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8 日,一架本該交付給咱中國航空公司的波音 737 MAX 飛機,從浙江舟山工廠起飛了,可沒飛多久,就中途折返,回美國西雅圖了。這事兒一出來,立馬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它就像是中美貿易博弈的一個小縮影。緊接著,印度和馬來西亞都表態(tài),說想接手咱中國退訂的波音飛機。表面上看,這 “退貨” 風波好像給這倆國家提供了低價買飛機的好機會,可背后反映出來的全球產業(yè)鏈重構、技術主權博弈,還有地緣政治角力這些事兒,卻讓真正的 “最大輸家” 慢慢露出了真面目。
咱中國退訂波音飛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美貿易戰(zhàn)帶來的關稅壓力。2025 年 4 月,美國對咱中國加征了 125% 的懲罰性關稅,這一下,波音飛機的采購成本蹭蹭往上漲,中國的航空公司沒辦法,只能暫停接收飛機。但往深了說,波音飛機一直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它還參與對臺軍售,這可是嚴重的政治越界行為。這事兒不光暴露了美國制造業(yè)其實挺脆弱的,也顯示出咱中國航空工業(yè)從過去的 “市場換技術”,往現在 “技術自主化” 轉型的決心。

波音在中國遭遇退訂危機,說到底,是全球化退潮,區(qū)域化重組的必然結果。咱中國可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未來 20 年,為了滿足乘客出行和貿易發(fā)展的需求,咱得買價值 1.5 萬億美元的 8485 架新飛機,這數量,占到同期全球飛機交付量的五分之一還多呢。這對波音的全球供應鏈來說,沖擊可太大了。波音在中國有 36 家合作供應商,這些供應商給 787 機型提供 35% 的復合材料部件,每年采購額能達到 18 億美元。要是零部件斷供了,那全球生產都可能得中斷。而且中國航空公司這么一示范,說不定還會引起連鎖反應。
印度和馬來西亞急著 “搶購” 波音飛機,也反映出新興市場在全球產業(yè)鏈里不同的定位。馬來西亞想買,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考慮,低價買波音飛機,能緩解一下短期運營成本的壓力??捎《葥胶瓦M來,就有點矛盾了。莫迪政府一直大力推行 “印度制造” 計劃,可印度基礎設施不行,產業(yè)鏈也不完整,根本承接不了高端制造業(yè)的轉移,結果只能被動地去接一些 “二手訂單”。這就暴露了新興經濟體在技術依賴和自主創(chuàng)新之間,根本不平衡。
與此同時,空客和咱中國商飛(COMAC)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全球航空格局也在從原來波音和空客 “雙頭壟斷”,慢慢變成 “三足鼎立” 的局面。空客靠著在天津的組裝線,還有對咱中國友好的政策,發(fā)展得順風順水。咱中國商飛也不簡單,通過 C919(已經拿到 1500 架訂單)和 C929 寬體機的研發(fā),一步步打破歐美在適航標準上的壟斷,在東南亞、非洲市場也拿到了 127 架意向訂單。

中國退訂波音飛機,可不只是貿易上的反制手段,更是咱技術自主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C919 大飛機商業(yè)化進程推進得很快,2025 年產能能達到 75 架,而且國產化率已經有 60% 了,這說明咱中國航空工業(yè)已經從過去簡單的 “組裝代工”,向 “自主創(chuàng)新” 大步邁進了。更重要的是,咱通過 “一帶一路” 市場策略,在構建平行適航體系。像老撾航空 C909 首航成功,越南法律也認可了 C919 適航,這都說明咱中國的技術標準,開始被東盟國家接受了。這么一來,直接就動搖了波音和空客在航空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
美國一直對咱中國航電設備、發(fā)動機這些核心技術進行封鎖,可沒想到,這反倒推動了中國供應鏈 “去美國化”。咱國產航電系統(tǒng)也突破了適航認證的瓶頸,慢慢就能替代霍尼韋爾等西方供應商了。再看看波音,它現在的困境,就是因為政治和商業(yè)綁得太緊。作為 “美國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波音在中美博弈里,成了 “政治犧牲品”。美國政府為了遏制中國發(fā)展,用關稅政策犧牲企業(yè)利益,波音還參與對臺軍售,這矛盾就更深了。政治和經濟攪和在一起,最后導致波音在中國市場徹底失敗。
波音這次的危機,不只是一家企業(yè)的興衰,它還反映出全球化時代產業(yè)鏈治理的大問題。美國政府想用關稅壁壘維護技術霸權,卻忘了產業(yè)鏈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美國差不多 87% 的主戰(zhàn)裝備都依賴中國稀土加工,像 F-35 隱身戰(zhàn)斗機這種先進武器,單架就得消耗大概 417 公斤稀土材料。美國這么干,簡直就是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國內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最后特朗普政府也沒辦法,只能考慮降低對華關稅。

對咱中國來說,這場博弈證明了 “以開放促創(chuàng)新” 這個戰(zhàn)略是對的。通過國產替代和國際合作,咱不光構建了更有韌性的航空產業(yè)鏈,還推動了全球技術標準朝著多元化發(fā)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因為特朗普的貿易關稅政策,大幅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還說美國會面臨發(fā)達經濟體里最明顯的經濟放緩??稍壑袊ㄟ^ “制度型開放”,正一步一步重塑全球經濟規(guī)則呢。
被退貨的波音飛機,就像一面鏡子,把大國博弈的復雜情況都照出來了。印度和馬來西亞搶著買飛機,表面上是在爭市場機遇,實際上是在全球產業(yè)鏈重構里,被動地去適應。真正的 “最大輸家”,不是波音,也不是美國,而是那種一直守著單極霸權思維的舊秩序。咱中國航空工業(yè)能發(fā)展起來,就證明了技術主權不是靠封閉保護就能得到的,得靠開放創(chuàng)新。從 C919 商業(yè)首飛,到適航標準得到國際認可,咱中國正從一個 “追趕者”,慢慢變成 “規(guī)則制定者”。這場博弈告訴我們,只有把市場優(yōu)勢變成技術主動權,才能在全球產業(yè)鏈這場激烈的競爭里,站穩(wěn)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