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的璀璨星空中,有這樣一群獨特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雖身有殘疾,卻以筆為翼,在心靈的蒼穹奮力翱翔。中國殘聯(lián)“兩微一端”新媒體“芬芳夜讀”專欄,與大家一起通往他們非凡的精神世界,一同感受那被文字賦予的力量,一同領悟生命的多義與無限可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愿這些作品能如明燈,照亮每一位讀者內心深處的角落,也讓更多人見證殘疾人作家們在文學天地里所綻放的絢爛華彩,激勵我們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風雨,都堅定地追逐夢想,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閱讀中成長

作者:張月軍(西風)

確切的說,我年少時讀到的書很少,由于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我能夠讀到的文學書籍更可謂鳳毛麟角了。但正是少年時代讀到的這些書,才彌足珍貴歷久難忘。它們注定成為我心靈深處永遠的風景和流淌在軀體里鮮活的精神血液,從而影響和改變了我以后漫長的人生。

少不更事的我,最初讀到的是圖文并茂的小人書,后來識的文字多了,再讀小人書就不那么過癮了,于是就嘗試著閱讀大部頭的長篇小說。那時在偏遠落后的鄉(xiāng)村,若想找到一本好書真比登天還難。還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我從沈陽來的大哥哥大姐姐那里,求爺爺告奶奶似的借到了一本本文學書籍。

記得我第一次讀到巴金的《家》時,我還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那時農村還沒有裝上電,我是在恬靜的鄉(xiāng)村的夜晚,在幽暗而溫暖的煤油燈下流著眼淚讀完這本書的。書里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命運,深深的感染和打動了我,以致煤油燈燒著了我的眉毛都渾然不覺。我讀得是那樣的忘情,那樣的專注,仿佛我稚嫩的單薄的心靈,一下子被透徹的文學陽光給照亮了……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讀完了《苦菜花》、《戰(zhàn)斗的青春》、《野火春風斗古城》、《林海雪原》、《西廂記》、《紅樓夢》……估計我少年時代閱讀過的文學書籍,最多也不會超過二十部,但正是這些精彩紛呈活色生香的文字,為我打開了通往憧憬、想象和智慧的天窗。

再后來,我考上了大學,逼仄的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許多,能夠讀到心儀已久的好書再不是什么難事。雖然學的是哲學專業(yè),整天和亞里士多德、康德、德彪西打交道,但我更鐘情的還是文學書刊。走進琳瑯滿目的大學圖書館,我驚奇的睜大了眼睛,我仿佛發(fā)現(xiàn)了一條抵達心靈的隱秘而芳菲的道路,我只有不停的努力的向上攀援,才會領略到更加奇麗絢爛的文學風景……不能說我像一個饑餓的孩子一下子撲到在面包上,我是說,作為一個精神和心靈嚴重貧血的鄉(xiāng)村少年,我必須利用這難得的機會給自己補充營養(yǎng),從而讓自己一顆貧瘠的蒼白的心日益豐盈和強壯起來。

或許是受“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這句古訓的冥冥感召吧,大學畢業(yè)的我就真的背著簡單的青春行囊,去走那天空地闊的萬里路了。新疆烏魯木齊十載,我讀到了很多好書、奇書和怪書,我好象第一次知道世界是如此的遼闊和深遂。在安謐而溫暖的單身宿舍里,我讀到了《福樂智慧》、《阿凡提》、《古蘭經》、《閱微草堂筆記》、《新疆民歌大全》、《新疆通史》……在美麗而遙遠的西北邊城,我有機會就懷揣著一本書上路,去克拉瑪依去伊寧去喀什去西藏……我確信人生所有的樂趣和智慧不僅僅凝聚在書上,而且還在漫漫的跋涉的旅程上。在我看來,讀書和行走都是一種發(fā)現(xiàn)和尋找,發(fā)現(xiàn)精神所需的鈣或鹽,尋找自然深處的種種玄機或奇跡。

我不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能夠相信的是“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我能夠相信的是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難得的人生知己進行交流或對話,我能夠相信的是讀書可以影響和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甚至命運;我能夠相信的是讀書可以讓一個人的心靈日益豐厚、滋潤和強大起來……我不完全相信“開卷有益”,只有手捧一部優(yōu)秀的智慧的充滿思想、靈氣和想象的書,才會讓我的心靈淋浴一場明媚的透徹的甘霖。我相信不讀書會使人的心靈日益枯燥乏味,而讀書的對人生對生活會看得更遠更為深刻。

命運是一個深不可測、捉摸不透的字眼。十五年前的秋天,當我突然被掀入厄運的黑谷,當我在一夜之間失去了行走的快樂和自由,正是那些芳香的默默無聞的書籍,慷慨的拯救了我逐漸黯淡的心靈。在醫(yī)院三年漫長而灰暗的日子里,我床頭擺滿了許多以前百看不厭、愛不釋手的書籍,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讀著這些飽受疾病蹂躪意志堅強作家的作品,我仿佛在黑暗中發(fā)現(xiàn)了一縷希望和夢想的曙光,正是這些文學書籍,讓我的肉體和心靈的傷口逐漸愈合,讓我忽略了自身的不幸、痛苦和磨難。我想我可能永遠成不了保爾,但我可以以保爾為鏡,在茂密的文學叢林中默然穿行,尋找或重建永不頹廢的精神家園。

我說過這個世界上美麗的事物太多,只是我無力全部擁有;我還要說,這個世界有意思的好書太多,它們像智者排成的優(yōu)雅的長隊,在等候著我的到來、翻閱、流連和穿行。雖然我窮其一生讀到的好書也不過冰山一角,但我可以活到老讀到老。我確信有書籍陪伴的人生,就是知己陪伴、無怨無悔的人生。我渴望成為一株思想的蘆葦和沉思的麥穗,縱使什么也成不了,那些靜謐的曼妙的讀書時光,又何嘗不是紅塵起落之間一種難得的快樂和幸福呢?

作者:張月軍(西風)

張月軍(西風),肢體殘疾,1960年出生,籍貫遼寧。1982年大學畢業(yè)后,曾在烏魯木齊執(zhí)教10年?,F(xiàn)定居福建三明,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先后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300多萬字。

朗誦:張婷

張婷,視網膜色素變性致先天雙目失明,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自治區(qū)盲人協(xié)會秘書長,內蒙古自治區(qū)自強模范,朗讀愛好者,曾獲第五屆“華韻之聲語文朗讀大會”全國總決賽成人組特等獎。

編輯:張雪飛

審核:張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