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650字,閱讀約需6分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文2650字,閱讀約需6分鐘

看了幾篇同話題的文章,忍不住笑出來,姐才是真正的“第一批90后”,而你們還是弟弟。

作為1990年出生的馬頭,沒有誰是比我們這批人更正宗的“第一批90后”。猶記得,大學剛畢業(yè)時領導那句驚嘆“90后都出來上班啦?!”5年前的那個全網(wǎng)熱議話題“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30歲了”。不過疏忽之間,關于90后的話題已經(jīng)變成了“斷崖式衰老”。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世界上唯一亙古不變的公平,就是時光。

01

01

確切地說,我的斷崖式衰老發(fā)生于33歲。那一年,我莫名地開始想要離開北京。

32歲時,當身邊不熟悉的同事一致誤以為我是95后時,我還美滋滋地有5分相信。但是當33歲時,別人依然這么說,我只當作友好和客套。因為我家里也是有鏡子的。

年輕的時候,什么法令紋、魚尾紋都是要在百度的圖片上找的。斷崖式衰老后就方便多了,拿出鏡子在自己臉上看就好了。年輕的時候很會自我安慰,“我胸那么小,都省的下垂了”,斷崖式衰老后,才知道當年確實太年輕了,說話一點不考慮地心引力。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美女,但因為瘦高的身材,也算有3分姿色。也曾在大學校園里引領起一波旗袍風。可當今年三月與朋友一起在蘇州的旗袍店試了幾十條旗袍,卻怎么都不滿意時,我明白不是旗袍不好看,是我不好看。

歲月不是從不敗美人,只是美人的底子厚,10分的美貌敗了3分還有7分。而本就只有3分姿色的人,再敗掉3分就未免太殘忍了。

或許是面容和身材的逐漸枯萎,讓我對自己的年齡開始有了實感。34歲,我終于無法忍受自己一無所有的生活,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工作折損的青春正在快速流逝,被現(xiàn)實磋磨的少年心氣,也正在煙消云散。

我停下腳步問自己,還能回去嗎?

02

02

不能了。

少年心氣是不可再生之物。

童年的天真爛漫,少年的活潑上進,青年的勇敢拼搏,這都是我。而如今邁進中年門檻的我,雖然依舊過著和青年期無異的生活,甚至掙了更多的錢,有了更多的愛,見過了更大的世界,但回頭一看也增長了更多的暮氣。

我從小就有記日記的習慣,曾經(jīng)回看日記恨不得尷尬的腳趾扣地,而現(xiàn)在回看日記卻都是回憶。就像老人不會覺得孩子幼稚可笑,只會滿心包容地微微一笑。

(8年前日記節(jié)選,那時每天都在悄悄地鼓勵自己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8年前日記節(jié)選,那時每天都在悄悄地鼓勵自己呀)

真正的斷崖式衰老不是身老,而是心老。

不再相信努力就可以收獲成功,不再相信那些看起來的正義與公平,更不相信什么天長地久的感情,也不再對人生有任何天馬行空的期待。似乎活著挺好,死了也行;結婚可以,孤獨終老也行。即便是生孩子,也基本可以預判他的人生,于是就覺得這樣一代代重復的活著,也沒什么新意。

人的一生是場體驗的旅程,不是大型競技游戲,也不是通關游戲。我們不必比別人活得更“成功”,也沒有人給我們下達“任務”,在我心中最好的人生,是在臨死時回首一生,發(fā)現(xiàn)自己活得肆意、豐富而自由。

有人在世俗的規(guī)則下,父輩的托舉下快速通關,25歲便敲定了工作、房子、車子、婚配、生娃全流程,但也將快速陷入虛無。猶如登山家登頂了珠穆朗瑪峰,所有任務已達成,未來該如何驅動?

那就雞娃吧。去鋪墊下一代的人生。

03

03

或許人生終究是一場事與愿違。

越是對感情要求高,對愛情的體驗深的人,越是注定晚婚。而晚婚的女性要么走向終身不婚,要么被迫下遷婚。

說到這里,我很想反駁一下如今市面上很流行的一個觀點,就是譴責大齡未婚女“太挑了”“要求太高了”。我想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擇偶標準,外人無權干涉?zhèn)€人的擇偶要求,你不滿意就去找能看得上你的,不要去譴責看不上你的。沒必要因為自己的條件差,就去拉低別人的配得感。

希望所有女生,建立強主體性和高配得感。我們值得擁有一切自己想要的,不管別人怎么說。女性的一生,如果能夠沖破世俗的迷霧、父權制的枷鎖,也算沒有白活。

希望女生們明白,婚姻的根本目的是生育,而生育的三大主體要素:精子、卵子、子宮,女性自己獨占兩項,另一項精子還是可以輕易得到的。因此,當代已經(jīng)擁有經(jīng)濟能力的女性,可以以絕對優(yōu)勢掌握生育主導權。

閑著沒事多看看《動物世界》就會知道,掌握著生育資源的雌性,就是值得擁有最好的雄性。雌性承擔著繁衍的任務,自然也就應當有優(yōu)化族群基因的責任感,選擇高大、健康、漂亮、聰明、勇敢、有責任心的雄性傳承基因,才是有責任感的雌性應該做的。通過不作為,讓人渣斷子絕孫,這樣的女性就是人類進化史上的豐碑。

然而在人類世界中,女性沒有那么多選擇,婚姻法幫你淘汰了一批已婚群體,自己的反詐意識又淘汰了一批未婚的人渣群體,剩下的在茫茫人海中浮游相遇,還要仔細確認彼此的氣息。

即使確認了彼此的吸引,也要重新開啟一輪了解、爭吵、磨合,然后走向一個不知通往何處的結果,想想就已經(jīng)累了;如果選擇將就的關系,痛苦將像鞋底的砂礫,時時刻刻折磨著你,消磨你對生活的熱情,直至此后余生鋪滿陰郁。

心老了,便對人性不再有期待,看透了被千百年父權制腌入味兒的國人,陳舊的思想難移。你要活成人間的少數(shù)群體,就注定要遭受非議,面對更多的難題。

04

04

心老了,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活得更加肆意和松弛。

那些不真誠的朋友,該斷就斷了吧,不必為此糾結心痛;那些故意膈應你的同事和客戶,該懟就懟,工作可以打結,但我的氣不能不順;親人之間的攀比,無論占了上風還是下風,聽聽看看就好,別往心里去。

以前常常憤世嫉俗,現(xiàn)在竟也看慣了正義缺席,邪惡與不公偷偷藏在每一個有利益甜頭的間隙?;蛟S成長就是,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大,認識到的自我越來越小。

愿意勾心斗角的就斗吧,愿意苦心鉆營的就鉆吧,反正最后都得死。

心老了,就像石子越過拋物線頂點的向下俯沖,已然預判到終點在哪里,對過程也別無希冀。

其實所有人的終點都在那里,只是有的人為走過去的路程賦予了太多意義。你問一百個哲人,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答案都是,人生沒有意義。

存在就是存在,不是所有存在都必須有意義。也許你認為我陷入了虛無主義,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我眼中的人生真諦,并且我堅信多數(shù)走到生命盡頭的人,都會同意。(怎么還壓上韻了呢?)

其實,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表達“斷崖式衰老”后就只剩喪氣,只是或許我們進入了一個成長的鎮(zhèn)痛階段,像是從少年到青年過渡的青春期,中年向老年過渡的更年期,青年結束走向中年的路上,為什么不能有一段鎮(zhèn)痛期呢?

存在即合理。我們何不拿出包容他人的胸懷,包容和關愛自己?在這段鎮(zhèn)痛期,我們需要慢慢與臉上的皺紋和解,與人生的諸多不如意和解,與世界的陰影和不公和解,與自己大概率注定平凡的一生和解……

如果為中年期的自己畫像,我希望是松弛恬淡的,開放包容的,堅定勇敢的,自由灑脫的,樂觀豁達的,以及無條件愛自己的。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原來我停下腳步,只是在為中年的旅程收拾行囊。少年心氣不可再生,但中年心氣正在萌生。

少年很美好,但人生不是只有少年才美好。試試看,或許中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