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wǎng)記者熊芳雨4月1日報道:無論什么時間來上海,都可以在美術館找到喜愛的展覽和活動。春意盎然的四月,眾多藝術家個展將陸續(xù)在上海舉辦。

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陳逸飛、劉海粟,還有來自國外的德國藝術家維爾納·巴特納、泰國藝術家WISUT PONNIMIT(芒姆安),也有觀眾不那么了解的沙特阿拉伯藝術家艾哈邁德·馬塔爾、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這些藝術家個展不少都是亞洲首站或中國首展,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將目光投向了上海。

來自泰國的卡通人物來滬

泰國人迷戀中國的泡泡瑪特卡通人物LaBuBu,那由泰國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卡通角色Mamuang(芒姆安)是否也能在中國吸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泰國漫畫家WISUT PONNIMIT中國首展《我錯過的來電》將于4月4日在chi K11美術館舉行??ㄍń巧玀amuang(芒姆安)是泰國現(xiàn)象級IP,可愛的幼兒外表,有著成熟大人的態(tài)度,在東南亞有著大量粉絲。

此次展覽由上海 chi K11 美術館和 Trendy Gallery 聯(lián)合主辦,是泰國藝術家 WISUTPONNIMIT 在中國首次展覽,藝術家?guī)硪幌盗辛钊瞬毮康淖髌?,涵蓋了繪畫、雕塑、影像、互動裝置等多種形式,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他對生活、情感和內心世界的獨特理解,讓斑斕的泰蘭德文化融合獨特的哲學思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主辦方chi K11告訴記者,藝術家WISUT PONNIMIT 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他的漫畫作品自 2007 年開始連載至今,這些漫畫書籍治愈很多愛好者疲憊的心靈。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 50 周年,也是意義非凡的“中泰友誼金色 50年” 。此次展覽可以讓中國觀眾了解這一位泰國年輕藝術家在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成長的心路歷程,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有兩國文化間的相互傳播、相互影響與深度融合。

棲息于森林里的伊貝爾

這是一場適合春天的展覽。4月2日至6月29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攜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呈現(xiàn)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的個人展覽“從山谷中來”。展覽匯集藝術家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70余件代表作,其中包括為上海特別創(chuàng)作的20余件新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展覽作為2025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點項目之一,同時也是2022年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首展的延續(xù)。

看展覽名字,就能感受到藝術家的輕盈自由,如山谷間流動的微風。確實如此,法布里斯·伊貝爾(Fabrice Hyber)于1961年出生于法國旺代地區(qū),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伊貝爾便親手在父母農場周圍植樹造林,建造屬于自己的藝術樂園。這片森林,不僅成為他的靈感源泉,也構成了“從山谷中來”展覽的核心。

展覽中處處都是自然的氣息。不僅如此,藝術家還結合景德鎮(zhèn)瓷器藝術,將36幅繪畫與十余幅瓷板畫置于可移動的支架之上,營造出多維的藝術體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番伊貝爾將他的山谷“帶至”中國,三個月展期后,又將更豐厚的意義“帶回”故土。他借跨文化與地域的交融,賦予創(chuàng)作理念更深的內涵——這是他一貫的實踐。他以途中的知識與相遇滋養(yǎng)自己的藝術世界,同時在每位觀者心中播下種子。

其實,這不是上海觀眾第一次接觸這位藝術家,在2024年上海藝術周期間,他的兩幅壁畫曾亮相上海地鐵陸家嘴站,這兩幅作品分別題為《城市·森林》和《友誼》,也是圍繞城市、人類與環(huán)境主題展開探討。

他的獨特畫風曾影響很多中國青年

來自德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維爾納·巴特納,把他的亞洲首次機構個展也放在上海。這位20世紀末德國藝術屆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曾對中國藝術界也有深遠影響,他在漢堡美院擔任教授,執(zhí)教長達30年,有許多中國青年慕巴特納之名赴德求學。上世紀90年代,中國畫家曾經(jīng)人手一本巴特納的畫冊。

展覽通過幾個關鍵節(jié)點梳理其創(chuàng)作軌跡,呈現(xiàn)46件重要作品中包括39幅油畫和一組由7件小木雕構成的早期雕塑創(chuàng)作,全面回顧藝術家1979年至2024年的藝術生涯。

因為展覽,這也是藝術家巴特納第一次來中國。他告訴記者,飛機落地就直奔美術館,“這是我第一次來上海,對我來說一切都很新鮮,有太多可以學習和見識的地方。”

為什么越來越多世界級藝術家愿意將中國首秀、亞洲首秀乃至世界首秀選在上海?在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李磊看來,這一切的前提是上海領先全國的文化設施布局,豐富了這座城市的美學“色階”,“有了這個物質和人文基礎,才能促進文化消費需求,進而形成文化產(chǎn)業(yè)的美妙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