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哲學,你是否會想到刻板嚴肅的課堂、晦澀難懂的理論?你能否想到,有這樣一群“出格”的青年教師,他們打破常規(guī),探索哲學理論與現(xiàn)實世界的奇妙融合。他們是誰?又如何讓哲學“可萬物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哲學學院,一起解鎖青年哲學學者們的更多身份吧!
01 彈唱歌手
“我看到火燒云,很漂亮,所以我準備把它記下來……”
——樓巍《The sky is burning,
The star is waiting》靈感來源
走進一家音樂吧,白色的背景墻上投影著歌詞和簡單的插圖,循著舒緩的吉他和歌聲,人們的目光落在面前的彈唱者身上——他穿著簡單的黑色毛衣和洗舊的牛仔褲,身體隨著節(jié)拍輕輕晃動,間歇穿插講述著一首首音樂背后的悲歡離合……這個看似和普通的“音樂人”,是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樓巍教授。
樓巍老師的音樂創(chuàng)作起源于興趣和“好玩”?!?002年,我們成立了一個樂隊,一起寫了一些半原創(chuàng)的曲子。過了幾年,又成立了第二個樂隊,那會就能制作一些曲風比較成熟的音樂了,我們制作了很多輕柔且有助于治療失眠癥的音樂,”樓巍老師回憶道。
“我們在浙大紫金港游泳池下方的地下室,在杭師大美術學院大禮堂,在學校旁的居民社區(qū)都演出過……”樓巍老師說。去年下半年,他辦了兩場音樂會,“一次在杭州,一次在北京,都偏民謠性質”。
“樓老師本人和他的課堂一樣‘好玩’,”與樓巍老師接觸過的同學們常常這樣評價。他仿佛帶著某種搖滾樂的叛逆、詼諧、隨和,在課堂上、在對話里、在他的音樂會上,都能感受到他在熱忱地和周圍的人進行互動。
課堂上,黑底白字外加插圖的“極簡風”PPT是樓巍老師的典型風格,然而卻總有生動幽默的比喻、深入淺出的道理、通俗易懂的短句貫穿其中,于是他的課堂便像有了“魔力”,把人引入思考的河流中去。

泰勒斯的水本原與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與柏拉圖的“善”、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圖畫說”與加繆的荒誕世界……穿梭在一個個只看名字便覺晦澀難懂的哲學命題里,樓巍老師總有辦法把課堂變成一場場引人入勝的旅行。
2023級法語系本科生徐浩翔回憶起大一曾經上過的樓巍老師的西方哲學史課,心中滿是感慨:“在樓老師的課上,他呈現(xiàn)給我們的內容中沒有內涵不清的詞、句,而全部是清晰的概念與哲學家們令人驚訝的哲學思想的有效推演過程。通過樓老師的課,我對哲學思考形式上的嚴謹、與其對萬物的基礎與確定性的追求有了初步的認識?!?/p>
有趣的是,樓巍老師對哲學的探索,也是源于興趣“玩”出來的。“對我現(xiàn)在研究的語言哲學、分析哲學領域產生興趣,是受1999級哲學系兩位同學的影響,他們對語言哲學的兩位源頭性人物——弗雷格(Frege)、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思想很感興趣,平時常聚在一起交流。其中的一位,當時的網名叫‘FregeZhang’,另一位則是‘Rowastein’,很好玩的?!?/p>
“在西溪校區(qū)前門的道古橋飯店,一盤水煮肉片,幾瓶西湖啤酒,F(xiàn)regeZhang和Rowastein似乎在爭論‘人們能否‘知道’太陽明天會升起?’的問題。大意是:如果唯一的必然性是邏輯的必然性,如果知識是被拔高過的,是必然的,那么人們就不能‘知道’這一點。這是一個高光時刻?!闭勂鹱约簩φ軐W的最初興趣,樓巍老師的眼神里充滿了無限的回憶。
從和朋友一起搞樂隊、玩音樂的懵懂青年,從源于興趣和朋友的哲學交談,到成為深入研究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的青年學者,樓巍老師不局限于單一的、沉悶嚴肅的研究,讓我們認識到哲學的“有趣的”潛力和暗流涌動的活力。
“就我自己的學習而言,合乎邏輯的、可被理解的思想是有個邊界,也有一個深度的,哲學在探索著它的廣度和深度,帶領我們達到那個廣度和深度,我們的理性能力因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和訓練。這種能力具有篤定的內在結構(古希臘人或許會稱之為‘美德’),是一種尖銳、明晰、自洽的東西,它會讓很多問題(包括生存和理智問題)迎刃而解,也會讓你更好地去做其他事。”樓巍老師說。
02 動畫主創(chuàng)人
“藝術是風箏,哲學是風箏線?!?/strong>
——林瑋
已經連載三部的動畫片《小神駕到》是首部以中國傳統(tǒng)神話為載體的科普題材動畫,目前已走出國門,登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電視熒幕。這是哲學學院教授、休閑學與藝術哲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瑋老師作為第一主創(chuàng)、登陸央視的第4部作品。

“雖然不能像傳統(tǒng)動畫制作人一樣親自畫每一幀的畫面,但是動畫制作本身又構成了我介入當代文化藝術創(chuàng)意實踐的一個很重要的入手點?!绷脂|老師說。除了《小神駕到》,由林瑋老師擔任主創(chuàng)人的動畫作品《下姜夜之夢》和《下姜村的綠水青山夢》也先后斬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浙江省電視“牡丹獎”(最佳作品)等多個國家級、省級獎項。

“現(xiàn)象學強調‘回到事物本身’,動畫創(chuàng)作這個抓手,是我跟社會保持關聯(lián)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绷脂|老師說,“在帶學生做《下姜村綠水青山夢》這部片子的時候,我跟學生講,我們要‘貼著地面飛行’。既不能因噎廢食完全砍掉想象力,也不能天馬行空“飛”得過高?!?/strong>
“林老師始終保持著對于時代,對于當下的最敏銳的那種觀察力和興趣,這點對我影響很深。”休閑學2024級碩士生于智陽同學說。
在林瑋老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們也正在逐漸探索哲學理論與現(xiàn)實動畫創(chuàng)作實踐之間的可能性。“動畫其實是一種載體,它和文字相同,都承載著信息。哲學工作者或者說哲學研究者,雖然并不直接參與創(chuàng)作活動,但始終可以通過藝術批評的手段參與藝術界,而藝術界也離不開藝術批評工作。”于智陽同學這樣感悟到。

心有乾坤大,不困匿于方寸書齋,行于眾生里,看時代的潮起潮落。林瑋老師仍在不斷發(fā)現(xiàn)時代的新的問題,找尋新的答案,不拘泥于形而上的沉思,把哲學的情懷和思索付諸一幀一幀打動人心的動畫上……
“哲學家思辨性的研究很多時候是規(guī)范性的研究,藝術跟他相比,更加的強調自由、感染力、動情力。哲學能夠為藝術提供的是那些最根本問題的發(fā)問,以及怎么樣發(fā)問才是合理的思考。想象的藝術是不能夠飛到那么遠的地方去的,像一個風箏一樣,哲學可能就是那根線。”林瑋老師說。
03 精神“醫(yī)生”
“需要幫助患者認識到自身的不滿和渴望,并引導他們從‘無’中尋找新的意義和存在方式。”
——馬迎輝
寒風凜冽的冬日早晨,哲學學院長聘副教授馬迎輝老師正在趕往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今天,他將要去作“哲學如何面對精神醫(yī)學”的學術報告。
哲學學者給醫(yī)生作報告,這個場景乍一聽似乎很難以想象,但事實上,這條往返的路馬迎輝老師已經走得十分熟悉。近年來,馬迎輝老師通過對話病患、醫(yī)生、臨床心理工作者等,基于對哲學理論的綜會,對無意識、壓抑等基本概念進行討論和創(chuàng)新,將理解異常的意識經驗、心靈結構、人格形態(tài)作為研究問題的中心,開啟了現(xiàn)象學與精神分析的新對話。

“哲學具有世界觀、反思性和理論構造能力,可以提供對異常存在現(xiàn)象的生存關聯(lián)進行反思和理論構建。哲學與醫(yī)學的融合歷史久遠,但現(xiàn)代面臨重新融合的困難,需消除學科界限,共同面對生存經驗。”馬迎輝老師在學術報告中指出,“精神醫(yī)學兼具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屬性,為哲學的進入提供了可能性?!?/strong>
帶著對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的深會,如何幫助精神疾患患者重建生存意義,馬迎輝老師認為哲學可以給出相應的答案:“‘無’并非一無所有,而是蘊藏著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可能性,需要幫助患者認識到自身的不滿和渴望,并引導他們從‘無’中尋找新的意義和存在方式,以幫助患者喚起他們的原創(chuàng)能力,讓他們重新獲得對生活的熱情和活力?!?/strong>

“我們常說‘哲學+X’,其一般方案是打通不同范式之間第一性概念的思考,而哲學可以做出回答——無論X是什么,它總會涉及基本的概念問題?!?024級博士生吳波成同學回憶,在他剛入門哲學的時候,馬迎輝老師就一直強調“要志在創(chuàng)造”,這對他的塑造是決定性的。
“我讀本科的時候受到馬老師指導,他結合我個人的興趣,鼓勵我對現(xiàn)象學和邏輯學的交叉探索。我讀博士項目則是更進一步,從現(xiàn)象學和邏輯學的交叉擴展到認知與人工智能研究,比如,從現(xiàn)象學的構造性視角出發(fā),可以導向人工智能、或者說一種基于機械計算的所謂智能何以可能的問題?!碧岬今R迎輝老師,吳波成同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當今時代瞬息萬變,但哲學學者從來都未曾脫離時代之問。彈唱歌手、動畫主創(chuàng)人、精神“醫(yī)生”……哲學學院持續(xù)深耕和敢于“出格”的哲學學者們,正在不斷解鎖新的身份,詮釋著哲學的“可萬物化”。在今天這個美好而狂暴的世界,哲學正在翻涌出新的活力……
本文來源 | 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 | 傅傾云
文字 | 馬卓涵、傅傾云
排版 | 華夏樂、孫子涵

游學伊朗(5.5-16)|前往世界之心,探源古波斯文明

游學中亞(5.30-6.9)|從亞歷山大到帖木兒,回到粟特故里,解構歐亞之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