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季,陽氣蓬勃升發(fā),

中醫(yī)秉持“春氣通于肝”的理念,

明確指出這是養(yǎng)肝的黃金時節(jié)。

然而,養(yǎng)肝絕非隨意為之,

若方法不當,極有可能適得其反。

福州30歲的李先生

就因為一頓“養(yǎng)肝”操作,

把自己送進醫(yī)院……

執(zhí)著于清肝火

結果反而傷肝、腹瀉

近來,李先生因為反復腹瀉,整個人顯得疲憊不堪,前往福建衛(wèi)生報大使、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治未病科(中醫(yī)健康管理中心)陳淑嬌主任醫(yī)師處就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淑嬌在詢問病史時得知,李先生本來就是個乙肝攜帶者,因為平時工作需要較為頻繁地飲酒,所以,他認為自己肝火很旺。

李先生聽聞春季養(yǎng)肝最好的方式是清肝,便不假思索地連續(xù)大量服用金線蓮以及某款網紅“護肝神藥”等。他本以為這些能助力肝臟健康,結果卻事與愿違。

過多寒涼藥物的攝入,損傷了他的脾胃,導致腹瀉。不僅如此,原本還算正常的肝功能指標,也因此急劇升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聽完醫(yī)生的解釋后,李先生后悔不已,“以后再也不敢亂吃了!”

像李先生這樣的患者,陳淑嬌遇到過不少。

例如,有些人誤以為食用動物的膽能夠瀉膽火、清肝,因此民間常有給孩子喂食雞肝、雞內金的習俗。然而,許多家長在處理這些食物時,僅僅簡單沖洗后就直接用開水沖泡給孩子飲用,這種做法相當不衛(wèi)生。

此外,陳淑嬌特別提醒,某些動物的膽,如魚膽,是絕對不能食用的,因為它們極易導致中毒。

春天養(yǎng)肝,著重疏肝健脾

并非單純“補” 或“清”

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木對應人體的肝臟。春天萬物生長,都呈現向上舒展的態(tài)勢,與之相對應,人體的肝臟也應在這個時候生發(fā)。

倘若在這個時節(jié),肝臟無法正常生發(fā),就會出現肝氣郁結的情況,也就是肝氣不通暢。肝氣郁結可能引發(fā)一系列與肝氣不順相關的臨床疾病,比如精神類疾病,比如“桃花癲”。

所以,春季強調養(yǎng)肝,這里所說的“養(yǎng)”,并非單純的“補”或者“清”。

中醫(yī)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說法,肝臟疾病往往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如果清肝過度,脾胃就容易受到損傷。因為脾胃喜溫怕寒,清肝太過會傷及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進而導致消化吸收出現障礙。

春季正確的養(yǎng)肝方法

應該著重疏肝健脾。

那么,疏肝氣、健脾胃

從哪些方面入手比較好呢?

陳淑嬌建議

可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

嘗試兩種花茶

1.玫瑰花茶

如果肝火有點大,出現如口臭、口干口苦,大便干結,情緒容易急躁、愛生氣的癥狀,可用玫瑰花泡茶。玫瑰花雖然清肝作用不是很強,但能疏肝理氣、解郁。

2.土茯苓薏仁燉龍骨

福建濕氣重,如果濕熱較重,或飲酒較多導致出現濕熱(口干、口苦,舌頭偏紅,舌苔黃厚,大便較粘膩),可用土茯苓搭配薏米仁燉龍骨(即動物的大骨,如筒骨),既能清熱利濕,又不會清熱過度。

養(yǎng)肝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此外,飲食只是養(yǎng)肝的一小部分,養(yǎng)肝還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作息上?!饵S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于肝”。即人在睡眠時,血液方可藏于肝臟。

如果長期熬夜,血不歸肝,肝血虧虛,必然會導致肝功能失衡。

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少熬夜,不賴床。

適度運動,少飲酒,

雖是老生常談,

但確實是行之有效的養(yǎng)肝之法。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建衛(wèi)生報全媒體記者:劉偉芳

編輯:小楓

審核:黃美輝、陳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