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太重,不去掉人就總生病

一女士,是看頭暈的,晨起明顯,怕風,喉中有痰并泛清水,胸悶悸動,舌苔白潤滑。
我診斷其為脾虛濕困,水氣上逆,于是用了苓桂術甘湯+半夏、陳皮、羌活、川芎,白芷、天麻。
吃了三天后,發(fā)現(xiàn)痰少了,頭不暈了,唯有胃口還不太好,趕緊找我反饋,我叮囑她:“繼續(xù)吃,你身體比較胖,消化也不好,現(xiàn)在雖然頭不暈了,但胃口不開,脾胃功能還沒有恢復,你這種情況吃到有胃口吃飯,不泛清水了,就可以停了。
分析:這個患者,脾虛濕困身體虛,體虛就容易招外邪,痰的產(chǎn)生就是脾胃運化不好,所以要健脾,兼溫通祛濕,因水濕在頭,從尿排出去路途太遠,不如兼用風藥,風能勝濕,更醒頭腦。
另一患者,頭暈胸悶憋氣,但跟上面剛好相反,入夜加重,面色水暗,兩臉頰有水斑,睡覺時后背既涼又發(fā)麻,舌苔水滑,舌暗沉,脈沉弱。他的媽媽曾找我調(diào)過失眠,覺得效果不錯,所以這次帶兒子過來,給他用了苓桂術甘湯+ 附子、生姜、白芍
上方加減三次之后,頭暈憋氣都好轉了,背后也不涼麻了,整個人舒服多了。
分析:入夜加重,面色水暗,脈也是沉的,是腎陽虛,少陰寒盛,所以加附子,后背發(fā)涼,后背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一身表陽所主,說明太陽陽虛,所以用桂枝、生姜可以溫振心陽,辛散疏表,白芍可以養(yǎng)營和中,防辛散溫燥太過。
還有一個,55歲,經(jīng)同事介紹來看,經(jīng)常自覺心中空虛,有點會手抖發(fā)顫,短氣乏力,胃口不佳,只能做一些簡單機械的工作,一要動腦就頭暈,脈一按下去初弦,稍一重按既軟又弱,舌苔淡嫩水潤,知道她是宗氣虛空,又水濕重,就給其用了苓桂術甘湯+紅參,用了七八劑,心沒那么發(fā)虛了,頭暈也減少,改用六君子湯加減,慢慢胃口就恢復了,我囑咐她,補藥不需要用太過,主要是要吃好飯,平時有空時還得多動一下,動一動反而頭沒那么容易暈。什么原因?心陽不振,氣血不通啊。
以上說到中藥,請在中醫(yī)師指導下用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