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排隊的司機突然踩下剎車。 計價器數字定格在"擱淺"狀態(tài)。 這已是今年第二次油價調整按兵不動。

國際原油市場正上演冰火兩重天。
WTI原油跌破60美元心理關口。 布倫特原油同步走低至62.
49美元。 供應端與需求端展開激烈拉鋸戰(zhàn)。
OPEC+增產傳聞像野火蔓延。 全球經濟擔憂壓制能源消費預期。 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暗流涌動。

5月19日窗口期跌幅預超200元/噸。 這比節(jié)前統(tǒng)計幅度擴大近70%。
能源股走勢提前泄露市場情緒。 勘探類企業(yè) 新能源板塊卻逆勢飄紅三連陽。 物流企業(yè)開始重新測算成本賬本。 每公里運輸成本有望下降0. 15元。 這個數看著小實則能省大錢。 私家車主油箱策略出現分化。 有人堅持"加滿主義"不動搖。 更多人開始精打細算半箱操作。 地緣政治風險仍是最大變數。 中東某國油輪突然改變航線。 這事可大可小得盯著看。 我個人更關注煉化企業(yè)利潤空間。 原油降價傳導存在1-2周滯后期。 這個時間差藏著套利機會。 加油站優(yōu)惠活動暗藏消費密碼。 周三會員日排隊長度縮短20%。 消費者比想象中更敏感。 新能源車銷量曲線出現微妙波動。 每升汽油降5毛就少賣3000臺。 傳統(tǒng)車企該睡不著覺了。 國際航運指數與油價產生背離。 BDI指數逆勢上漲3. 2%。 這個信號很多人沒注意到。 下次調價前記得清空油箱。 但別完全賭單邊下跌。 市場永遠比預測復雜得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