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濤(1642一約1707),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半世云游,以賣畫為業(yè)。
沒有哪位畫家經(jīng)歷過石濤這樣復雜多變的生活際遇和充滿矛盾交織的心路歷程。他是一位劃時代的山水畫大家。他的繪畫筆墨縱橫淋漓,他的繪畫理論博大精深,他的藝術(shù)思想驚世駭俗,不僅堪稱清初山水畫的一代宗師,而且對當代和未來的中國畫的發(fā)展都是極具影響力的重要畫家之一。作為黃山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黃山之于石濤,自然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黃山是我?guī)?,我是黃山友。心期萬類中,黃峰無不有。事實不可傳,言亦難住口。何山不草木,根非土長而長壽。何水不高源,峰峰如線雷琴吼。知奇未是奇,能奇奇足首。精靈斗月,元氣神彩滴。空開劈右,軒轅屯聚五城兵,蕩空銀海神龍守。前海露,后海剖,東西(解)門削不朽。我昔云,埋逼住,始信峰往來無路。一聲大喝精旗走,奪得些而松石還,字經(jīng)三寫鳥焉叟。”這是石濤提在一幅著名的《黃山圖》上的題畫詩。凡是去過黃山的人,一見到他畫的黃山都會感覺親切,因為石濤熟悉黃山,對黃山有著師友般的深厚感情。
他早年四處游歷,一生三上黃山,每一次游歷,每一次回憶都讓他激動不已。他的山水畫藝術(shù),師法造化,自然氣韻非凡。有一位曹太守家跟他交往很好,不但邀請、陪他上山玩,還雅愛書畫。據(jù)《大滌子傳》記載,這位太守弄來七十二張好紙,請他畫黃山七十二峰圖,“圖成,每幅各仿一宋元名家,而筆無定姿,倏濃倏淡,要皆出己意為之,神到筆隨,與古人不某而合者也?!笨上н@七十幅繪畫珍品沒能保存至今,我們也無法欣賞到他而立之年描繪黃山大氣磅礴的鴻篇巨制了。
清 石濤 《黃山圖冊》
石濤 黃山圖冊 紙本設(shè)色 21開
34.5×20.8cm 故宮博物院藏





















好漢留步!留個言再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