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幾天的深夜,在清華大學附近的一場AI線下交流活動上,一些20歲出頭的年輕人徘徊在露臺上,久久不愿離去。他們多是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的清華學生,也有大廠員工,滿臉寫著對AI領域的渴望,大有干一番事業(yè)的架勢。

他們試圖打破信息壁壘,探索機會,也驗證了 清華知名姚班生姚順雨(現(xiàn)Open Ai 員工)最近的一個預測——AI行業(yè)進入下半場。 姚順雨在博客里稱:下半場的玩家們開始利用智能創(chuàng)造真正有效用的產品,建立數(shù)十億甚至數(shù)萬億美元的公司。

機會重新定義了潮向。素有計算機領域“黃埔軍?!敝Q的清華姚班,在過去二十年里,已經(jīng)向社會輸送上千名計算機精英人才。外界對姚班期望極高,認為他們一定能挑起AI的大梁,沒想到今年的AI桂冠被浙大的梁文峰摘取,這也讓享有頂級教育資源的姚班,多少顯得有些落寞。

01

79歲的姚期智至今仍為姚班學生授課。程序員出身的他長年戴著眼鏡,時常穿一件格子衫站在講臺上,年齡大了,近些年他只教大一年級的兩門課程,分別是計算機應用數(shù)學和人工智能應用數(shù)學。

他的辦公地在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大樓,從清華大學東門一進去就是,樓體灰撲撲的,四周是高大的梧桐樹。每到春天梧桐樹逐漸開枝散葉。

今年是姚班設立的第二十年,姚期智的學生也像春天的梧桐樹一樣,開枝散葉在人工智能領域。從姚班走出來的學生創(chuàng)辦了包括小馬智行(Pony.ai)、曠視科技、Abundy以及區(qū)塊鏈Conflux等企業(yè),但就真正的創(chuàng)新來說這些成績似乎還遠遠不夠。

當人工智能從1.0時代跨進2.0時代,姚班的這些天才們曾被賦予了下一個喬布斯或埃隆·馬斯克的可能性,憑他們的智力和才華,改變世界并非天方夜譚。但目前來看還沒有誰露出相關跡象,姚班依然是個被遮擋在梧桐樹下的神秘存在,培養(yǎng)出的人才除了業(yè)內人之外基本不被外界所知。

尤其是今年DeepSeek的梁文峰火出圈后,姚班的師生更顯落寞。

姚期智是一名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是他最為人熟知的榮譽。這個獎由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ACM)于1966年設立,是為了紀念計算機科學先驅艾倫?圖靈而命名,截止目前全球僅有70多位科學家獲得這個獎,華人更是僅姚期智一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5年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一手設立了姚班,入班門檻極高,幾乎全是國家級別的競賽獲獎者和高考狀元,人才選拔非常嚴格。第一年招收50人,哪怕是到現(xiàn)在也只是擴招到80余人。

如果用人工智能的算力來衡量,姚班成員的智商所能達到的算力,可能是整個清華大學的一半。往后姚班也被稱為計算機科學領域的黃埔軍校。

與黃埔軍校不同的是,姚班培養(yǎng)的是具備計算機專業(yè)才能的人,學生的學術能力普遍較強。姚班創(chuàng)立伊始,姚期智就明確闡釋過辦學宗旨:不是培養(yǎng)計算機軟件程序員,是要培養(yǎng)的是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

最近一位姚班在讀的學生王晨(化名)告訴我說,姚班2022級八十多個學生分為三個班,一個班二十多人,他們從大一到大三都沒有接觸過商業(yè)課程,“我們學的都是計算機相關的技術,沒有關于商業(yè)的課,大家畢業(yè)后搞科研的也比較多?!?/p>

對比來看,全美人工智能專業(yè)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一家全球頂尖的私立大學,馬斯克就將其三胞胎兒子之一送進該學校),特色課程就包括《人工智能與未來市場》。另外,斯坦福大學的商學院推出的“探路者”,為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商業(yè)課程,例如《從創(chuàng)始人到首席執(zhí)行官:初創(chuàng)企業(yè)和老牌企業(yè)的戰(zhàn)略管理》。

就連浙大計算機專業(yè)都設有《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課程,目的是提前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計算機技術來支持商業(yè)信息化運作。

很顯然,姚班的定位重學而不重商。具有學者氣息的姚期智,2019年還創(chuàng)辦了清華學堂人工智能班,簡稱“智班”。姚班側重于自然科學,特別是計算機科學領域,智班則明確側重于人工智能領域,培養(yǎng)人工智能領域的拔尖科研創(chuàng)新人才。這意味著幾年前清華就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

2022年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讓大模型受到了全球范圍內的高度關注。往后,無論是開辦了二十年的姚班,還是開辦沒幾年的智班,都需要一位頂尖的人才站出來,證明清華大學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

去年5月姚期智出現(xiàn)在上海科技節(jié)上,明確地稱:“人工智能推理是當今大模型非常欠缺的部分,是將來的下一個里程碑,是大家競爭的高地。”

從現(xiàn)在來看這個判斷是極為準確的,等于押中了高考的一道大題。自2024年9月,OpenAI率先發(fā)布o1-mini模型后,推理模型就一直是AI社區(qū)的熱門話題。

直到今年2月,浙大畢業(yè)生梁文峰帶領團隊推出了DeepSeek-R1和V3推理模型,其低成本的架構,直接助燃了人工智能應用的大爆發(fā)。潑天的流量隨之而來,DeepSeek和梁文峰的名字震驚海內外。

姚班的天才們,沒能成為這波人工智能浪潮里的主角。姚期智或許會對此感到失望,他完全預測對了方向,但這個巨大的榮譽最終卻被浙大和梁文峰摘取。他兢兢業(yè)業(yè)打造二十年的姚班,錯失了一次絕佳的曝光機會。

02

實際上從姚班走出來的計算機人才眾多,光DeepSeek團隊就有兩位,分別是吳作凡和任之洲。吳作凡2021年畢業(yè)于姚班,也是DeepSeek - R1算法的核心作者之一,作為眾星捧月的一員,他并不為人所知。

梁文峰屬于奧本海默式的人物,領導才能優(yōu)于技術才能,他的團隊成員大多來自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高校。在天才們眼中,研發(fā)原子彈絕不是算力和錢不夠用,恰恰是缺少一個內外兼修的靈魂人物,這樣的人要內懂技術邏輯,外知商業(yè)大勢。

而商業(yè)才能正是姚班學生所缺乏的。姚班的王晨告訴我,他們班并沒有什么商業(yè)氛圍,沒見到有誰在創(chuàng)業(yè),大多數(shù)人畢業(yè)后都會選擇出國讀博士,在科研領域繼續(xù)深造。他參加過為數(shù)不多的商業(yè)活動,是去年11月和同學到月之暗面公司參觀。

不難看出,姚期智的理念是培養(yǎng)學者型計算機科學家,姚班出來的學生屬于計算機或人工智能領域的“學院派”。這個包袱過于滯重,可能會導致他們欠缺商業(yè)層面的靈活性。

就在姚期智預測推理大模型會成為競爭高地的前一年,姚班的一位天才馬騰宇創(chuàng)立Voyage AI,致力于研究小眾的嵌入模型,服務于自動駕駛領域。

2008年被保送姚班后,馬騰宇的發(fā)展軌跡始終貼著學術脈絡延伸,普林斯頓大學師從Sanjeev Arora教授;研究非凸優(yōu)化理論,在計算機深度學習中,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訓練通常是一個非凸優(yōu)化問題;2021年斬獲斯隆研究獎。

他和同屆的姚順雨(目前任職于OpenAI)、陳丹琦(普林斯頓NLP實驗室負責人)并稱“姚班三杰”,都屬于學術派人才。

相比之下,馬騰宇最先走出教學樓和實驗室,創(chuàng)立Voyage AI是他向商業(yè)邁進的一大步。在斯坦福任教期間,馬騰宇敏銳發(fā)現(xiàn)嵌入模型在生成式AI中的價值空白,當所有人追逐大語言模型時,他看到了“AI大廈地基”的脆弱性。

嵌入模型有助于解決生成式AI中的幻覺問題,提高AI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可那時候DeepSeek-R1還沒問世,它的幻覺問題也是近來才被廣泛認識到。

技術方向上走的太前衛(wèi),意味著離更廣大的用戶需求越遠。生活在美國的馬騰宇一直盯著美國市場,與國內有著明顯的信息差,他進入的TO B賽道太精、太窄,又太難,一不小心就跨到了大眾感知不到的地方。

馬騰宇的行事風格正是受益于他的老師姚期智。姚期智在姚班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有的人看到自己發(fā)生的事情,會問為什么會這樣,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fā)生的事情,問為什么不能這樣。”

這句話的原作者是蕭伯納。姚班學生的身體里流淌著這樣的反叛血液,是自由,但有時也會成為一種桎梏。

姚班另一位天才是創(chuàng)立小馬智行的樓天城。他是首屆姚班生,曾連續(xù)十年在TopCoder中國排名第一、兩度獲得Google全球編程挑戰(zhàn)賽冠軍,人送稱號“樓教主”。

樓天城屬于AI1.0時代的姚班代表人物,2016年樓天城在GoogleX實驗室參與無人車研發(fā),捕捉到自動駕駛的技術臨界點。此時的中國AI產業(yè)化浪潮初起,但L4級自動駕駛仍是無人跋涉區(qū)。他放棄百度T10級工程師的優(yōu)渥待遇,與彭軍創(chuàng)立小馬智行,選擇了一條“重資產、長周期、高風險”的賽道 ——全無人駕駛。

目前國內車企的智駕水平普遍在L2,今年小米SU7的燃爆事件,更是讓一幫人對智駕的未來感到悲觀。而樓天城早在十年前就錨定L4自動駕駛技術,顯而易見,這個賽道多么超前乃至兇險,但又完全符合姚班人“為什么不能這樣”的精神。

即便姚班人最擅長技術,但在技術攻堅期,樓天城也經(jīng)歷過至暗時刻。他曾毅然推翻三年的訓練成果,轉向另一種虛擬訓練體系,為此承受兩年無進展的內外壓力。

2018年樓天城成功推出中國首個Robotaxi服務,比百度Apollo還早兩年。堅定“L4”高階智駕方案的小馬智行,盡管紅杉中國合伙人富欣曾高度評價其已經(jīng)找到商業(yè)化,但是Robotaxi業(yè)務,去年收入僅730萬美元,仍然面臨技術成熟度與安全性、運營成本與盈利模式等多方面難題,距離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盈利有較長距離。

作為中國估值最高的無人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去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但一經(jīng)上市也上演了估值滑鐵盧,其估值從IPO前的85億美元縮水至45億美元左右,現(xiàn)在的市值更是掉到僅十多億美元。

樓天城創(chuàng)立小馬智行時姚期智就擔任首席顧問,除此之外,團隊還有清華大學的博士彭軍,交大的王皓俊,被稱為一支天才云集的“夢之隊”。如今十年過去了,看來這個夢之隊還得繼續(xù)做時間的朋友,做別人做不到的夢。

03

紅杉中國的沈南鵬曾這么形容姚班人:“他們是學術黃金一代,也是商業(yè)黃金一代?!爆F(xiàn)在來看,姚班生中學術建樹者居多,而罕見的商業(yè)領袖尚未出現(xiàn)。實際上技術出身最后站在商業(yè)前臺的例子并不罕見,雷軍和張一鳴都是程序員,同時他們都有著頂級的商業(yè)嗅覺。

在AI1.0時代,還是有姚班人在商業(yè)世界嶄露頭角的,比如曠視科技的印奇。2011年,23歲的他與唐文斌、楊沐創(chuàng)立曠視科技,憑借人臉識別算法一度成為“AI四小龍”之一。

可惜上市之路的波折成為曠視科技的轉折點。2019年曠視科技港股IPO因美國制裁和香港局勢戛然而止,2021年科創(chuàng)板注冊又因螞蟻集團監(jiān)管事件和財務資料失效多次中止,最終于2024年11月黯然撤回。

五年間,曠視累計虧損超165億元,毛利率從62%暴跌至34%,核心團隊士氣跌至冰點。

2023年生成式AI爆發(fā)時,印奇帶著曠視選擇All in智能駕駛。這一行為被質疑是否錯過了最佳時機,彼時小鵬汽車等新勢力車企以及傳統(tǒng)車企如吉利、長城等也都在智能駕駛領域積極布局,市場份額已逐漸被各企業(yè)瓜分。

對姚班人而言,與其說他們喜歡商業(yè),不如說他們喜歡挑戰(zhàn)技術難題。學術成就帶來的路徑依賴,很可能讓他們因為過分癡迷技術而忽視商業(yè)規(guī)律。

或許做這個決定時,印奇腦海里同樣浮現(xiàn)出老師姚期智的那句話“為什么不能這樣”。這句話如同圖騰一般,催逼著姚班人逆水行舟。

雷軍和張一鳴都是抓住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風口的人,也都總結過四字金句:順勢而為。執(zhí)著于技術的姚班人,似乎都有種怪癖式的理想主義,很難認同這樣的忠告。

同樣畢業(yè)于姚班的范浩強,進入大學前就被唐文斌邀請加入曠視科技,成為曠視的6號員工。25歲時他成為曠視研究院的算法總監(jiān),帶領團隊在圖像算法、團隊培養(yǎng)、商業(yè)化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在人臉識別、人臉檢測方向拿下多個頂級比賽的世界第一。

面對曠視科技多次遭遇的事故,2024年12月范浩強選擇出走,與曠視科技的原班人馬在海淀區(qū)注冊成立原力靈機,專注于具身智能技術研發(fā)與應用的公司,并宣布完成2億元的天使輪融資。

這也是一步險棋,尤其是當宇樹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智元科技推出能穿針引線的"靈犀X2",表明具身智能領域早已不是藍海??煞逗茝娖?,把姚班人挑戰(zhàn)不可能的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無論怎樣,清華大學的畢業(yè)生依然是國內頂尖AI人才的主力軍。

智譜旗下的一個平臺結合當下模型的知名度和專家建議,選取了全球十個大模型,對其團隊共計968位核心成員進行分析。得出的結果是,這些成員中清華大學的有48位,北京大學的有14位,浙大的有11位。清華遙遙領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I線下交流會現(xiàn)場

只是相比于梁文峰乃至OpenAI的山姆?奧爾特曼,曾被寄予厚望的姚班人,如今只能在相對配角的位置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寫這篇稿子的原因,正是發(fā)現(xiàn)這里面存在一定的預期差。

當樓天城的Robotaxi在廣州街頭穿梭,馬騰宇的嵌入模型支撐起千萬級應用,姚順雨的智能體框架寫入OpenAI的技術路線,我們終于明白:所謂天才的宿命,從來不是天賦的獨奏,而是時代浪潮與個體選擇的共振。

2016年,一位叫陳立杰的姚班生在清華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上發(fā)言,錄下的視頻曾在計算機圈內廣泛流傳。

陳立杰在臺上說:“這么多同學在科研上前赴后繼,不禁讓我想起姚先生(姚期智)說的一句話,現(xiàn)在是計算機科學的黃金時代,也是全人類的黃金時代,能夠站在這樣的黃金時代里,我感到無比的榮幸,我夢想能夠成為黃金時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為人類智慧添磚加瓦。”

現(xiàn)在AI2.0時代才剛剛開始,姚班不乏甘愿在時代大潮中做一朵小浪花的人。但相信這一代更年輕的姚班生,都在努力成為下一個主角。

作者:八尺

編輯:Poel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