮(zhèn)首富,宅院深深,光是后花園就比許家整個院子還大。杜員外有個獨女叫婉容,今年十八,生得如花似玉,更難得的是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文修與婉容自幼相識。那年文修十歲,婉容六歲,文修在杜家私塾外偷聽先生講學(xué),被婉容發(fā)現(xiàn)。小姑娘非但沒告發(fā)他,還每日偷偷帶些點心給他。后來杜員外發(fā)現(xiàn),念在許家也曾是體面人家,破例允許文修與婉容一同讀書。

光陰荏苒,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文修常在杜家后院的梨樹下讀書,婉容就在繡樓窗前刺繡。四目相對時,兩人都會紅著臉別開視線,心里卻像灌了蜜一樣甜。

這年春天,文修鼓起勇氣,托媒人去杜家提親。誰知杜員外一聽就翻了臉:"我杜某人的女兒,豈能嫁個窮

文修不死心,第二天親自登門。杜員外冷著臉道:"你若真有心,明年秋闈中了舉人再來提親!"這分明是推托之詞,誰都知道科舉之路艱難,多少人考到白頭還是個秀才。

文修黯然回家,卻見后院墻頭系著一條粉色絲帕。他取下一看,帕角繡著一朵梨花,里面包著一張字條:"君心似我心,不負相思意。"文修認出是婉容的筆跡,頓時熱淚盈眶。

當(dāng)夜,文修輾轉(zhuǎn)難眠。天蒙蒙亮?xí)r,他忽然有了主意——杜家后院外墻有塊地方年久失修,磚石松動。若在那里搭間草屋,悄悄鑿個小孔...

說干就干。文修變賣了祖?zhèn)鞯囊粔K玉佩,在杜家后院外墻搭了間簡陋草屋,對外說是要圖個清靜讀書。他每日夜深人靜時,用簪子一點點鑿墻,足足鑿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鑿出個黃豆大的小孔。

這晚月明星稀,文修對著小孔輕喚:"婉容妹妹..."

半晌,墻那邊傳來驚喜的回應(yīng):"文修哥哥?真的是你?"

原來婉容的閨房就在這墻內(nèi)!兩人隔著一堵墻,通過小孔說話,雖不能相見,卻能聽見對方的聲音,聞到對方的氣息。文修從孔中遞過一首新寫的詩,婉容則送回一塊親手繡的帕子。

從此,這小小的墻孔成了兩人的紅線。文修每天寫詩作文,從小孔遞過去;婉容則送回刺繡或點心。下雨時,文修會從小孔塞進一把油紙傘;天冷時,婉容會遞來一個暖手爐。兩人雖不能執(zhí)手相看,卻比尋常夫妻更知心。

轉(zhuǎn)眼到了端午,鎮(zhèn)上舉辦龍舟賽。杜員外邀請了新任縣太爺?shù)墓于w世榮來家做客,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要給婉容說親。文修心急如焚,連夜寫了封長信,從小孔遞給婉容。

婉容回信道:"父命難違,但此心已許,生死不渝。"并約文修三日后子時在后門相見。

到了約定那日,文修等到半夜,卻見婉容的丫鬟匆匆跑來,說小姐被老爺關(guān)在房里,明日就要與趙公子定親了。文修如遭雷擊,踉蹌回到草屋,對著墻孔泣不成聲。

誰知第二日,杜家突然傳出消息,說親事暫緩。原來趙公子在婉容閨房外發(fā)現(xiàn)墻上有個小孔,疑心小姐與人私通,當(dāng)場拂袖而去。杜員外大怒,將婉容責(zé)罵一頓,關(guān)在祠堂反省。

文修得知后既愧疚又擔(dān)憂。愧疚的是連累了婉容,擔(dān)憂的是她此刻不知多難過。他想去杜家解釋,又怕火上澆油。正躊躇間,杜家派人來拆他的草屋,說是要修補院墻。

草屋被拆那日,文修眼睜睜看著那個寄托了無數(shù)相思的小孔被泥灰填平,心如刀割。更糟的是,鎮(zhèn)上開始風(fēng)言風(fēng)語,說杜家小姐不檢點,竟在閨房墻上鑿洞偷漢子。杜員外氣得病倒,揚言要把婉容送到百里外的尼姑庵去。

這天夜里,文修翻墻潛入杜家,在婉容窗前學(xué)布谷鳥叫——這是他們兒時的暗號。婉容推開窗,月光下只見她憔悴不堪,眼睛哭得紅腫。

"文修哥哥,"婉容泣不成聲,"父親明日就要送我去靜心庵了..."

文修握住她的手:"我這就去找杜伯父說清楚!"

"沒用的,"婉容搖頭,"趙家已經(jīng)退親,父親覺得顏面盡失..."

文修突然有了主意:"你等著,我有辦法!"

次日清晨,杜員外剛起身,管家就慌慌張張來報:"老爺,許家那書生在門口跪了一夜,說要見您!"

杜員外怒道:"讓他滾!"

"可是..."管家遞上一疊紙,"他說要請您看看這些..."

杜員外接過一看,是厚厚一摞詩文稿,每頁右下角都畫著一朵小小的梨花——正是婉容的記號。他隨手翻看,全是文修這三年來的作品,有詩詞,有文章,還有寫給婉容的信,字字真誠,句句深情,卻沒有一字輕浮。

正看著,文修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杜伯父,墻上的孔是小生所鑿,只為傳遞詩書,絕無越矩之舉。婉容妹妹冰清玉潔,是小生連累了她,要罰就罰我吧!"

杜員外沉默良久,終于長嘆一聲:"進來吧。"

文修進門就跪:"伯父明鑒,小生與婉容妹妹發(fā)乎情止乎禮,鑿壁只為傳書,絕無半點輕薄。這些詩文可證我心。"

杜員外翻看著那些紙張,忽然發(fā)現(xiàn)其中一頁是去年中秋的文修寫給婉容的信,上面詳細記載了當(dāng)日他如何從小孔遞進月餅,婉容又如何送回桂花糕。再看其他信件,都是這樣的日?,嵤?,卻透著真摯的情意。

"罷了,"杜員外忽然老淚縱橫,"你們這些孩子啊..."他扶起文修,"去祠堂看看婉容吧,那丫頭三天沒吃東西了..."

文修飛奔到祠堂,只見婉容跪在蒲團上,瘦得只剩一把骨頭。聽到腳步聲,她虛弱地抬頭,見是文修,頓時淚如雨下。

"婉容妹妹,"文修也紅了眼眶,"杜伯父答應(yīng)了!"

原來,杜員外被兩人的真情感動,又見文修才華橫溢,是個可造之才,終于松口應(yīng)允了婚事。但他有個條件:文修必須明年秋闈中舉,否則婚事作罷。

文修二話不說就答應(yīng)了。此后他閉門苦讀,婉容則每日派人送去滋補的湯水。第二年放榜,文修果然高中舉人,杜員外喜出望外,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辦了婚事。

婚后,小兩口恩愛非常。文修在院子里重修了那面墻,特意留了個小孔,周圍種滿梨花。每逢月明之夜,兩人就會在墻的兩側(cè),通過小孔說些體己話,重溫當(dāng)年的鑿壁之情。

后來文修進京趕考,中了進士,外放為官。他為官清正,夫婦倆琴瑟和鳴,生了三子二女,個個成才。那面留有壁孔的墻一直保留著,成為許家"以誠待人,以情動人"的家訓(xùn)見證。

青柳鎮(zhèn)的老人們至今還常對年輕人講:"知道'鑿壁偷歡'的典故嗎?那不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