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0年8月3日,華為招募的百萬年薪“天才少年”中,有一個人叫張霽,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高考不能定終身”。

張霽1993年出生于湖北咸寧,高考復讀了一年,之后考入武昌理工學院(原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這個學校只是一個民辦本科,張霽的高考成績只能說很差。

盡管起點不高,但他始終保持對計算機的熱愛和學習熱情,開啟了逆襲之路。

大學畢業(yè)后,張霽進入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

碩士畢業(yè)后,張霽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成為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ACM SIGMOD、VLDB、IEEE TPDS 等頂會 / 期刊發(fā)表 8 篇論文,并申請國內(nèi)外專利 7 項。

2015-2019 年期間,他在騰訊公司實習,主導開發(fā)的數(shù)據(jù)庫優(yōu)化系統(tǒng) 被騰訊內(nèi)部應用,成果獲騰訊 2016、2017 年度杰出貢獻獎及 2019 年度卓越運營獎,為公司節(jié)省大量成本。

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間,張霽在美國紐約大學柯朗數(shù)學科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2020 年博士畢業(yè)后,張霽通過華為 “天才少年” 計劃七輪嚴苛面試,最終以最高檔年薪 201 萬元加入華為。據(jù)說他此前曾拒絕某企業(yè) 360 萬元年薪的 offer,因為他認為華為的研究方向更契合其目標。

張霽的故事告訴我們:起點并非終點。他的逆襲不是靠天賦,更不是靠“高考”,靠的始終保持的熱愛,主動學習的熱情,持之以恒的努力。

張霽的經(jīng)歷被媒體廣泛報道,其本人在采訪中強調(diào)自己是 “普通人”,只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選擇,最終實現(xiàn)了職業(yè)的躍遷。

高考不能定終身。

任何一個考入名校就躺平擺爛的學生,名校光環(huán)也毫無價值;任何一個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人生的大門也始終為你敞開。

民辦本科的張霽,職業(yè)學校的周信靜,浙江理工大學的王興興……這些人都沒有閃光的高考成績,但不妨礙他們走出更加輝煌燦爛的人生之路。

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中,高考只是第一站。如果你能夠贏得高考,當然會給未來打下比較好的基礎;如果你一時失意,沒有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你仍然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要你不放棄繼續(xù)努力,不放棄終身學習。

如此看來,只有成長型心態(tài),才是支撐一個人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現(xiàn)在還在拼命雞娃的家長,那些逼著孩子學習因此消磨孩子學習熱情的家長,是在用你自己愚蠢的努力,親手扼殺了孩子的成長動力。

雞娃是飲鴆止渴,危害甚大,余毒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