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沒有因2024年業(yè)績被投資者關注,反倒因兩位核心高管2024年薪酬總額高達7億元而成為眾人的飯后談資。年報顯示,董事會主席兼CEO彭永東和執(zhí)行董事單一剛年內先后獲得4.01億元、2.99億元薪酬總額。而如此高的薪酬背后卻換來業(yè)績的平庸,那么,究竟是誰在為高管的7億天價薪酬“買單”呢?

房產中介貝殼,因高管的天價薪酬處于輿論的漩渦中心。

4月17日,貝殼公布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年報,而在這份不太出彩的年報中,兩位高管因天價薪酬瞬間成為外界的焦點。

年報顯示,董事會主席兼CEO彭永東和執(zhí)行董事單一剛年內先后獲得4.01億元、2.99億元薪酬總額,雖較2023年的數(shù)值略有下降,但比起2021年來說依然是大幅增加。

抽絲剝繭發(fā)現(xiàn),彭、單二人得以擁有如此高薪酬,背后離不開貝殼股份支付薪酬費用的“跳漲”。而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又必須追溯起貝殼股權層面的往事。

據(jù)悉,在2021年左暉不幸離世后,貝殼內部進行了“權力交接”,彭永東、單一剛順勢掌權。2022年,貝殼對港交所發(fā)起沖擊,為滿足交易所規(guī)定,公司分別向彭永東、單一剛發(fā)放7182萬股和5387萬股股份,并在五年內解禁,采用的還是“直線攤銷法”;而這也是兩位高薪來源的根本。

7億天價薪酬

左暉離開后,彭永東以及單一剛成為了貝殼的核心管理人員。

4月17日,貝殼發(fā)布了2024年報。內容顯示,公司董事薪酬總額達7.22億元,董事會主席兼CEO彭永東執(zhí)行董事單一剛分別拿到4.01億元、2.99億元薪酬總額,合計高達約7億元。

回顧2023年,彭永東與單一剛的薪酬總額分別為7.13億元和5.29億元;而更早之前的2021年,兩者分別取得薪酬總額847.8萬元、685.3萬元。因此,雖說2024年彭、單二人遭遇小幅度“降薪”,但相較過往而言依然算得上手握高薪。

那么,此番天價薪酬到底由何而來?進一步剖析發(fā)現(xiàn),彭永東、單一剛擁有的股份支付薪酬費用大幅增加是其得以擁有高薪的核心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彭永東、單一剛獲得股份支付薪酬費用分別為3.89億元、2.92億元,相當于薪酬總額的97.01%、97.66%。

再回看2021年至2023年,彭永東三年間先后收獲0元、4.63億元、7億元股份支付薪酬費用;同期,單一剛先后收獲0元、3.47億元、5.25億元股份支付薪酬費用。

而股份支付薪酬費用躍升背后,又需從貝殼股權層面的往事說起。

據(jù)悉,在2022年登陸港股市場之時,為確保管理層對公司戰(zhàn)略的長期控制權,貝殼采用了“同股不同權”(WVR)架構,即B類股擁有10倍于A類股的投票權。

根據(jù)聯(lián)交所上市規(guī)則,針對具有WVR架構的公司,WVR持有人股份所對應的經濟利益占比不得低于10%。為此,貝殼于2022年5月5日向彭永東、單一剛授予限制性股票。兩者分別獲得7182萬股和5387萬股激勵并在五年內解禁

若按貝殼發(fā)行價30港元/股計算,彼時彭永東、單一剛所受股權激勵股份對應市值為21.55億港元和16.2億港元。

并且,貝殼在會計規(guī)則上采用“直線攤銷法”對這批股份,最終導致彭永東、單一剛每年頻頻獲得大額股份支付薪酬費用,進而推升兩者薪酬總額高企。

當然,彭永東、單一剛得以如愿拿到如此之高的股份支付薪酬費用,也是兩者“權力交接”成功的體現(xiàn)。

2021年5月,彼時貝殼的“主心骨”左暉離世。與此同時,彭永東火速接任董事長一職。彼時,彭永東持有貝殼3.1%股權,擁有1%的投票權,單一剛持股1.3%,擁有公司0.4%的投票權,而左暉家族信托則手握公司76.8%投票權,左暉合計持有81.1%投票權。

同年7月,貝殼公告,左暉家族信托不可撤銷地向由彭永東和單一剛所組成的百會合伙授權行使其委托投票權。而此次投票權委托落地后,彭永東和單一剛的投票權大幅上升,兩人拿下貝殼的“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是為了“對沖”天價薪酬帶來的爭議。貝殼還在417日宣布,彭永東公開捐贈900萬股A類普通股,按當日收盤價計算價值約4.4億元,高于其2024薪酬總額。

對于這筆自愿捐贈,貝殼表示,在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后,50%稅后資金將用于居住行業(yè)服務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醫(yī)療健康福利,50%稅后資金將用于應屆畢業(yè)生等租客群體的租房幫扶。

天價薪酬背后的

“中庸”業(yè)績

高薪酬總額引發(fā)爭議的同時,彭永東、單一剛也并未率領貝殼收獲亮眼的成績。

財報顯示,貝殼2024年實現(xiàn)收入935億元,同比上升20.2%,凈利潤40.78億元,同比下降30.8%經調整凈利潤為72.11億元,同比減少26.4%;毛利率24.6%,較2023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貝殼“增收不增利”的現(xiàn)象較為明顯。進一步看,在貝殼營收升高之時,公司營業(yè)成本總額較2023年的561億元上升25.8%至705億元。在此背后,或與公司外部分傭、內部傭金及薪酬的增長與存量房和新房業(yè)務凈收入增長形成“剪刀差”有關。

根據(jù)年報,2024年貝殼存量房業(yè)務的凈收入為282億元,與2023年的280億元基本持平;與此同時,年內公司新房業(yè)務凈收入由2023年的306億元上升10.1%至2024年的337億元。

而著眼外部分傭,2024年貝聯(lián)經紀人和其他銷售渠道傭金的營業(yè)成本同比增長11.5%,數(shù)額從204億元增加至228億元。內部傭金及薪酬方面,由于鏈家經紀人數(shù)量增加等原因,該部分營業(yè)成本同比上升11.1%,從2023年的170億元攀升至18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成本側的承壓,貝殼麾下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業(yè)務所展現(xiàn)的成長性則是公司年報中的亮點。

2024年,前者凈收入同比增速為36.1%,高于其營業(yè)成本32.8%的同比增速,后者凈收入同比增速高達135%,相較營業(yè)成本同比增速高出14個百分點。

據(jù)悉,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已被貝殼視作新增長極。

資料顯示,早在2023年7月,彭永東發(fā)布公開信《翻越第二座山,吹響集結號》,宣布啟動“一體三翼”戰(zhàn)略升級并進行相應的組織架構調整。在信中,彭永東透露出其對于“住房”領域的看好,故也支撐其作出這一戰(zhàn)略;而所謂的“三翼”,其中之二便是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

2024年9月,貝殼對其“一體三翼”架構進行人事調整,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部門迎來統(tǒng)籌高管。其中,徐萬剛為整裝(家裝家居)事業(yè)線首席執(zhí)行官,王擁群為惠居(房屋租賃服務)事業(yè)線首席執(zhí)行官,兩者均需向彭永東匯報工作。

年報顯示,家裝家居貢獻利潤率由2023年的29%上升至2024年的30.7%,房屋租賃服務的貢獻利潤率于2024年為5%,2023年則為-1%。

往后看,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能否繼續(xù)產出更多利潤率,或是彭永東率領貝殼擺脫“中庸”業(yè)績的重要抓手。

雄厚的資金儲備來自哪?

在高管天價薪酬的背后,貝殼所擁有的雄厚資金儲備亦值得關注。

截至20241231日,貝殼擁有現(xiàn)金、現(xiàn)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分別616億元,相較上一年度再度增長10億元。

拆解來看,2024年貝殼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約114.43億元,相較2023年的196.35億元大幅減少超80億元,而年內短期投資與之進行“對沖”,規(guī)模較上一年增長約70.6億元。

有意思的是,同年貝殼受限資金錄得88.6億元,相較2023年再上升超26億元,增長幅度同樣明顯。

那么,何為受限資金?據(jù)貝殼披露,這一項目主要包括通過公司的在線支付平臺自房產買方收取但尚未向賣方支付的現(xiàn)金,存放于銀行托管賬戶;還包括集團經紀、擔保、物業(yè)開發(fā)業(yè)務及金融服務的保證金以及用途有限的商業(yè)銀行借款等等。

年報顯示,在2024年貝殼所擁有的88.6億元受限資金中,有72%來自通過貝殼在線支付平臺向買房人收取但尚未向賣房人支付的現(xiàn)金。

而貝殼所謂的在線支付平臺,其實就是在2014年建立的理房通。資料顯示,理房通于2014年7月10日理房通獲得央行頒發(fā)《支付業(yè)務許可證》,同年12月正式推出適用于國內二手房交易的資金存管產品。

那么,理房通身為“收納”交易者錢財?shù)钠脚_,其中的資金能否被利用?據(jù)了解,通過理房通存管的資金全部存放在央行的“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中,資金安全受到嚴格監(jiān)管,理論上任何人無法動用。

不過,從財務報表上看,那些通過貝殼這一中介平臺進行交易的客戶們,也實實在在為公司資金儲備貢獻了相當程度的力量。

責任編輯丨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