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真的讓人憤怒至極,能夠坐到教育局這個工作崗位上的人肯定不比我們普通人,但是,萬萬沒想到,素質(zhì)如此令人堪憂,就這樣的人還曾教書育人,真的細思極恐。

事情是這樣的。
四川廣元蒼溪縣一中學學生打教育局的電話反映學校食堂飯菜以及學校占用學生休息時間等問題,結(jié)果卻遭到工作人員怒懟,還用了極其不堪的辱罵人的言語。
我認真聽了舉報的錄音內(nèi)容,我首先要給這個孩子點贊,這個孩子情緒很穩(wěn)定,并且邏輯清晰,從始至終都沒有反罵對方。
電話接通后,孩子說要反映自己學校占用學生休息時間的問題,還有就是晚自習比別的學校多一節(jié)的問題,在聽到這個問題后,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竟然惱羞成怒,反問他,這個年紀不好好讀書干什么,還說自己的孩子也這么大,自己也做過老師,學校這么安排都是按照規(guī)定,如果心平氣和說這些話其實也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就出在工作人員出言不遜,至此,那個學生依然沒有反罵對方,隨后又舉報了食堂飯菜吃出異物的問題,并表示有蛆之類的問題。

該工作人員說上學要好好上,如果是飯菜問題那是要反映,不過要保留證據(jù),孩子說沒有手機,學校不讓帶電子產(chǎn)品,他說,可以把吃出來的異物保存起來作為證據(jù),遇到大問題就該舉報,其實后面的談話我覺得還算可以,不至于那么反感,就是一開始舉報占用學生休息時間時,對方有點惱羞成怒。
這件事沖上熱搜的原因就是因為教育局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用詞不當,態(tài)度太惡劣,要說不解決問題,其實也沒有,我并不是為他洗白,因為他在面對反菜問題時,說大問題就是該舉報,但是處理問題的方式還有需要改進。
學生舉報學校這種事情已經(jīng)屢見不鮮,我們早就見怪不怪,別的地方我沒有發(fā)言權,我所知道的,我們這里,但凡有人舉報學校,一定是第一時間處理,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舉報,只要屬實,教育局都會特別重視,說實話,作為學生家長,我是有點同情老師的,以前的老師教育孩子,家長都是極力配合,該打打,該罵罵,家長從不護短,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不要說拿戒尺打,說都不敢說一句,一個電話,老師可能就下崗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理解現(xiàn)在老師的處境,左右為難,既要出成績又要學生快樂,實際上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我們相信大多數(shù)老師和教育工作者都是為孩子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素質(zhì)真的令人堪憂,比如,四川廣元蒼溪縣某中學的一名學生因為舉報學校的問題被教育局工作人員辱罵,沖上熱搜后引發(fā)眾怒。
該教育局工作人員在接通舉報電話后言辭不善,這才引發(fā)軒然大波。

其實,我最開始可以理解工作人員的那種不屑,因為舉報電話太多了,我舉個身邊的例子,之前我家孩子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拖了一會兒堂,因為第二天周末,布置的任務比較多,我是可以理解這種拖堂的,就這么一個簡單的事情,班里一個孩子把班主任舉報了,當時人家還懷著孕,被舉報后,通報批評,老師氣得傷心大哭。
還有一次,是鄰居家的孩子所在班級有人舉報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多,鄰居說她覺得作業(yè)還有點太少,就是正常的作業(yè)量,一個小時就寫完了,舉報的那個孩子平時調(diào)皮搗蛋,自己不寫作業(yè),也不想別人比自己學的多,所以家長就舉報了老師,老師很無奈,也是被通報批評了,后來怎么解決寫作業(yè)的時情的呢?老師在群里發(fā)作業(yè)時加一句,自愿寫,如果能力有限的孩子可以不寫,老師很無奈,其他家長也很無語。
其實類似這種雞毛蒜皮的舉報還有很多,所以,一開始,那位教育局工作人員接到孩子電話后很不屑,但是,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也并沒有說不解決,只是措辭太過分了,這一點讓人很反感。
這起事件矛盾焦點在于:學生行使法定舉報權卻遭遇語言暴力,這場風波折射出教育領域舉報機制的多重困境:權利行使的正當性與溝通方式的沖突、制度保障與執(zhí)行落差的矛盾、網(wǎng)絡輿情對事實的放大與扭曲,媒體報道時,給人一種,教育局不解決事情的假象,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根本原因是該工作人員的用詞問題,并非不解決問題。
舉報從來不是目的,而是推動教育公平的起點,當學生舉起《未成年人保護法》時,教育者回應的不應是辱罵,而是躬身自省的勇氣;當輿情洶涌而至時,社會需要的不是站隊,而是構(gòu)建多方參與的治理共同體,唯有如此,"舉報"才能從撕裂校園的利劍,蛻變?yōu)橹厮芙逃鷳B(tài)的鑰匙。
目前蒼溪縣教育局已經(jīng)就該問題向領導反映,我們期待后續(xù)的處理結(jié)果。
我們支持學生舉報,但是絕對不支持雞毛蒜皮或者報復性的舉報,同時,教育局也應該有傾聽舉報者訴求的耐心,而不是辱罵,如此,才能營造出一個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