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想不到,廣汽本田的銷量又下滑了。不得不說,這頗為讓人感到可惜,畢竟1月份其銷量同比下滑近6成之后,2月銷量實現同比上漲,但是3月份銷量又下滑了。

廣汽集團最新產銷快報顯示,廣汽本田3月銷量為47,930輛,同比下降8.86%;第一季度累計銷量92,729輛,同比下滑20.73%。應該說,這一數據延續(xù)了2024年銷量下滑的趨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田

2025年第一季度,廣汽本田銷量下滑了2成有余

作為曾經的寵兒,如今廣汽本田的市場銷量下滑,或許已對集團整體業(yè)績形成“一定程度”的拖累。

官方數據顯示,廣汽集團一季度累計銷量同比下降9.42%。同期,廣汽本田銷量降幅則達到了20.73%,弱于同期廣汽集團的整體銷量表現。

其主力車型如 雅閣 參數 圖片 )、 皓影 雖仍具備相當可觀的銷量,但是,由于競爭的加劇等,終端價格顯然已經不如此前那般堅挺了。

此外,廣汽本田新能源車型的銷量表現,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雅閣新能源2024年累計銷量,應該未達到官方預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廣汽集團最新產銷快報

廣汽本田銷量狀況,或彰顯傳統(tǒng)合資品牌面臨的共性挑戰(zhàn)

應該說,廣汽本田如今的銷量表現,并非是單個車企的市場表現,而是折射出傳統(tǒng)合資車企在產業(yè)變革中的共性挑戰(zhàn)。

首先,新能源汽車亟待突破 。盡管廣汽本田推出e:NP系列純電車型,但其市場聲量與銷量貢獻是否達到預期,卻頗為值得思考。

其次,價格戰(zhàn)擠壓盈利空間。2024年以來的車市價格戰(zhàn)迫使廣汽本田對燃油車大幅讓利,但“以價換量”策略難掩利潤下滑的隱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雅閣

廣汽集團發(fā)布的財報顯示,廣汽集團2024年凈利潤同比驟降81.4%,合資板塊的貢獻能力顯著減弱。

此外,廣汽集團自2024年底啟動“番禺行動”,將研發(fā)與營銷資源向傳祺、埃安等自主品牌傾斜。客觀上來講,這是否削弱了合資板塊的投入,值得觀察。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自主優(yōu)先”的戰(zhàn)略轉向,符合目前的市場格局以及長期轉型需求。不過,這是否會讓廣汽本田在技術迭代與市場響應上,更加被動,則有待觀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番禺行動

新能源汽車轉型、技術落地等,或成為廣汽本田破局關鍵?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廣汽本田在國內汽車市場失速了呢?車宇世界認為,并不能這么說。作為具備雄厚實力的主流合資廠商,廣汽本田依然具備破局的實力和機遇。

或許,面對挑戰(zhàn),廣汽本田的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加速新能源汽車轉型以及相關技術的落地。

本田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fā)低成本磷酸鐵鋰電池的計劃,或為下一代電動車型降本增效提供支撐。若能將此技術快速導入市場,或能扭轉其在純電領域的地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廣汽本田

二是重構產品矩陣。依托現有渠道優(yōu)勢,打造“燃油+混動+純電”全場景覆蓋體系,或可緩解單一品類依賴的風險。

例如,依托廣汽本田多年打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知度,皓影混動車型若能在性價比上對標自主品牌,仍有爭奪市場份額的空間。

此外,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提出的“2025年自主品牌產品大年”戰(zhàn)略,是否能為合資板塊帶來間接助力,也值得關注。

例如,埃安在智能駕駛與三電技術上的積累,若通過技術授權反哺廣汽本田,或能縮短其新能源車型的研發(fā)周期和成本投入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廣汽本田

本文結語:

廣汽本田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下滑以及3月份銷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日系品牌在華光環(huán)褪色的縮影,同時也是傳統(tǒng)車企轉型陣痛的必然代價。

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40%的中國市場,僅靠此前的品牌積淀與渠道優(yōu)勢,或許已難以維系競爭力。

唯有打破燃油車時代的路徑依賴,在技術、產品與用戶運營上全面革新,方能在存量市場中大放異彩。對于廣汽本田而言,如果能在電動化賽道上實現“加速度”,或將讓迅速提振銷量,再度成為市場的寵兒。我認為,廣汽本田具備這個實力。

在此,我們希望廣汽本田迅速在電動化等方面突破,取得更為出彩的市場銷量成績和發(fā)展前景。

最后,本文數據均引自廣汽集團官方產銷快報及公開財報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chuàng)文章,總第11618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chuàng)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