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考研形勢真的讓圈外人想問一句,這個研究生真的是非讀不可,甚至要拼上命嗎?為何這么說呢?因為早在三四年前,網(wǎng)上突然興起一股風潮,當時大家給它取了個生動形象的名字叫“逆向考研”,意思是一個學生考研不想著往更好的學校去,而是選擇相對較差的學校,什么學校不好,他就考什么學校。
比如有一個來自北京大學的學生,考上了湘大。雖說湘大也還可以,但大家就覺得,你明明可以保本?;蛘叱鰢伪剡@樣自降身價呢?那么,逆向考研到底有沒有參考價值?三年后自見分曉。

“逆向考研”第一批受害者來了,3年后自食其果,第一學歷也沒救了
無論是什么學歷,聽起來多么了不起,哪怕是說得天花亂墜,其實都沒用,只有當學生自己畢業(yè),親身實踐后,看看工作好不好找,社會是否認可其學歷和價值,那時才能真正知道結(jié)果。
反向讀研或逆向考研,這兩年似乎越來越盛行,最初可追溯到三四年前的那批人,掐指一算,第一批逆向考研的人應該已經(jīng)畢業(yè)了,而此時也出現(xiàn)了第一批受此影響的人。選擇考研的人,多是認為向上考研難度大,競爭激烈。

而選擇反向考研的人,以他們的素質(zhì),那些不如他們本校的學校往往很樂意接收,說不定還會為他們降低復試難度,以便順利錄取,這不就是考研為了一紙學歷的最真實寫照嗎?
然而最近有一個本科是211的女孩表示,她三年后終于嘗到苦果。在22年考了381分卻仍失敗,調(diào)劑也無望,于是在二三年決定二戰(zhàn)。因求穩(wěn),她選擇了一所雙非學校,當時很多人對此不理解。

畢竟這個女孩子當初不后悔,開始時也義無反顧。據(jù)說讀上研后,生活得很踏實,做課題、寫論文也小有成果,總的來說收獲了許多成長。但是真正到找工作時,才明白什么叫因果報應。
很多公司在本科學校招聘時,根本不會到雙非學校進行招聘。她試圖拿出自己的好學歷,也就是自己的第一學歷本科來吸引招聘者,結(jié)果沒想到,因為她的研究生院校是雙非,人家 HR 直接委婉回應,以最近一次畢業(yè)院校為準。

那些反向考研的人,雖說看似有些消極,但誰的人生沒有無奈呢?
這下她感覺特別迷茫,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似乎陷入了兩個困境:有些人從雙非考上 211 后,招聘時因第一學歷被嫌棄,而像她這樣從 211 考到雙非的,直接就因為研究生院校是雙非而被拒之門外,沒人提及她的第一學歷。
當年那股逆向考研的風潮興起三四年后,看到大家的現(xiàn)狀,相信會有不少同學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逆向考研到底適合哪類同學呢?也許恰好適合那種不思進取、只想混個學歷的學生,但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畢業(yè)后自身價值可能不會提升,反而會大幅下降。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這些同學,有些人確實是因為身體原因或種種無奈,只能選擇向下考研以求保底。據(jù)說甚至有一個清華的學生通過考研去了本科雙非院校,可見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在此也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那些所謂看第一學歷或看最近學歷的說法,只不過是HR不想招人的托詞罷了,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懷疑自己讀研的價值,實際上,讀研總體上是比不讀研要好很多的,除非是一些行業(yè)恰好在前幾年處于風口,而這幾年在走下坡路,這樣才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fā)展。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