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脾虛很多種,中醫(yī)說說怎么調

有人說,只要是吃綠色蔬菜都會拉肚子,到這種程度,我建議他盡量吃應季蔬菜,不要吃生的菜(比如生菜包之類),炒的時候,放姜絲,花椒粒(或胡椒或肉桂粉),爆炒,結果脾胃就好多了。

這就是典型的“完谷不化”。脾胃是鍋,運化不了,是鍋下沒有火,所以得溫中焦,散寒氣,這里的椒粒可以溫中散寒,相當于在鍋下加把火,想在脾胃里加把火最好不過干姜。所以選中成藥的話就要選理中丸(人參,白術,干姜,炙甘草)(如果還有尿多,選附子理中芄,就連下焦一起調了),而不是四君子芄。

如果是脾氣虛,人很累,大便不成形,一般會用四君子芄(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氣虛的朋友一般舌淡苔白有齒痕,氣虛就運化差,容易有水濕,食積。所以這里如果這時用理中芄,里面的干姜守而不走,濕重加火燒,就容易有郁火,下巴就該長痘瘡了,這就是四君子芄是把理中芄中中的干姜改成茯苓的原因,茯苓淡滲利水,在補氣的同時加利水,就不容易上火了。

如果脾氣虛,氣有推動作用,氣虛容易留滯,除了人很累,食少還腹脹,那么除了補氣還要理氣,加上陳皮,就是異功散,如果還舌苔白膩的,不單氣滯還水濕凝成了痰。加上半夏化痰,這就是六君子芄,而嶺南濕地,除了累還特別困,特別發(fā)懶,是濕重困著了脾胃,脾胃就不工作了,芳香可以叫醒脾胃工作。

所以廣東特別多氣味芳香的藥,比如藿香、紫蘇、砂仁、陳皮、佛手等,那么六君子加上木香、砂仁,就是香砂六君丸,很適合濕重的人,再重者甚至加上蒼術、厚樸,這就是方子加減了。

如果這里用小建中顆粒(白芍、大棗、桂枝、炙甘草、生姜、飴糖)就容易更生濕,什么原因?它重用飴糖,過甘傷脾,更易留濕,所以小孩子脾胃不好,經常吃糖就不想吃飯。

小建中顆粒適合什么人呢?經常小肚子隱隱作痛,揉一下按一下反而舒服,知餓又不想吃,貧血、舌淡苔白脈弱的虛勞人群。

如果不單脾虛,心也虛,一餓就心慌,失眠多夢,吃飽飯就好一點,是心脾兩虛的,有歸脾湯,八珍芄就比香砂六君子芄更適合.....

脾胃就好比土地,土地種不好莊稼,有可能是缺水,有可能是缺陽光,有可能是缺肥,缺水的土地,卻去曬太陽,當然土質還是差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