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憤怒的葡萄》,就不會有《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斯坦貝克的經(jīng)典名著,

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雙項大獎。

我不知道那里是天堂還是地獄,

但那里是我們唯一的希望,而我們一定要活下去……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沙塵暴毀了喬德一家的土地,迫使他們離開家鄉(xiāng)。他們用破銅爛鐵拼裝出一輛拖車,堆上所有家當,沿著六十六號公路,一路向西,前往傳說中葡萄漫山遍野的天堂——加州。在這趟三千公里的漫長旅程里,他們經(jīng)歷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些事情很殘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際遇是如此感動他們,令他們重燃活下去的信心。

02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真實記錄切爾諾貝利核災(zāi)難事件

★“她的復調(diào)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p>

★“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p>

切爾諾貝利核災(zāi)難幸存者口述實錄,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著核輻射危險,深入切爾諾貝利,采訪當?shù)匦掖嬲?/p>

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科技悲劇,今天的我們該如何避免災(zāi)難重演?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yīng)爐事故發(fā)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zāi)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災(zāi)難現(xiàn)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xiàn),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03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靜靜的頓河》通過對居住在頓河邊麥列霍夫一家命運變遷的描寫,揭示了戰(zhàn)爭給哥薩克人帶來的巨大沖擊及他們在這一系列社會變動中社會和思想上的矛盾與斗爭。小說結(jié)構(gòu)宏大,內(nèi)容豐富,意蘊深邃,既展現(xiàn)了廣闊而深厚的歷史內(nèi)容,有著史詩的滄桑與厚重,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與愛情的深刻內(nèi)涵,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04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幾代讀者心目中永恒的青春之歌

四百幅插圖成就文學—藝術(shù)珍品

《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羅曼?羅蘭的扛鼎之作,也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長河小說”。這部鴻篇巨制通過主人公一生經(jīng)歷去反映現(xiàn)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quán)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業(yè)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比利時最著名的版畫家法郎士?麥綏萊勒(麥綏萊勒與德國的珂勒惠支和梅斐爾德一樣,是魯迅倡導和發(fā)起的中國新興木刻運動中最為推崇的版畫家之一)專為小說創(chuàng)作了近四百幅木刻插圖,文字與插圖珠聯(lián)璧合,成為整個二十世紀不可多得的文學—藝術(shù)珍品。

05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萊尼身高兩米,力氣大得嚇人,但心智卻像個孩子,經(jīng)常闖禍。他唯一的朋友是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喬治。喬治帶著他到處打零工糊口。他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塊土地,一間小屋,還有一頭牛,一只兔籠,再養(yǎng)些小雞。然而,這樣卑微的要求也不過是一場夢。

這次,他們流浪到一座農(nóng)場。永無休止的流浪生活總算到了盡頭,但夢想也到了盡頭。喬治終于幫萊尼找到一個地方。在那里,萊尼永遠不會再闖禍,永遠不會再受傷害,永遠不需要再逃亡……

《人鼠之間》首版于1937年,是約翰?斯坦貝克的代表作之一,書名來自英國詩人彭斯的詩句“人也罷,鼠也罷,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寓意小人物的悲慘命運。

06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最會講故事的諾獎得主

帕慕克的小說最好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小說獨特的敘事結(jié)構(gòu),一個故事有多重的欣賞角度和發(fā)展脈絡(luò),既可以滿足單純讀故事的需求,也可以滿足更深度的思考和審美。

◆ 大師代表作

《紅》是奠定帕慕克國際文壇大師地位的作品,幾乎獲得了世界所有重要文學獎項。

◆ 經(jīng)典文學中的暢銷小說

《紅》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暢銷作品,06年的中文版是國內(nèi)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中銷量最好的之一。

故事發(fā)生在1590年末的奧斯曼帝國,國王蘇丹秘密委制一本偉大的書籍,頌揚他的生活與帝國。四位當朝最優(yōu)秀的細密畫家齊聚伊斯坦布爾,繪制這本傳說將動搖宗教與社稷的書。此時,為愛情離鄉(xiāng)12年的青年黑在戀人父親的召喚下終于回歸,迎接他的除了愛情,還有接踵而來的謀殺……

一位細密畫家被發(fā)現(xiàn)死于深井中,奉命為蘇丹繪制抄本的長者也慘遭殺害。蘇丹命令宮廷繪畫大師奧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內(nèi)查出結(jié)果,而線索,就藏在書中未完成的圖畫某處。

作者通過說書人的方式,讓全部角色都現(xiàn)身說法:一只狗、一棵樹、一枚金幣、紅色,兩具尸體、死亡,甚至兇手自己。在他們的傾吐中,除了偵破兇案的蛛絲馬跡,還有16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心靈之相,對幸福與意義的不同渴求。

07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布克獎獲獎小說

★長日將盡,一曲帝國衰落的挽歌,一場擦肩而過的愛情

★同名電影(又譯《告別有情天》)獲多項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

英國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實力女星愛瑪?湯普森主演

《長日將盡》是諾獎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獲布克獎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說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憶展開,講述了自己為達林頓勛爵服務(wù)的三十余年時光里的種種經(jīng)歷;雖然達到了職業(yè)巔峰,但史蒂文斯過于冷酷地壓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職責,而在父親臨終前錯過最后一面,之后又與愛情擦肩而過。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將一個人的生命旅程在讀者眼前抽絲剝繭,同時也折射出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之間那段非常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1993年根據(jù)小說翻拍的同名電影(又名《告別有情天》)由英國著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和艾瑪?湯普森主演,獲得八項奧斯卡獎提名和六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成為影史經(jīng)典。

08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國際布克獎得主、

波蘭文學女王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成名作

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碎片化小說,

八十四塊時間的裂片,

拼貼出歷史的斑斕大夢。

☆ 作者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為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19 年 10 月頒發(fā)),本書是她的成名作。

☆ 20 年間被翻譯為 22 種語言,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出版 108 次,是入選波蘭中學課本的國民小說,也是打動評論界的口碑之作。

☆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虛構(gòu)小鎮(zhèn)和一個蘊藏造物之謎的游戲棋盒。小說通過不斷轉(zhuǎn)換視角,以八十四塊時間的裂片,拼貼出歷史的斑斕大夢。

☆ 太古是一個地方,它的四個邊界由四位天使守護。這里有玩物喪志的地主、癡心不改的孤獨集郵者、觸摸時空邊界的少女、與月亮結(jié)仇的老婦,也有天使、水鬼、哈巴狗,乃至咖啡磨……這是一部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書寫東歐百年歷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觀照人性、慰藉靈魂的童謠。

☆ 關(guān)于特殊時期平凡人的尊嚴,關(guān)于愛、欲望和徒然的失去,關(guān)于早已譜寫的命運和沖破束縛的靈魂。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波蘭當代著名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成名作。小說共84個章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以“xxx的時間”命名,通過不同的視角講述了太古之中各種人物,甚至動物、植物和東西的故事:觸摸世界邊界的少女、沉迷解謎游戲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婦、咒罵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絲、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蘭二十世紀動蕩起伏的歷史命運。

太古是一個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個邊界由四位天使守護。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為走出太古的人,其實站在邊界上做夢,夢見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們蘇醒過來,便回家去,把自己的夢當成了回憶。邊界也會生出現(xiàn)成的人,如同他們從外面的世界而來……

09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痘脑恰肥呛谌衅趧?chuàng)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說的主人公哈勒爾是個正直的作家,他鄙視現(xiàn)代社會生活方式,常常閉門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氣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爾讀到一本《評荒原狼》的小書,頓覺大夢初醒,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應(yīng)邀參加聚會,發(fā)現(xiàn)與會者都有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而他的反戰(zhàn)言論遭到斥責,更覺自己孤獨;回家時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納,獲得肉欲歡樂;經(jīng)赫米納介紹他又結(jié)識了音樂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瑪麗亞,他在音樂和感官享受中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憂慮。但當他看到赫米納和帕布洛親近時,便“狼性”大發(fā),出于嫉妒將赫米納殺死。小說幻想色彩濃郁,象征意味深遠,被認為有“超現(xiàn)實主義”風格;托馬斯·曼稱它為“德國的尤利西斯”。

10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綠房子》產(chǎn)生于我童年時代富有誘惑力的回憶。”——略薩

諾獎得主略薩長篇小說代表作 羅慕洛-加列哥斯國際文學獎獲獎作

秘魯海邊沙漠地區(qū)的皮烏拉市是一座新興現(xiàn)代城市,而遠在亞馬孫流域心臟地帶的涅瓦鎮(zhèn)仍處于原始狀態(tài),是冒險家活躍的舞臺。外地人安塞爾莫建造了享樂的中心:綠房子。圍繞綠房子的興衰,作者以多面體立體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了同一時代下有著天壤之別的多重生活。

《綠房子》出版于1966年,第二年獲得西班牙文學批評獎,1967年獲得羅幕洛·加列戈斯國際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