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如果你問車圈“最傲的品牌”是誰?
很多人第一反應(yīng)都會是:雷克薩斯。
畢竟買其他車,都是盼著優(yōu)惠再入手,而買雷克薩斯,卻得加價排隊。
你以為花40萬就能買輛體面的進口車,結(jié)果到了4S店才發(fā)現(xiàn)——不好意思,這里賣的不是車,是“信仰”:
想要提車?先加價2萬,還得乖乖等上半年。
可偏偏有人認這份傲氣,甚至覺得越高冷越值。
也正因為如此,巔峰的雷克薩斯,在華年銷量一度逼近23萬輛。

但最近再一看,雷克薩斯的畫風卻突然變了,甚至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曾經(jīng)一車難求的經(jīng)典車型ES,居然能優(yōu)惠8萬多,有些經(jīng)銷商的裸車價甚至跌到了20萬出頭;
就連主打年輕市場的NX,也徹底扛不住了:普遍降價10萬左右,起售價直接拉到了21.88萬。
說白了,以前最傲的那幾款熱門車型,現(xiàn)在幾乎統(tǒng)統(tǒng)打折,而且下手還挺狠。
你要把5年前那批“加價搶雷克薩斯”的車主拽回來,他們估計會懷疑人生。
可話說回來了,市場還是那個市場,為啥“雷克薩斯”突然開始降價了呢?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還是覺得這只是“惡性競爭”的后遺癥!
說白了,大家都在降價,你不降,車就沒法賣了,雷克薩斯也沒有辦法。
參考奧迪 A6,之前的指導(dǎo)價高達45萬起,如今直降16萬;
奔馳 E、寶馬5系 也是類似的邏輯,以前動輒50萬左右,現(xiàn)在都干到30萬的樣子了;
考慮到這些情況,雷克薩斯想不降價都不行。
因為人家 bba 還是一線豪華,都帶頭降價,帶頭打起價格戰(zhàn)——
雷克薩斯就算不樂意,這點“小身板”也扛不住。

但在我看來,這并非核心原因。
畢竟,你看看理想、問界,甚至是小鵬——人家很多車型根本沒怎么降價,銷量卻照樣火爆得很。
再回過頭看雷克薩斯呢?
它好歹也是個響當當?shù)睦吓坪儡?,曾?jīng)多少人“加價排隊”也心甘情愿,如今卻淪落到骨折價大甩賣的地步,這落差確實有點離譜。
說到底,這場價格滑坡的鍋,不完全是市場競爭太狠。
而是雷克薩斯自己的產(chǎn)品力,早就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你認真回想一下,這幾年雷克薩斯都干了啥?
“車型換代”慢得像蝸牛,”配置提升”聊勝于無,”技術(shù)更新"還摳摳搜搜地擠牙膏…
可偏偏定價卻一直端著“豪車”的架子。
就這種狀態(tài),不降價行嗎?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以前雷克薩斯不也是這樣嗎?
當初不降價甚至還能加價,憑什么現(xiàn)在突然不行了?
的確,放到10年前,甚至5年前,這些都不是問題。
但問題是,現(xiàn)在的時代變了。
當新能源車開始普及,過去雷克薩斯引以為傲的省油、穩(wěn)定性、靜謐性優(yōu)勢,一下子全都沒了特點。
畢竟,人家電車既不燒油、也不抖動,電機運轉(zhuǎn)安靜得連針掉地上都能聽到——
雷克薩斯再怎么優(yōu)化NVH,也很難再壓過新能源了。

更何況,新能源車把動力徹底做廉價了。
二十萬的電車,都能輕松做到零百4秒左右。
再回頭看雷克薩斯,依舊死守著老掉牙的2.0L自吸發(fā)動機。
這么一對比,就不是一般的殘酷了。
說白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同級車型早就集體換成了1.5T、2.0T甚至純電的時代,你還玩這套。
消費者怎么可能繼續(xù)買單呢?

當然,很多人可能并不認同這樣的判斷,甚至?xí)贸鰯?shù)據(jù)證明:
“2024年,雷克薩斯依舊是進口車里的銷量冠軍,全年賣了將近18萬輛,妥妥的第一名。”
如果再把豐田整體銷量算進去,甚至可以說連BBA都得靠邊站。
這話聽起來沒錯,數(shù)據(jù)也真實,但問題在于——你不能只看“量”,還得看“趨勢”。
就像一個人從高樓跳下去,前幾秒看起來還在“向前飛”,可真摔下去的時候,誰也接不住。

回顧2021年,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還賣出了22.7萬輛,而且那時候加價都搶不到;
而到了2024年,雖然還有18萬輛,但不僅全線降價,而且終端壓得特別狠——
ES直接優(yōu)惠8萬,NX裸車只要21萬多。
你說這是勝利?更像是最后的“慣性紅利”罷了。
畢竟,這個銷量撐起來的,不是產(chǎn)品力,而是品牌認知、情感慣性、和消費者對“日系豪華”殘存的好感。
說得再直白一點:
雷克薩斯還能賣,不是因為它現(xiàn)在多強,而是因為它過去“積累得夠厚”。
但品牌慣性這種東西,一旦開始衰減,基本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諾基亞也曾在智能手機剛普及那兩年,賣得很好,可我們都知道結(jié)局。
雷克薩斯,如果還是躺在“加價光環(huán)”,和老用戶的記憶里不愿轉(zhuǎn)型——
那它的未來,很可能也會復(fù)制類似的命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