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 “貓主子” 吃得安心、健康成長,很多鏟屎官在進口貓糧選購上費盡心思。然而,這份沉甸甸的愛卻被無良商家利用,成了 “甜蜜騙局” 的籌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日,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檢察院獲悉,該法院對一起涉案金額超360萬元的貓糧售假案件作出判決,6名涉案人員因大規(guī)模生產、銷售假冒某國際知名品牌貓糧,被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024年4月,一位深圳寵物主在電商平臺購買了一袋“某國際知名品牌貓糧”,其愛貓食用后出現反常嘔吐癥狀,寵物主隨即報警。這場意外的“美食差評”,牽扯出一條隱秘的造假產業(yè)鏈。

警方迅速展開調查,順藤摸瓜發(fā)現了一個自2023年起便開始運作的犯罪團伙。該團伙主犯羅某某等人雇傭數名員工,將廉價散裝貓糧、過期貓糧摻入少量正品,裝入高仿包裝袋,貼上假冒防偽標簽、中文翻譯貼紙,通過電商渠道偽裝成正品銷售,從中牟取暴利。為躲避監(jiān)管和消費者的差評追蹤,該團伙頻繁更換網店“馬甲”,讓消費者防不勝防。經核查,截至被查獲時,該團伙的非法銷售額已累計超360萬元。

南山區(qū)檢察院審查發(fā)現,涉案品牌是國外企業(yè)在中國的合法注冊商標,大量假冒貓糧流入市場,在侵犯消費者權益、威脅寵物健康的同時,也侵害了外國品牌方的知識產權。2024年10月,南山區(qū)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對羅某某等6人提起公訴。法院審理認為,6名被告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jié)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依法作出判決。

隨著電商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直播間、平臺店鋪售假現象愈發(fā)猖獗。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各地警方已查處多起網絡平臺銷售假貓糧及假寵物藥、疫苗案件,涉案金額從幾十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年網絡平臺銷售假寵物用品公開案件(不完全統(tǒng)計)

此類售假案件的犯罪團伙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yè)鏈,他們通過重新包裝偽劣寵物用品、故意遮擋品牌標識、利用諧音或相似字樣誘導消費者等手段,行售假之實。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