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民主黨眾議員塔內達爾,根據七項原因提出了彈劾特朗普的決議,這是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遭到的第一次彈劾,同時也是兩個任期加起來遭到的第三次彈劾。

彈劾特朗普的聲音,早就有了,之前曾經被共和黨人驅逐的議員格林,就表示要發(fā)起對特朗普的彈劾,還自比大衛(wèi),認為自己可以在民主黨占少數席位的情況下,把特朗普趕下臺。

但事實證明,這個人就是在嘴炮,只是想刷一波存在感。

不過還是有人當真了,塔內達爾直接沖了出去,以至于把民主黨人都給搞了,遭到了來自內部的一致反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國會

民主黨人感到憤怒

報道稱,塔內達爾擅自彈劾特朗普,令民主黨人感到憤怒,更加憤怒的是,他還試圖爭取民主黨人的支持。

由于民主黨內部的反應非常強烈,4名與塔內達爾共同編撰彈劾協(xié)議的民主黨議員,已經宣布退出。

本來興致高漲地提出彈劾,想好好出個風頭,結果自己沒有吃到彈劾特朗普的紅利,反而變成了紅利本身。

因為這樣一次失敗的彈劾動議,反而會“幫”到特朗普,相當于證明了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否則為什么無法成功彈劾呢?

這就和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的第一次彈劾有些類似,當時鬧得很大,但最終失敗之后,特朗普反而聲勢大振。至于第二次彈劾,更多的是想惡心一下特朗普。

這兩次彈劾,都是有目的,有動機的,起碼在眾議院是一定能夠通過的。而塔內達爾這次發(fā)起的彈劾動議,連在眾議院通過都不可能,這是在鬧民主黨的笑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民主黨眾議員塔內達爾

只為個人利益

現在內部開始批評塔內達爾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這也能說得通,從他發(fā)跡的歷史就能看得出來。

塔內達爾1955年出生于印度卡納塔克邦的奇科迪,在一個經濟拮據的家庭中長大。他在孟買大學獲得化學碩士學位后,于1979年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并于1988年成為美國公民。

后來,塔內達爾轉向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多家分析化學公司,他還撰寫了自傳《藍色手提箱:一個移民生活中的悲劇與勝利》,講述了自己的奮斗歷程。

可見這個人對于自己形象的渴望與建立,在其行為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他出生于貧困家庭、一路奮斗到美國取得成功,這種從“低谷到高峰”的個人敘事,往往會在個體心理中形成一種“我必須證明自己”的內在驅動力。

但這種驅動力不完全是好事,因為可能會變得激進甚至不計后果,現在的情況就是一個例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

民主黨人本來也很慫

當然,無法成功彈劾特朗普確實是反對塔內達爾的合適理由,但也不能忽視了當前民主黨人確實很慫的現實。

由于在兩院都只占少數席位,且大佬們紛紛退出政壇,只能發(fā)揮個人影響力,導致現在這些民主黨人并不團結,且擔心遭受特朗普的打擊報復。

那么這就會出現一個很尷尬的情況,支持這次注定沒有結果的彈劾,會被特朗普盯上,反對的話,又相當于告訴美國人,他們都跪了。

本來大家是不需要面對這樣的尷尬選擇的,而塔內達爾挑起的動議,有可能把民主黨人逼到一個不得不做選擇的地步,一旦涉及到個人利益了,人家自然也會想辦法維持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放棄自身利益,去給塔內達爾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