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商業(yè)的低迷,除了全球經濟波動和國內經濟周期的影響之外,在大眾討論中還有一種聲音直指電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關于電商對實體商業(yè)沖擊的話題,早在淘寶這類早期電商平臺誕生時就已熱議不斷。

回想當年,電商以“去掉中間商賺差價”的口號強勢登場。如果從“商品搬運者”這個角色來看,電商確實比實體店高效得多,市場價值也更大,這一點毋庸置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電商已經發(fā)展了十多年,實體店鋪受到的沖擊顯而易見,但是否能因此斷定實體店的衰落全因電商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民日報曾犀利指出:“消失的不是實體店,而是那些固守舊觀念、不懂變通的腦袋!”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回顧這十多年來電商與實體店的較量,雖然不少實體店在沖擊下關門歇業(yè),但也有部分實體店依然保持穩(wěn)健增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放眼全球,電商并非中國獨有,許多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等都有自己的電商平臺。

那么,為什么我國實體經濟遭受的沖擊尤為顯著呢?

曾經家喻戶曉的家樂福,現在全國已有近百家門店關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曾經遍地開花的永輝超市,2024年虧損高達27億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甚至連創(chuàng)下19年未關一店記錄的大潤發(fā),近年來也頻頻傳出閉店消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胖東來,被網友戲稱為“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qū)”。買菜都要排隊拿號,每逢節(jié)假日商場門口排起長隊繞幾圈。僅2024年,胖東來旗下13家門店銷售額就達到了169.64億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僅僅是大型商超,幾乎涵蓋90%類目的線下零售業(y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僅2024年上半年,國內就有6882家門店宣布閉店,包括沃爾瑪、永輝超市、大潤發(fā)、盒馬生鮮等大型商超,以及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頭部連鎖品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六千多家關門的門店中,餐飲業(yè)占了6000多家。

還有一個深受電商影響的行業(yè)是實體書店。

過去人們買書必須去附近的書店挑選,但現在電商平臺上的書店種類更齊全,覆蓋范圍更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線上書店由于進貨量大,議價能力強,價格通常更加優(yōu)惠。

在當前經濟環(huán)境下,消費者自然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網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多人已經形成了電商商品價格更低的固定印象。

除了價格優(yōu)勢,電商似乎還比實體店更省時省力,更有保障。

無論刮風下雨,消費者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買到所需商品,出現售后問題還能享受上門退換貨服務,甚至不用支付運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盡管競爭如此激烈,也沒人強迫實體店放棄努力。

回想以前在實體店購物時,常常會遇到店員態(tài)度惡劣的情況,商品出現問題調換時還要與老板爭論不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快捷的服務加上高性價比,是不是讓實體店顯得毫無招架之力呢?

然而,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實體商業(yè)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正如人民日報所言,“消失的不是實體店,而是二十年不變的經營思維?!?/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實體商業(yè)的未來究竟在哪里呢?

中國有句古話“師夷長技以制夷”,分析這些年在電商高速發(fā)展下仍屹立不倒的實體行業(yè),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我們先來看看河南許昌的胖東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個“低價為王”的時代,胖東來的商品并不便宜,但凡是購買過的顧客都會承認其物有所值。很多從小在許昌長大的人,全家老小的生活用品幾乎都在胖東來購買,即便是在電商盛行的當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細節(jié)來看,胖東來提供了多達七種購物車供不同需求的人群使用;商場內的工作人員時刻關注顧客需求,提供貼心服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例如女衛(wèi)生間的坑位是男衛(wèi)生間的兩倍、購買重口味食品會附贈口香糖、廁所始終保持干凈無異味且紙巾充足、隨處可見便民設施如放大鏡和濕手器、出口處設有洗手臺并配備洗手液、紙巾以及微波爐、烤箱、保險冰塊等一系列服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以說,只要你有需求,胖東來總能提前想到。

而且胖東來幾乎是國內少有的做到食品外包裝圖片真實呈現的商家。

胖東來自營的“燕麥脆”,有網友做過實驗,發(fā)現其包裝圖片與實物幾乎一致,無論是大小還是顏色都沒有“僅供參考”的情況——自家制作的魚干也是如此,所見即所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擔心食品安全的顧客,可以通過監(jiān)控實時觀看后廚制作過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售后服務方面,胖東來會在商品調價后主動聯系之前購買的顧客退還差價,這一點就連電商商家都難以做到。

胖東來的服務模式與多年前備受推崇的“海底撈式服務”極為相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這些極致體驗和服務的背后,是一群待遇優(yōu)厚的員工。光是保潔人員一個月的稅后收入就能達到7600元,要知道許昌2023年80%居民的工資水平僅在3000-7000元之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之,能夠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的實體,必須具備過硬的實力。畢竟現在已經不再有60、70年代那樣豐厚的市場紅利了。

所以,我國電商能夠在價格上壓倒實體店,關鍵在于電商直接削減了最大的成本項——房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消費者青睞電商的主要原因就是價格更低。

大家都知道實體店的最大成本是房租,這與店鋪位置的好壞無關,其次還有人工、廣告、燈光、銷售等費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社會經濟壓力增大,民眾消費能力下降,為了節(jié)省開支,更多人選擇從網店購買低價商品。

這就像吸食鴉片的人明知有害卻無法戒掉。

在一輪又一輪的電商交易中,唯一獲利的只有電商平臺,如同賭場莊家,無論賭徒貧富,每次提成都不會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消費者,大家的消費變得更加理性,所以在購買選擇上更傾向于價格更低的一方,哪怕商品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難道全是電商、實體店商家和消費者的錯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商和實體店這兩種商業(yè)模式存在本質區(qū)別,遠不止成本差異那么簡單。

我們可以把一個城市比作一個人體,實體店就像心臟負責泵血,而電商則像一臺抽血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你家附近的小超市老板王叔,他開店需要租門面、每月交房租給當地房東、雇傭兩名店員解決就業(yè)問題、按規(guī)定繳納地方稅收。

進貨時找本地批發(fā)商(更具價格優(yōu)勢)、裝修找附近裝修隊、廣告牌找附近廣告公司等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王叔的房東、店員、裝修工人、批發(fā)商、廣告公司員工都賺到了錢,有了錢他們就會出去消費,有人消費,王叔的超市也能賺錢。

可以說,家門口的王叔開一家小超市,賺的每一塊錢大部分都留在了當地,像池塘里的水不斷循環(huán)流動。

相比之下,你在某寶買東西,錢直接流向杭州或其他電商基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送貨的快遞員工資不高,留在本地的消費有限,大量稅收流向電商總部所在地,本地小商店因為競爭不過網購而關門,相關產業(yè)如本地批發(fā)市場也受到影響...

這就相當于把社區(qū)里的水不斷抽走送到遠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能會有人說,電商行業(yè)也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機會,比如物流、模特、攝影、美工等。

然而,數據不會說謊——

2022年中國電商總銷售額43.8萬億,直接從業(yè)人員僅722萬,假設每個店鋪夫妻二人加兩名員工年銷售額100萬計算,造成4380萬店鋪倒閉,約1.7億人失業(y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1.7億人帶動的消費和就業(yè)就此消失。

失去工作的人首先喪失了消費能力,這對電商來說同樣沒有好處。

近年來網店競爭激烈,家家打“價格戰(zhàn)”,滿屏都是9.9、19.9包郵的商品,在這種瘋狂壓價下,平臺利潤越來越低,商家賺不到錢,更談不上什么服務升級、產品升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出現的電商直播更是加劇了這一局面,李佳琦一個“雙11”帶領團隊賣出189億元商品,個人提成18億。

這意味著什么?

相當于他一個人的收入等于我國4000家公司的年收入總和,80%網店的收入幾乎全部被幾個網紅拿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此可見,電商只有少數人在賺錢,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這導致資金流通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人們賺錢越來越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在不少四五線以下城市中,曾經繁華的步行街現在空店越來越多,本地服裝店、家電店紛紛倒閉,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外出打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進而導致房價下跌,地方政府稅收減少,公共服務質量下降...

這種惡性循環(huán)已經在很多地區(qū)顯現。

反觀電商集中的地區(qū)則繁榮發(fā)展,高樓林立,就業(yè)機會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直播電商快速崛起時,人們的購物方式取決于如何分配時間、精力與金錢。

而時間的分配在直播電商中似乎成為一個悖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方面,直播通過嚴格的選品和推送式服務節(jié)省了人們購買優(yōu)質商品的時間,另一方面又將人們牢牢鎖定在視頻娛樂中,耗費了更多時間,

從而減少了消費者的線下活動時間,一部分實體店鋪的消費場景幾乎被完全取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直播電商和實體店鋪的此消彼長也可以用另一種邏輯來解釋——

當人們沒有足夠的錢用于消費時,自然只能看短視頻打發(fā)時間,此時實體店鋪也會因消費者捂緊錢包而衰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一種解釋更合理呢?這可能是另一個難以探討的問題。

總而言之,長此以往,全國各地的消費能力都會被削弱,電商最終也會因消費市場的萎縮而受到影響。

所以說,真正擊垮實體店的,不是房租,也不是電商,而是那個不知變通的“腦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對而言,雖然電商在成本上更具優(yōu)勢,但實體店通過服務與顧客建立連接,可以更好地了解顧客需求,并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以增加顧客粘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在實體店購物,顧客能夠直觀地看到、觸摸到商品,畢竟電商平臺上實物與照片之間仍然存在差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破局的關鍵在于實體店自身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前文提到的電商單方面碾壓實體經濟的弊端,也是為了讓大家認識到實體復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實體店鋪的存在,是城市吸引人們聚集在一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線下的消費場景不僅滿足百貨、購物等消費需求,還需要各種類型的娛樂和服務店鋪,而這些是線上無法替代的,比如劇本殺、健身房、美容、娛樂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傳統書店一片哀嚎之時,一家名為“西西弗書店”的實體店鋪卻異?;鸨?,這家書店不僅僅是賣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店內為顧客精心設置了免費閱讀區(qū)和咖啡廳,環(huán)境優(yōu)雅,讓顧客在選購書籍的同時享受到更多元化的服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那些喊著電商就是實體店終結者的群體,真的該“更新一下思維”了,與其整天抱怨內外環(huán)境,不如認真做做市場調研,緊跟時代步伐!

對此你怎么看?

信息來源:胖東來的成功,僅僅是做到了真誠善良!——2024-01-10中國食品網羨慕嗎?胖東來員工8級別 店長月薪7.8萬、年休180天——中國新聞組╱北京30日電 2025-03-30關停直播電商,拯救不了實體商業(yè)——經濟觀察報2023-10-29電商主播薪資大降!收入縮水至去年十分之一?這類公司或面臨大洗牌——2023-04-12 08:30:18來源:央視財經實體店末日?人民日報怒揭真相:不是電商太狠,是你不會玩!——網易網。人民日報“讀者點題”:全民網購,實體店的未來在哪里?——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