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至少要有 12 年的時間在學校度過。以前的人將讀書稱為寒窗苦讀,意在強調讀書的艱辛和資源的匱乏。在當下,讀書似乎不再是一件既困難又奢侈的事,但要讓學生愛上讀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卻并非易事。

孩子尚小,低年級的學生尤其不好管教,每天上著同樣的課程,千篇一律,難免會讓他們覺得無聊。而年輕老師的出現(xiàn)則讓人耳目一新,他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包括在穿衣打扮上花心思,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女老師穿“正經(jīng)漢服”上課,卻仍然逃不過家長投訴:袖子那里若隱若現(xiàn)

我們真應該珍惜學生時代那些用心授課的老師,他們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存在。筆者此前聽聞一則新聞,說某所不錯的中學有一位男語文老師,每次上課他都會精心裝扮,穿著與之相應的服裝給學生帶來驚喜。

比如有一次講到一篇古代文言文,他便裝扮成宋朝書生的模樣,一進教室就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果不其然,他所教班級學生的成績頗為不錯。有一位女老師似乎也想效仿,或者說當下穿著傳統(tǒng)服裝給學生上課已成為一種潮流,畢竟這是正統(tǒng)的體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師身著端莊的漢服,學生看在眼里也記在心中,這是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是一種很好的傳承。然而這位女老師精心挑選一套漢服給學生上完課后,竟接到一位家長的投訴。老師頗為不解,自己穿的是正經(jīng)衣服,怎會被挑毛病呢?

但這位家長所言也并非毫無道理,這套漢服的形制雖正統(tǒng)無誤,也不妨礙老師展現(xiàn)自我,可問題在于這套衣服的袖子是薄紗的,若隱若現(xiàn),學生看了難免心生動搖。對了,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

現(xiàn)在快到夏天了,天氣回暖,老師們的穿著自然變得輕薄起來。所以這套衣服的另一個問題是鎖骨也露了出來,家長著實擔心自家孩子年紀小,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些老師的積極性與學生的反饋緊密相連,家長橫插一腳,反而會打消

看到這里,不少網(wǎng)友服了,這也行?原來在家長們心中,衣服是不是漢服不重要,能否傳播價值觀念和文化其實也并非首要,最重要的是能呈現(xiàn)出良好的觀感,不能讓學生看完后不想著上課內容,而是研究老師今天穿得怎么這么好看,這樣就不對了。

但是家長一味注重這些細節(jié),甚至有點鉆牛角尖,如此對待老師是公平的嗎?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他心里肯定不好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認為自己為了上課,為了教師這份職業(yè),自掏腰包花價錢買了不同的衣服,想給學生一個驚喜,卻遭到家長的種種揣測,完全誤解了他的初衷。一個年輕老師,他的教學積極性和熱情在剛開始的那幾年或許是最為飽滿的。

要想讓這種積極性持續(xù)下去,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有家長和學生對他的做法予以贊美,讓老師明白他這樣做能得到良好的反響,這樣他自然就愿意堅持下去了。倘若家長一味地挑三揀四,老師的工作熱情必然會被消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那時,家長就會覺得現(xiàn)在的老師怎么都如此佛系,剛入職就對學生不太上心。原因就是老師覺得家長管得太多,他們只要做好本職工作,每天上完課就離開,反正這不影響他們拿工資。

至于那些對學生的其他積極影響,既然家長都不同意還會挑理,他們自然也不愿冒險去做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