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歲那年,茱莉亞第一次犯了密集恐懼癥。這天,她像往常一樣,一回到家便癱在沙發(fā)上,準備看她最喜歡的動畫片。屏幕上布滿了一個動畫人物的臉——這個男人的腦袋很大,下巴上還有些巨大的裂縫。突然,一股惡心的感覺涌上心頭,她立馬閉上了眼睛,關掉電視。
噩夢并沒有從此離茱莉亞遠去。在接下來的每3到4個月中,茱莉亞都會在無意中看到令她無比惡心和恐慌的東西:裂縫,孔洞和斑點的紋路,還有紀錄片水下鏡頭里的藤壺。每當看到這些場景,她都會控制不住地顫抖,汗如雨下,然后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直到20歲時,她才知道了自己的病癥:密集恐懼癥。
起源于心理上的問題?
密集恐懼癥,即出于對大量聚集的孔洞或裂縫的反感,從而引發(fā)的恐懼和惡心的癥狀。心理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一系列的恐懼癥可以引發(fā)人們身體的重度不適。而密集恐懼癥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到這個范圍里。
人們甚至還在爭論,它是否應被劃為恐懼癥。盡管大部分恐懼癥都等同于極端的恐懼,但還有一些恐懼癥似乎能同時引發(fā)人們的惡心和恐懼。有學者認為,密集恐懼癥只算得上惡心所引起的不適,遠談不上恐懼。
是什么觸發(fā)了密集恐懼癥?人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小裝飾,馬蜂窩,磚塊,氣泡,水珠……很多密集恐懼癥患者表示,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圖片有時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困擾。比如,蓮蓬的圖片是很多人的密集恐懼癥發(fā)作的誘因之一。在2003年,有人編造了“蓮蓬乳”的圖片和故事,結果引爆了網(wǎng)絡(友情提醒:不要輕易搜索,若執(zhí)意搜索請做好心理準備)。
雖然對密集恐懼癥的研究并不豐富,但有一項研究表明,當這些密孔出現(xiàn)在皮膚,而不是其他非生命體時,會帶來更加爆炸的效果——出現(xiàn)在臉部的效果更甚。這也是為什么“蓮蓬乳”的圖片能夠引起軒然大波。
當然,”蓮蓬乳”這種梗的傳播也得益于網(wǎng)絡的發(fā)達。除了密集恐懼癥,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為人們增添了各種身體上和行為上的不適癥狀,但很多人都認為,這些癥狀本身都是起源于心理上的問題——這種病被稱為心因性疾病。
集體心因性疾病的歷史悠久。1518年,斯特拉斯堡就曾發(fā)生一起舞蹈瘟疫事件:400多人持續(xù)舞蹈長達一個月,猶如鬼魂附體。2011年,紐約州一所高中的20個女生出現(xiàn)抽搐癥狀,她們隨后被確診為轉化癥。心因性疾病本身就是人類的一部分。但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爆炸量的信息面前,我們都有可能接觸到觸發(fā)因素。任何能聯(lián)上網(wǎng)的人,都有可能是傳播媒介。
網(wǎng)絡環(huán)境促發(fā)了莫吉隆斯癥之類的臆想疾病,其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皮膚強烈的瘙癢感、難以愈合的傷口以及異物感,患者卻認為是自己被針對性跟蹤、監(jiān)視以及實驗。所以密集恐懼癥是不是也屬于這種情況呢?它究竟是數(shù)據(jù)化世界的產(chǎn)物,還是說網(wǎng)絡世界只是幫助了它的傳播?
以及,為什么人們單單對孔洞產(chǎn)生如此大的恐懼?
惡心的感覺也許在保護你
回想一下你上次被惡心到是什么情況,是那種要立刻洗手,放空大腦的那種惡心。
科學家認為,人類演化出惡心感,是為了避免一些病原體。病原體廣泛存在于腐爛的食物、有毒植物、嘔吐物以及死尸中,可引發(fā)人體疾病。當面對這些可導致我們生病和腐爛的東西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扭過頭去,防止它們通過嘴、鼻子和眼睛入侵身體。我們干嘔,“呸”的一聲,快速后退,保護自己遠離這些病原體的侵襲。
躲避病原體侵襲的這一反應,如今被看作行為免疫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環(huán)。它表現(xiàn)了我們試圖躲避寄生蟲和傳染病時的思想和行為。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表情研究專家湯姆·庫普費爾(Tom Kupfer)認為,密集恐懼癥和演化適應性有關,是人類為了躲避虱子、跳蚤等寄生蟲演化而來的。

— Antoine Dore?
就像反胃是為了避免人們食入可能致病的東西,皮膚上類似瘙癢的感覺是為了防止皮外寄生蟲。換句話說,抓癢這個動作的意義,無異于牛用尾巴驅蚊,或者貓?zhí)蜃约旱拿珌韺Ω短椤?/p>
庫普費爾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你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觸寄生蟲,給你看一下它的圖片,就會讓你的皮膚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
那些沒有密集恐懼癥的人,會對存在致病風險的密集物體的圖片感到惡心,比如狗耳朵上的一團蜱蟲。但他們不會對那些無害的密集物體有任何感覺,比如面包上的小孔。然而,對于密集恐懼癥患者來說,這兩者帶來的反應是相同的。
庫普費爾表示,面對那些形似病原體或寄生蟲的無害物體,密集恐懼癥患者的反應過激了。就像有些人被余光里的水管嚇到,還以為那是一條蛇。
他們渴望被療愈
在一個密恐患者的交流群里,一個用戶這么解釋他對密集恐懼癥的愛與恨:
“自從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就試圖用脫敏療法,擺脫那些給我?guī)韲乐伢@嚇的圖片。我打開了一個寵物醫(yī)院的視頻——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對這些視頻中毒了。這不是在夸張,我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視頻。每天都要看好幾遍?!?/p>
另一個用戶說:“這些圖片讓我憔悴不堪,但沒準我的大腦告訴我,如果看得足夠長,它就不會再困擾我了?!?/p>
在網(wǎng)絡社群上有挺多關于這種暴露療法的討論,尤其是這種形式經(jīng)常被用于治療精神疾病,例如恐懼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和強迫癥。然而,暴露療法是否能有效治療密集恐懼癥,還沒有任何研究可供考證。

— Pierre Kleinhouse
有些患者在另一個網(wǎng)絡趨勢中尋得慰藉—— ASMR1。
1譯者注: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縮寫,意指人體通過視、聽、觸、嗅等感知上的刺激,在身體某些部位產(chǎn)生的令人愉悅的獨特刺激感,又名“耳音”“顱內(nèi)高潮”等,運用這種理念制作的視頻即為ASMR視頻。
ASMR的粉絲表示,這些視頻可以給他們帶來放松,甚至可以擺脫失眠的困擾。常用的ASMR素材包括人們吃飯,耳語,梳頭,紙張間摩擦,輕輕拍打的場景,有些奇怪的是,還包括一個叫鮑勃·羅斯(Bob Ross)的美國藝術家畫畫的視頻。
“不管是密集恐懼癥還是ASMR, 這些網(wǎng)絡社區(qū)的一個特點就是社交傳播性?!卑⒌吕锇材帷ゑR薩娜麗(Adrienne Massanari)說,她現(xiàn)在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傳播學的副教授?!澳憧梢钥焖俜窒磉@些視頻和動圖, 這樣的交流形式會讓你覺得自己并不孤單?!?/p>
隨著一些輕滑和點擊,發(fā)布者體驗到了自己是網(wǎng)絡公共社區(qū)的一分子。
馬薩娜麗把這種分享體驗叫做“深刻的人類“。通過分享,我們時刻能感受到這種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感覺,即使我們分享的是乍一看令人作嘔的內(nèi)容。
恐懼無處不在
茱莉亞不經(jīng)常上網(wǎng),因為總是怕看到一些觸發(fā)性的內(nèi)容。她說看到的話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去緩解。
即使在線下,她也總是害怕碰到那些觸發(fā)性內(nèi)容。她喜歡看電視和電影,但會避開任何的水下鏡頭,她怕看到水中的藤壺以及布滿斑點的水中生物。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從不下海游泳。她甚至曾要求她的朋友換一件外衣,因為她朋友的外衣上布滿了她不能直視的斑點。
“你有試過什么治療方案嗎?”
“有治療方案嗎?”她驚訝地問道。
我磕磕絆絆地說出了一個談話療法。馬薩娜麗曾告訴過我焦慮癥患者是如何用痘痘爆破 、ASMR以及微縮食物達到自我減壓的。

— Libby Scarlett
如果你能通過這些視頻來釋放和控制焦慮,那再好不過了。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比較可悲的狀況,因為這就表示患者沒有專業(yè)的釋放途徑。以上是馬薩娜麗的原話。
直到現(xiàn)在,茱莉亞還是只能像她以前那樣,繼續(xù)回避著那些她不能忍受的東西。但甚至在睡夢中,她都不是安全的。當她夢到墜落的情況時,她就能看到布滿孔洞的景象,然后從夢中驚醒。
我問她這是你曾經(jīng)見過的圖像嗎?
“不,”她說,“這都是我腦子想象出來的?!?/p>
真實的感覺也許在提醒“你還活著”
一旦你了解密集恐懼癥這個概念,不管你是不是患者,就會注意到隨處可見的潛在觸發(fā)場景。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聽上去太奇怪了,不可能是真的。它不過是另一種非疾病性質(zhì)的社交網(wǎng)絡傳染病。媒體的報道都是從爆炸性角度出發(fā),比如“卡戴珊公開宣戰(zhàn)密集恐懼癥”,“知名廚師發(fā)布的惠靈頓牛肉照片可導致人們密集恐懼癥發(fā)作”,或是“學生因為太過懼怕泡沫所以拒絕洗碗”。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一個看似沒有力量的圖片,可以毀了一個人的一天或一周。這感覺就像強迫讓你去看讓你惡心和恐慌的圖片。所以你不得不審閱每一部你要和孩子看的電影,每一張下載的專輯,每一條公車上的廣告,怕的就是有那些極端恐怖的鏡頭在等著你。

— Libby Scarlett
不管密集恐懼癥是否被確認為一種恐懼癥或其他癥狀,對于那些經(jīng)歷它的人來說,它都是真實存在的。
但自從互聯(lián)網(wǎng)參與了這些可怕圖像的傳播,它同時也幫助人們互相連接了起來。來自不同大陸的兩個陌生人,可以在網(wǎng)上討論《無敵破壞王》中的某一場景是多么讓人難受。
在一個高度分化的網(wǎng)絡世界里,涌現(xiàn)出基于密集恐懼癥、ASMR和痘痘爆破的亞文化。它們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提醒我們感受我們的人性,感受我們的血肉之軀。
愉悅,惡心,或兩者兼?zhèn)?,我們都能感覺到。
我們還活著。
作者:CHRISSIE GILES
編譯:三文魚
編輯:EON
封面:Dean Stuart
https://mosaicscience.com/story/trypophobia-why-clusters-holes-horrify-fear-disgust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