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韓裔作家凱茜·帕克·洪所著的《少數派的感受》,寫出了亞裔美國人尤其是東亞裔美國人所處的巨大尷尬。

東亞裔美國人被認為是模范的少數族裔,大多規(guī)規(guī)矩矩,盡管如此,也仍然深受排斥。非裔美國人奉承/貶低東亞裔美國人距離白人最近,并理所應當地將歷史上白人對于有色族裔的壓迫,也平攤算到了亞裔身上。

而在白人看來,東亞裔美國人“膚色不夠白,也不夠黑……白人只有在利用我們壓制黑人的時候才不會忽視我們”。

東亞裔美國人家庭延續(xù)著中國、韓國、日本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但這也僅僅使得其他美國人認為東亞裔子弟確實能做數學題,是個干活的好手,在多數企業(yè)中,東亞裔美國人總是會被忽視。

這種尷尬現狀使得東亞裔美國人中出現了相當程度上的自我憎惡/相互憎惡,憎恨自己的長相、聲音、眼睛、膚色和頭發(fā)等種族特征。

凱茜·帕克·洪談到了華工。華工在19世紀前期和中期被大量誘拐至美國中西部,從事艱苦無比的礦業(yè)和鐵路業(yè),卻最終落得個慘遭拋棄,被視為白人飯碗爭奪者而杯葛的結果。

書作者認為,美國社會即便現在開始假惺惺地敘述華工參與的美國西進歷史,也依然是將華人、東亞人當成怪物、外星人來描述的,華工當初的生活記錄幾乎都沒有留存起來,那些證明華人、東亞人也是人的記錄,比如“飲食計劃、疲憊不堪和思鄉(xiāng)之情”也都沒有被寫下來。

在一個可恥的長時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美國白人一方面延續(xù)著對于黑人的制度化排斥,又剝奪了華人的基本生存空間,用慘無人道的私刑來處置落單的黑人和華人;另一方面卻安之若素地享用華人用生命換來的美國西部鐵路體系所創(chuàng)造出的貿易紅利。

《少數派的感受》書中指出,在美國,亞裔的處境近年來變得越來越差。哪怕是因為出自長時間英國殖民經歷而變成了英語國家的印度,印度裔美國人在9·11以后也經常被白人和黑人視為棕色人種,或者與阿拉伯人無異的威脅。而對于原籍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的移民,以及移民二代、三代,美國人其實并不關心這些國家之間存在什么歷史恩怨,一概將這些移民定義為異類,拒絕接受這些移民擠入經濟和社會的中上層。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書中寫道,朝鮮戰(zhàn)爭期間,美軍在韓國經常搜捕通北者,導致大量的無辜平民被殺。而美國白人和黑人對于韓裔在內的東亞美國人的輕蔑,今天也沒有多大改變。

2017年4月19日,美聯(lián)邦航班上,空乘、空警粗暴對待越南裔美國醫(yī)生杜成德,先是單方面要求后者自愿讓座,將座位提供給航空公司職員;在后者拒絕配合后,對之暴力拖拽和毆打。在全網瘋傳的視頻中,那個長期生活在美國,被教育要遵從美國法律而努力貼近中產階級標準的越南裔醫(yī)生,被機組人員像對待一個入侵動物那樣強行拖拽。

所以,對于東亞裔的所謂恭維“亞洲人是最接近白人的種族”,被書作者重新定義,將“白人”改寫為“消失”。

也就是說,東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無論如何勤奮,如何委曲求全,其實都在于不斷忍讓,不斷下調自己的底線,并因此“消失在這個國家失憶的迷霧中”,他們“不會成為權力,而會被權力所吞噬;”他們“不會分享白人的權力,而會成為剝削”自己祖先的白人意識形態(tài)的走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美國的大眾文學書寫領域,經??梢姷氖前兹?、黑人的心聲,以及黑人的種族創(chuàng)傷。但這種書寫對于亞裔來說,似乎是有意避免的——亞裔害怕因此觸怒白人和黑人。

無論是華裔,還是日裔、韓裔還是越南裔,要在美國文學市場上獲得出版甚至走紅的機會,最恰當的方式就是遵循美國夢模式。

也就是說,在美國的社會和文化體系中,東亞裔美國人的地位比黑人要低很多。黑人可以大大方方甚至情緒激昂地表達對于現有體制、往昔歷史的憤懣,而東亞裔美國人只能內化自己的糟糕感受。

更加糟糕的是,最近十多年來,美國的種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出現了合流,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強化自己的這類標簽——一方面,黑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空間被改善、拓寬,形成了許許多多的政治正確禁忌,但另一方面,白人和黑人在減少互相傷害后,使得其他族裔人士不得不小心更加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