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者為天王洪秀全無疑,東王楊秀清借助對“天父下凡”能力的壟斷成為二號人物,在攻打長沙之前,原先曾參與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的南王馮云山戰(zhàn)死,石達開、韋昌輝等人當時資歷較淺,又不諳“神意”,因此,作為“天兄”且最早跟隨洪秀全、楊秀清起事的蕭朝貴可稱為太平天國的“三號人物”。
西王蕭朝貴之死,是太平天國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太平軍圍攻長沙遭遇挫折;另一方面,永安封王以來形成的政治權(quán)力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但迄今為止,關(guān)于蕭朝貴的重傷情形、死亡時間等問題尚不明確。筆者以清代官方檔案為主要線索,對此問題做進一步的考證。
1.重傷情形
咸豐二年(1852年)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率太平軍以妙高峰為主要陣地,連同鰲山廟、馬姓高屋等炮點猛轟長沙南城,同時命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等“帶牌刀手往各門進攻”,“麇集南門外之金雞橋并瀏陽門外之校場,時復游弋小烏門等處”。就在這時,蕭朝貴中炮受傷。
關(guān)于蕭朝貴中炮受傷的地點與情形,洪仁玕在自述中稱:“又發(fā)西王大隊直攻長沙,而秦日綱、陳承瑢等隊陸續(xù)進發(fā)。前隊正在大獲勝捷,破進外城,攻圍正急,而內(nèi)之士民亦目見張惶搬遷。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nèi),忽被流星炮彈中傷升天?!闭J為太平軍已攻破外城,蕭朝貴是在長沙外城的望樓上察看軍情時中炮。洪仁玕在咸豐九年始至天京,攻打長沙時并不在太平軍中,所記并非一手資料,是后來從親歷長沙之戰(zhàn)者如洪秀全、陳玉成等處聽聞得來。

李秀成參加太平軍后一直在蕭朝貴營中,他說:“后移營,西王蕭朝貴帶李開芳、林鳳祥等來打長沙。此時我為兵,尚未任事?!薄拔魍踉陂L沙南門外中炮身死?!?strong>但他當時僅為普通士兵,對蕭朝貴受傷的具體情形并不詳知,更不可能知道高層機密,所以李秀成僅提及蕭朝貴受傷的地點而未言其受傷情形。另據(jù)張亮基等奏稱:“屢據(jù)生擒活賊口供……(蕭朝貴)此次在南城外執(zhí)旗督陣時,已被官兵轟斃?!睌硨﹄p方的記載都證明蕭朝貴是在南門外中炮,洪仁玕的說法錯誤,況且太平軍始終未能攻破長沙外城。
七月二十九日負責進攻長沙南門等各門的是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據(jù)曾水源等報告:“口等欲往進攻,回稟西王,帶牌刀手往各門進攻。”羅繞典等奏報蕭朝貴“出探地勢”,張亮基則奏稱蕭朝貴“執(zhí)旗督陣”??梢娢魍醪⑽从H自帶兵至各門攻打,而是負責全局督戰(zhàn)及探查地勢。

(影視劇中的西王蕭朝貴)
妙高峰與長沙南門相對,是督戰(zhàn)長沙的制高點,太平軍迫近長沙時即占據(jù)此地,修筑炮臺工事。洪仁玕所記“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nèi)”,與羅繞典所奏二十八日戰(zhàn)況“遠望賊匪于城南妙高峰上俯瞰城中”相近。太平軍與清軍發(fā)生的炮戰(zhàn)主要也是在妙高峰與長沙南城城墻兩個方位的激戰(zhàn)。結(jié)合二十九日蕭朝貴并未親自率軍攻打各門,而妙高峰上仍然炮火不斷,“對城開放槍炮,如雷如雨”,掩護突進之意明顯。蕭朝貴的指揮中樞當在妙高峰無疑。
據(jù)羅繞典所奏二十九日戰(zhàn)況,清軍對妙高峰太平軍的攻擊共有三次。第一次,“該匪復于妙高峰上,對城開放槍炮,如雷如雨,兵勇幸未損傷,臣等指揮弁兵于城上用槍炮擊斃數(shù)十人”;第二次,“該匪挑土肩石,蟻聚蜂上,意欲建筑炮臺。臣鮑起豹督飭將弁一面嚴防,一面用大炮連向轟擊,傷斃數(shù)十人,哄然四散”;第三次,“經(jīng)臣等先遣瀏勇千余人預伏山下攔頭截剿,又斃百余人,瀏勇亦有傷亡”。
彼此對照,蕭朝貴在第一次戰(zhàn)斗中受傷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這次戰(zhàn)斗是太平軍首先發(fā)動的炮擊,蕭朝貴應親自指揮,目的是為掩護曾水源等在各門的攻城戰(zhàn)。清軍予以還擊,又“如雷如雨”,可見戰(zhàn)斗之激烈。這與洪仁玕自述、羅繞典奏報、張亮基奏報所記蕭朝貴受傷情形較為吻合。蕭朝貴于妙高峰“窺伺城內(nèi)”和“出探地勢”是為勘查敵情,“執(zhí)旗督陣”是為指揮炮擊掩護太平軍攻城,卻在炮戰(zhàn)中負傷。
洪仁玕所述“裝束異?!被蛳挡聹y之詞。清軍經(jīng)常虛報戰(zhàn)績,奏報中尤其重視擊斃頭目的情況,賽尚阿、羅繞典等就多次奏報擊斃“執(zhí)黃旗賊目”。但在記載二十九日戰(zhàn)況的奏報中,羅繞典只稱“沅州兵丁生擒賊匪劉啟貴等四名,當即斬訖”,并沒有擊傷擊斃太平軍頭目的內(nèi)容,而且當時戰(zhàn)斗激烈,“如雷如雨”,很難分辨太平軍士兵、將領的裝束。

因此,蕭朝貴受傷的大致情形是: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派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帶兵攻打長沙南門、瀏陽門、小烏門等處,自己在妙高峰探查敵情,并指揮太平軍炮轟長沙,以掩護曾水源等的進攻。清軍猛烈還擊,結(jié)果蕭朝貴被長沙南城樓上的清軍用大炮擊中,打著“胸膛乳上穿身”,有生命危險。
2.死亡時間
曾水源在報告西王傷情時說:“廿九日……不料妖兵放炮,打著西王胸膛乳上穿身,十分危急,口眼俱呆??诘鹊么藘葱?,十分憂憤。幸有天父照顧,效天兄故事,未可料?!贝藭r蕭朝貴雖然“口眼俱呆”,不省人事,但尚未死去,曾水源等仍然期待奇跡出現(xiàn)。
李秀成回憶:“西王在長沙南門外中炮身死,后李開芳具本回柳(郴)?!彼咽挸F重傷和死亡時間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西王中炮不久即死,李開芳等在其死后方具本報告。根據(jù)曾水源等人的稟告,李秀成的說法是錯誤的。
蕭朝貴中炮受傷之事,曾水源等嚴密封鎖消息,以致清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對蕭朝貴的重傷都不甚清楚。清廷直到咸豐三年正月初三日才正式確定蕭朝貴死亡的消息,而此時太平軍已撤出武昌,沿江東下。根據(jù)被俘太平軍的口供,太平軍士兵也不知道這個“秘密”。
另外,從蕭朝貴受傷后太平軍發(fā)動的攻城戰(zhàn)來看,蕭朝貴受傷似未對軍心造成太大影響。七月三十日到八月初五日,曾水源等指揮太平軍多次攻堅,八月初五日太平軍“復用大炮對城轟擊,子落如雨,將南門城垛打去數(shù)尺”,太平軍幾近破城。這些可以佐證曾水源等較好地保守了蕭朝貴受傷的秘密。

李秀成的推測或聽聞也有合理性。李秀成作為一名普通士兵,他完全可以像其他士兵一樣,誤認蕭朝貴之死是在八月二十二日或者九月初二日。但他卻把蕭朝貴受傷和死亡的時間混淆在一起,說明蕭朝貴受傷和死亡的時間是非常接近的。按曾水源的說法,蕭朝貴受傷后已經(jīng)十分危急,在此情形下,曾水源等極為擔憂,蕭朝貴也確已黃泉路近。蕭朝貴在七月二十九日受傷后,當于八月初的某天不治而亡,前后相隔不會太久。
關(guān)于蕭朝貴的死亡時間,同時存在其他幾種說法,主要為清官方的記載。咸豐二年九月初三日羅繞典等奏:“并訊據(jù)生擒賊匪供稱,偽西王于(八月)二十二日出探地勢,被我兵炮擊左肩,傷重未愈。”李濱在《中興別記》中記載:“庚子(八月二十二日),偽西王蕭朝貴于長沙左肩中炮彈,尋斃。”李濱系據(jù)羅繞典奏報斷定蕭朝貴受傷及死亡日期。羅繞典與李濱所記蕭朝貴受傷日期是錯誤的。但據(jù)“生擒賊匪”口供可知,蕭朝貴受傷后,太平軍士兵并不知情,直至八月二十二日對蕭朝貴受傷才有所聞;羅繞典直到九月初三日前還不知蕭朝貴已死之事,他仍然奏報蕭“傷重未愈”。
可見,曾水源等為避免噩耗擴散影響軍心,確實向?qū)⑹繃烂芊怄i了西王傷情。

八月二十二日,太平軍郴州、永興的先鋒援軍抵達長沙。羅繞典奏稱:“二十二日查探柳(郴)州大股賊匪由醴陵路緣山來省?!边@支隊伍與曾水源所部合軍,與清軍秦定三、和春等部在仰天湖發(fā)生激戰(zhàn)。永興太平軍援軍是得到曾水源等報告后奉命而來,他們的到來使曾水源等對蕭朝貴傷情的封鎖開始松動。所以,被俘的太平軍誤認蕭朝貴是在二十二日這天的戰(zhàn)斗中受傷。但是,蕭朝貴死亡的消息還未公開,被俘的太平軍口供蕭“傷重未愈”,羅繞典在九月初三日也據(jù)此上奏。
又據(jù)《張制軍年譜》記載:“訊生擒賊黨羅五等,知偽西王蕭朝貴已于九月初二日攻城時擊斃?!绷_五等是十月十九日太平軍撤圍長沙后被清軍俘獲的。九月初一日前后,洪秀全、楊秀清率大隊太平軍到達長沙。九月初二日,太平軍即突出六七千人,“由妙高峰繞到瀏陽門外校場,分三路進撲各營”,發(fā)動校場會戰(zhàn),被清軍秦定三、江忠源等部擊敗,損失四五百人。羅五等認定蕭朝貴死于九月初二日的校場會戰(zhàn)中。
張亮基奏稱:“賊竄之后,復拿獲賊黨羅五、姜華幗、余洸政、劉仁有、李新三、鄒德明等六犯,逐一隔一別訊詰,僉供蕭潮潰(朝貴)實已中炮斃命。該犯羅五等曾眼同殯殮,尸首現(xiàn)埋老龍?zhí)兜胤??!笨梢姡旁鲁醵招鰰?zhàn)后,蕭朝貴的死訊已不是秘密,不知實情的羅五等六人或?qū)⒑樾闳_為蕭朝貴舉行悼念儀式誤認為是為蕭殯殮。
駱秉章后來在自訂年譜中記載:“八月,蕭朝貴因傷身死,郴州賊首洪秀全等群集長沙?!闭J為蕭朝貴因傷身死的日期是在八月,而同時把蕭朝貴之死與洪秀全等抵達長沙之事聯(lián)系起來記錄。也就是說,蕭朝貴死亡的消息是在太平軍主力部隊到達長沙前后逐漸公開的。

(駱秉章畫像)
綜上,蕭朝貴約在八月初的某天死亡,但曾水源等為避免影響軍心,嚴密封鎖消息,暗將蕭朝貴葬于老龍?zhí)?。直至八月二十二日永興太平軍先鋒部隊到達長沙,對蕭朝貴傷情的封鎖才開始松動,許多下層士兵于是得知蕭朝貴受傷之事。但由于主力部隊未到,蕭朝貴的死訊還未正式公開。九月初二日校場會戰(zhàn)后,洪秀全、楊秀清公開在老龍?zhí)都赖焓挸F,蕭朝貴死訊為人所知。
本文原載于《歷史檔案》,2015年第1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