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口交易這盤大棋上,李嘉誠顯然還未認清局勢。
盡管早在中方正式發(fā)出嚴厲警告后,長江和記實業(yè)已被迫暫停了原定于4月2日的港口出售議程,但李嘉誠顯然并未就此罷手。他試圖以“剝離”巴拿馬港口的方式,規(guī)避中方審查,繼續(xù)推進剩余41個港口的交易。
在這一交易中,地中海航運公司及其背后的億萬富翁家族本想先行接盤,而巴拿馬運河兩大港口,則計劃由美國貝萊德主導的財團控股。這一安排,表面上避開了“整體出售”的敏感,實則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操作。
而港口的位置,恰恰是問題的核心——巴拿馬運河,全球海運的咽喉要道,中國五分之一的進出口貿(mào)易從此經(jīng)過。
對于華盛頓而言,拿下這里,就意味著可以肆意抬高中國船只的通行費用,窺探貨物流向,乃至限制中國軍艦通行。特朗普已多次親口承認,巴拿馬是他們“奪回”的目標。
面對這種以私利交換國運的行徑,中方的忍耐已經(jīng)到達極限。

中方反壟斷之劍高懸
近日,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言人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強硬表態(tài):
這筆交易,不論采取怎樣的切割、包裝,只要對中國市場競爭環(huán)境造成排除、限制的效果,都在中國《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范圍之內(nèi)。任何繞開審查的伎倆,都將被依法追究。
這不是客套話,而是一次實打?qū)嵉膽?zhàn)略攔截。
根據(jù)中國《反壟斷法》第二條,任何境外行為,只要對中國市場競爭產(chǎn)生不利影響,中國都有權(quán)介入。這一條款的生效,如同一把懸掛在李嘉誠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不容他有絲毫僥幸。
在此背景下,巴拿馬港口交易已不僅是企業(yè)買賣問題,而是國家利益與戰(zhàn)略安全的前哨戰(zhàn)。
港媒也少有地發(fā)出同聲譴責,直指長和集團“漠視國家利益”,有意在地緣博弈的最敏感地帶開一個致命的缺口。
中方零容忍,李嘉誠退無可退
中方的立場前所未有地清晰:
港口屬于全球供應(yīng)鏈的關(guān)鍵節(jié)點,
供應(yīng)鏈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任何危及國家核心利益的交易,都絕無放行之可能。更遑論巴拿馬這樣事關(guān)全球6%航運命脈之地。
在此局勢下,李嘉誠若執(zhí)意強推交易,面對的將不僅是監(jiān)管層面的阻撓,更有可能是金融、法律乃至聲譽層面的全面封殺。
畢竟在當前形勢下,妄圖用資本運作在國家底線處“打洞”,無異于自掘墳墓。
而這一切,絕非只針對長和一家公司,更是一次對跨國資本整體敲響的警鐘:
中國的市場,絕非可以肆意操縱和出賣的獵場。
一場必到的清算

港口之爭,其實是一場遲來的清算。
過去數(shù)十年,李嘉誠式的資本故事,在香港乃至亞洲許多地方,被奉為傳奇。然而在國家崛起、地緣對抗加劇的今天,純以利潤為導向的資本運作,早已無法游離于國家利益之外。
當全球格局劇變,連巴拿馬這一細小節(jié)點都成了各方必爭之地,昔日可以恣意騰挪的空間,已不復存在。
李嘉誠的算盤打得再響,在大國博弈的鐵律面前,也終究只是敲打自己棺材板的喪鐘。
港口可以交易,利益可以談判,但國家的底線,不容褻瀆。
對于任何試圖以私利撕開國家防線的人,這一次,中方只給出一個答案:死命令,絕不通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