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病提示
四月,春暖花開,氣溫逐漸回暖,但早晚溫差仍較大,適宜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同時,鼠類、蜱蟲等媒介生物開始活躍,增加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感染風險。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應重點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輪狀病毒感染所致感染性腹瀉。此外,布氏桿菌病和流行性出血熱也將逐漸進入高發(fā)季,市民應提高警惕,做好防護。
01
呼吸道傳染病
需關注病種: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水痘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水痘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發(fā)病較多。
預防小貼士:
1.保持室內通風與清潔:每天定時開窗換氣,以維持室內清潔,減少病原體濃度。盡量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共場所。前往醫(yī)療機構、農貿市場等人群聚集場所建議做好防護并注意手衛(wèi)生。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wèi)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鼻或口。
3.提高自身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證充足休息。
4.居家休息:有發(fā)熱和呼吸道癥狀時,盡量居家休息,做好呼吸道防護。自覺病情加重,建議做好防護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
5.接種疫苗:免疫力相對較弱人群,如孕婦、低年齡兒童、老年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根據疫苗接種的適用條件,建議積極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水痘疫苗等,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02
腸道傳染病
需關注病種:輪狀病毒感染所致感染性腹瀉
易感人群:0至5歲兒童
近兩個月以來,我市報告的其他感染性腹瀉病中約有72%的病例為輪狀病毒感染,3%的病例為諾如病毒感染。輪狀病毒主要感染0至5歲兒童,感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多伴有嘔吐、發(fā)熱等癥狀。諾如病毒感染所致感染性腹瀉雖然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高發(fā)季節(jié),但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且由于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易在學校、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發(fā)生暴發(fā)疫情。
預防小貼士:
1.接種疫苗: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
2.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因此一定要注意手衛(wèi)生,不可用臟手觸摸口、眼、鼻和食物等。
3.注意家庭衛(wèi)生:兒童的食具使用前需清洗干凈,衣被、玩具等要勤換洗。
4.若家庭內有患兒,被輪狀病毒污染的物品,要采用高溫、含氯消毒劑或陽光暴曬等方法徹底消毒。
03
人畜共患疾病
需關注病種:布氏桿菌病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從事與畜類有關的飼養(yǎng)、屠宰、剝皮、擠奶和加工等為重點職業(yè)人群。
重點職業(yè)人群預防小貼士:
1.飼養(yǎng)家畜要圈養(yǎng)。避開水源。不得散放、串街、混放。人畜分居,無論是成畜還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內飼養(yǎng)。
2.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養(yǎng)家畜,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要和羊羔玩耍。
3.飼養(yǎng)過牲畜的場所應進行消毒。特別是出現牲畜流產時,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觸流產物和死胎,應立即對其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4.注意個人衛(wèi)生防護。進行照料牲畜、清潔圈舍等勞動時,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勞動后要徹底清洗。
普通居民預防小貼士:
1.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牛羊肉,不喝生奶,現擠的新鮮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飲用。
2.吃涮鍋、鐵板或燒烤時,一定要待肉熟透了再吃。
3.家庭用的刀、案等,要生熟分開。切了生肉的刀、案等,也要用熱水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04
自然疫源性疾病
需關注病種:流行性出血熱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其中以男性青壯年農民和工人發(fā)病較多。
預防小貼士:
1.注意生活和工作場所的防鼠滅鼠工作,及時清理環(huán)境,減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注意飲食衛(wèi)生,被鼠類咬過或被其排泄物污染過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
3.高危人群可以接種疫苗預防該病,誤食鼠類污染的食物或被鼠類咬傷或抓傷,要及時清理傷口。
4.一旦出現發(fā)熱,頭痛、眼眶痛、腰痛等“三痛”和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等“三紅”癥狀,立即到大連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等設感染科的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yī)生發(fā)病前有鼠咬史。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黃鳳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