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在哭訴:說自己后悔讓女兒住校了。
女兒上小學2年級,因為夫妻倆工作忙,接送比較麻煩,就干脆讓女兒住校。
剛開學的時候,女兒每天都打電話給媽媽,哭著說:想媽媽,想回家。
一開始,媽媽也沒放在心上,還覺得女兒想太多了,讓女兒在學校好好學習。
結(jié)果2個月過去了,媽媽接女兒回家,她發(fā)現(xiàn)以前愛說愛笑的女兒,突然變得沉默起來,跟她說話也愛搭不理的。

直到半夜,媽媽起夜路過女兒的房間,聽到女兒在睡夢中喊著:“媽媽,別把我送走,求求你……”
這一刻,媽媽的心像被針狠狠扎了一下,很是后悔:若能重來,再苦再累也讓孩子住校。
是啊,大人圖省事,卻不知道,那個被迫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住校的孩子,都經(jīng)歷了什么,內(nèi)心會有多孤獨。
寄宿的危害孩子不說,家長要懂
甚至還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就住校的,我請問:家長得有多大的事業(yè)要去打理??!
我發(fā)現(xiàn)有些父母,總覺得讓孩子住校,正好可以鍛煉其能力,想著住校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課后輔導……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與守護勝過任何形式的“鍛煉”。
比起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成長的路上性格 、價值觀、幸福感, 都比分數(shù)更重要一些。
朋友家的兒子從一年級住校,前段時間周末來我家玩,我問他:住校安不安逸?
他說:不安逸,就跟坐牢一樣。
像我朋友兒子這種住校的學校,大多是私立學校,學校非常卷,每天都是高壓學習,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里呆久了,真的會比較壓抑。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寄宿,有一千萬個好理由,其實歸根結(jié)底就是圖自己省事。
但養(yǎng)育這條路上上,哪里有捷徑啊?
世界上沒任何一個學校好到值得,讓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住校。
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所學校的教育,能讓我放心把七、八歲的孩子交給他們。

我就是在“優(yōu)秀寄宿學?!遍L大的人,我覺得我的性格沒什么問題。但對于我媽,我覺得她問題更大。
因為缺乏相處的時間,她無法從一個“小女孩的媽媽”成長為一個“少女的媽媽”,以及后來的“成年女性的媽媽”。
我可以很容易做到六親不認,并且在親密關(guān)系中也能利益為先,但我媽無法面對我的獨立和冷淡。
我就是那種很獨立的人,獨立到家人也成為了“朋友”。
我覺得孩子還是不要那么早住校比較好,一周五天孩子不能見到父母,真的很缺少溝通和陪伴。
雖然現(xiàn)在有視頻通話,語音電話,但都沒有面對面地交流和擁抱效果好。

孩子只身一人,沒有認識的人,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半個月回一次家。遇到“不公平”待遇無人述說,只能深深的埋在心底。
孩子的童年,最需要陪伴
父母送給孩子童年最珍貴的禮物,從來就不是什么票子、車子,而是用心的陪伴。
父母能和孩子在親密相處的美好時光,就那么短短十幾年。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他的身邊,那么往后的日子,留給你的只有無盡的遺憾。
網(wǎng)友@一個文文自述:
以過來的身份告訴大家,真的不要輕易讓孩子讀寄宿學校,更不要讓孩子寄宿在學校旁邊的親戚家。
我現(xiàn)在做了媽媽,以前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去讀心理學,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是讀初中時寄宿親戚家……

10歲的自己遭遇了校園霸凌,那時候根本不知道那是霸凌,承載了日常親戚的情緒和不滿。
因為理解爸媽的不易,所以不敢跟爸媽說。那個年紀遇到這些事,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了所有……
后來結(jié)婚生子,以為自己把曾經(jīng)受過的這些都淡忘了。
直到多年后過年回家遇到親戚,拿起酒杯想說感謝,可是眼淚卻不自覺地流下來,聲音也無端地哽咽……
其實身體比頭腦更有智慧,頭腦選擇遺忘和原諒,但是身體沒有……
做父母的不能從自己角度,所謂的為你好,把孩子“扔出去”,用心陪伴孩子才是真理。

父母的陪伴是走進孩子內(nèi)心的最佳路徑,而一旦你走進了孩子的內(nèi)心,你就會立刻享受到有效溝通、有效教育的甜美果實。
唯有耐心陪伴,細心呵護,才能等到孩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那一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