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來自沈秀英的經(jīng)歷自述:遠香近臭,越是孝順,父母就越是一碗水端不平。
自從我賣掉房子搬家后,我媽就一個又一個接著給我打電話。
“英子,你去哪了,房門我怎么打不開?”我媽在電話那頭,急得都快要哭出來了。
我沒有理會我媽的焦急,而是把手機放得遠遠地,不帶任何感情地說:我住我兒子家,你也住你兒子家吧。
“英子,你住你兒子家,那也得把我?guī)习。趺茨馨盐医o丟下?你哥嫂的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趕緊來你哥嫂家?guī)臀医踊厝?。?/p>
媽媽一如既往地強勢命令我,趕緊去哥嫂家接她回家。

02
換成以往,我或許就早早安排老公開車去接我媽回來了。
然而,如今,我卻再也不愿意當那個吃力不討好的人了。
我爸爸5年前因病去世了,爸爸的身后事花了5萬,而我卻出了4萬,哥嫂只肯拿了1萬。
當時的我,沉浸在失去爸爸的悲痛當中,哪里有時間去計較誰出錢多誰出錢少?
爸爸去世后,媽媽整日悲痛欲絕,嚷著要跟著爸爸去了。無奈之下,我動了惻隱之心,就把媽媽接回了自己家。
不接回不行,媽媽跟我嫂子水火不容,一見面就掐架,一言不合就吵起來,誰也不肯退讓。
而媽媽來了我家后,一住就是20年,再也不曾提起過要回哥嫂家養(yǎng)老。

03
我是女兒,自己的親生母親自然是要養(yǎng)的。但媽媽生病住院以及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襪,哥嫂卻一概不聞不問。
哪怕我主動提及了,也只換來哥嫂一句“你辛苦了”,然后就沒有了下文。
沒人說要和我一起分攤,也沒人說自己不出錢就出力,而媽媽每次都替哥哥哭窮。
但凡哥嫂帶了點東西,牛奶或者水果來探望她,她總是夸哥嫂孝順,破費了。
至于我經(jīng)常給她買衣服鞋襪,她還挑三揀四,嫌棄這個質量不好,那個質量太差,配不上她。
媽媽性格強勢,凡是她不喜歡的東西,她就不允許出現(xiàn)在我們家。
媽媽不吃韭菜,說韭菜味道大,難聞惡心,于是我們一家人,就連著20年都不能吃頓韭菜餃子。
哪怕我額外給媽媽做她愛吃的餡,媽媽也不準我們吃韭菜,說哪怕我沒吃進肚子里,可你們切韭菜的刀,煮韭菜的鍋,都帶著味。
媽媽的嫌棄和強勢,讓一向愛吃韭菜的老公都無可奈何,只能全家人遷就著她,再也不敢輕易買韭菜。

04
媽媽在我家住了10年那回,我不忍心老公和兒子如此憋屈,也曾提出把媽媽送回哥嫂家,讓媽媽跟自己的兒子孫子親近親近。
但媽媽第一個跳出來不愿意,說兒媳婦再好,也不如親閨女好。
哥哥也各種推托,說我嫂子跟我媽合不來,見面就掐架,沒必要把他們攪合在一起,讓全家人不得安生。
萬一媽媽去他家,跟我嫂子吵架生氣,身體氣出個好歹,最后還是我出錢出力照顧,不劃算。
就這樣,忽視老公哀怨的眼神,我繼續(xù)把媽媽留在了自己家,又住了10年。

05
兒子大學畢業(yè)了,買房結婚也就擺在了眼前。我和老公都很著急。
然而,在我們?yōu)榱藘鹤拥幕榉考钡米旖敲芭莸臅r候,哥嫂和侄子卻頻繁往我家跑。
侄子還殷勤地說要帶奶奶出去旅游看風景,媽媽樂呵得逢人就夸自己的大孫子孝順。
我以為是哥嫂侄子良心發(fā)現(xiàn),要善待媽媽。
結果,才過沒多久,我就聽說媽媽授權哥嫂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賣掉了,而房款則全都給了侄子拿去買婚房。
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心寒如水,忍不住跟媽媽試探,說媽,你老家房子賣掉了,賣了80萬,你外孫也快要結婚了,我們想給他買套婚房,錢不夠,你看能不能借給我30萬?

06
媽媽卻一口回絕了,不帶半點猶豫:我沒有錢,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我不甘心,繼續(xù)追問:這20年,你吃喝住在我家,平時花銷用度都是我花錢,你的存款攢了下來,你的房款也攢了下來,怎么可能連30萬都拿不出來?
媽媽卻生氣了:80萬賣房款和存款,我給了你哥嫂侄子。你侄子要買房結婚了,人家姑娘懷孕等著了。再說了, 家產(chǎn)都是要留給兒子孫子的,子承父業(yè)天經(jīng)地義,你一個嫁出去的女兒就別惦記了。
我沒想到,媽媽跟著我住了20年,可到頭來,她卻滿心滿眼只有自己的兒子孫子。
從那之后,媽媽就又當沒事人一般,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我心寒了,趁著侄子又要帶媽媽出門旅游的空隙,直接掛牌賣房。

07
賣掉房子后,我直接拿著賣房款給兒子在工作的城市買了一套婚房,并舉家搬了過去。
房子還沒交房,我們就在小區(qū)先租房住。
反正我再也不愿意包容一心靠著我養(yǎng)老,卻又一心提防著我覬覦家產(chǎn)的媽媽。
而媽媽在外地旅游回來了,回家卻進不了家門,這才慌了手腳。
我勸媽媽安心住在她兒子家,而我也安心住在我兒子家,畢竟我兒子也快要結婚成家了,而我也快要當婆婆了,不能再帶著老媽媽拖累了兒子。
媽媽急得快要哭出來了,說英子,你不能丟下自己的母親不管,你嫂子就不是個好相處的,你侄子也要結婚了,哪有新媳婦跟著公婆住,還得跟著奶奶住的。

08
不管媽媽如何哀求,我堅決不肯再把她接到兒子的城市。
雖然就這樣推給哥嫂有些狠心,可我貼身照顧了媽媽20年,也算是回報了她的養(yǎng)育之恩。
每月我會給媽媽1000元,至于其余的,就交給哥嫂去打理吧。畢竟誰拿了家產(chǎn)誰就養(yǎng)老,天經(jīng)地義。
媽媽不肯善罷甘休,天天給我打電話,一打電話就哭,好話軟話都說了個遍。
我不知道自己把媽媽推給哥嫂對不對,但我真的不想再讓我兒子去承擔這份沉重和負擔。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