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勞動黨中央軍委:朝鮮將一如既往完全支持俄羅斯軍隊和人民的神圣事業(yè)。4月28日,窗戶紙徹底捅開,朝鮮正式宣布,其武裝力量部隊參與了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qū)的收復作戰(zhàn),并 “勝利結束”,首次公開承認向俄烏前線派兵。

朝鮮確認向俄羅斯派兵,為什么官方現(xiàn)在才承認?因為這個時間點很重要。
官方把事情弄到臺面上,這是要付出更大代價的。至少,很多站烏克蘭那邊的國家,都會來指著鼻子來問罪。
雖然半島沒啥外部交流,但好歹也有那么幾個國家作為窗口的,比如歐洲和美國。歐洲是俄烏戰(zhàn)爭的最積極支持者,朝鮮這么干,這個窗口很容易得罪歐洲。
但依然這么干了,必然是官方得到了最到了想要的東西。那個東西,遠超歐美這個窗口。
為何朝鮮要幫俄羅斯,其實是希望通過加強與俄羅斯的軍事聯(lián)系,構建更為堅實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以及在未來可能的危機時刻獲得俄羅斯的直接軍事支持。
對雙方來說,這是一件互補的事情。

當前的半島局勢,朝鮮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十幾國聯(lián)軍駐扎在韓國,其實這都是美國想要在東亞開辟第三戰(zhàn)場,朝鮮不得不未雨綢繆,尋求更為穩(wěn)固的安全后盾,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
對俄羅斯而言,接收朝鮮的特戰(zhàn)部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俄烏沖突已持續(xù)三年有余,俄羅斯在兵員損失方面承受了巨大壓力。朝鮮的援助不僅緩解了俄羅斯在人力資源上的燃眉之急,更在戰(zhàn)略層面形成了優(yōu)勢互補。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工業(yè)基礎,而朝鮮則提供了寶貴的軍事人力。這怎么看都是雪中送炭。
俄羅斯和北約有一個默契,打歸打,但不能正式下場,只能使用雇傭軍的名義。

現(xiàn)在朝鮮參戰(zhàn),性質就變了,加劇了地區(qū)局勢的復雜性,甚至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越來越多的國家會正式下場,最終發(fā)展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這就是美國所希望的。
美國深陷俄烏和中東兩個泥潭,對我們有利,他們當然希望我們也卷入戰(zhàn)爭,以干擾和遏制我們的和平崛起。
事件邏輯線是這樣的:
4月24日,朝官方發(fā)文:朝鮮與俄羅斯之間的《朝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條約》已成為維護歐亞大陸和平與安全的可靠保障。
4月25日,朝鮮首艘5000噸74個垂發(fā)的崔賢號驅逐艦下水。
26日,俄羅斯總參謀長在戰(zhàn)斗報告中披露,朝鮮士兵作戰(zhàn)英勇。
27日,朝鮮官方正式確認,他們根據(jù)“朝俄關系條約”已經參加俄烏對戰(zhàn)了。
很標準的官宣,朝方先預熱,想要的東西正式收尾,然后俄羅斯先揭開,朝鮮正式掀開紗布!

崔賢號擁有近防系統(tǒng),清一色俄系血統(tǒng)AK系近防炮,垂直發(fā)射單元設計也跟俄羅斯22350型護衛(wèi)艦類似,雷達也與俄軍22350型護衛(wèi)艦的相控陣雷達十分相似,同為較窄的長方形TR陣列。
朝鮮以前只能建1000噸小艦,突然能上5000噸巨艦的技術,這種技術支持,就相當于讓朝鮮海軍少走20年彎路,用陸軍去戰(zhàn)場交血稅!
當然,不是說俄羅斯目前還沒有造這么大的驅逐艦,就說這技術不是俄羅斯的。搓個大艦體其實難度沒那么大,技術要求高的是雷達、火力、生活、動力系統(tǒng)的搭配。
朝鮮這艘5000噸級驅逐艦塞進了74個垂發(fā),連飛機庫都沒有,這是典型的火力艦,就是擔不了出遠海的任務。
但是這些火力、雷達技術,就是朝鮮最想要的。用技術換出兵,技術完全到位,戰(zhàn)艦下水,官方順勢出兵收尾。一場完美的合作就達成了。

當然,不是說出兵就只換了艘軍艦技術,這只是他們官宣的一個條件,自然還有其他的好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