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抖音用戶“阿根廷奇娜”發(fā)布訃告稱,4月2日上午,楊奇娜因突發(fā)低血糖離世,終年38歲。
楊奇娜原是阿根廷人,2006年她作為“洋媳婦”來到中國福建長汀生活。2022年1月,古韻汀州文旅集團聘請“洋媳婦”楊奇娜為長汀名城代言人,深度打造“洋媳婦”IP,讓更多人通過“洋媳婦”知道長汀、了解長汀、宣傳長汀。
2015年以來,楊奇娜還曾參加多檔央視節(jié)目的錄制。

楊奇娜個人抖音號上發(fā)布了訃告。
PART01
低血糖為何致命?
低血糖,顧名思義是指體內血糖的濃度低于正常下限。
醫(yī)學上,對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有不一樣的低血糖判斷標準。
1.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標準:≤3.9 mmol/L
2.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標準:≤2.8 mmol/L
低血糖為何能致命?
低血糖帶來的傷害可以這樣理解: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數年血糖達標帶來的好處。
血糖水平上升后,癥狀通常能緩解,但長時間的嚴重低血糖可能導致腦死亡。
糖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低血糖代表著體內能源缺失,可能導致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受損,比如認知功能障礙、小腦性共濟失調、心源性猝死等。
PART02
長時間低血糖有眾多危害
導致低血糖的誘因有很多,饑餓、嘔吐、腹瀉、空腹飲酒、運動量過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表現(xiàn)有所差異。
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湖北省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靜介紹,長時間低血糖有眾多危害。
第一,造成腦功能障礙。大腦缺乏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會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認知、運動和感覺異常。癥狀可能包括意識喪失、行為改變、抽搐等。
第二,低血糖可能導致腦組織內水分過多積聚,引起腦水腫,進而引發(fā)頭痛、惡心和嘔吐等癥狀。
第三,長時間低血糖可能導致體內碳酸氫鹽減少,血液pH值下降,損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患者可能出現(xiàn)昏迷、呼吸困難等癥狀。
第四,低血糖可能導致心臟泵血量減少,器官組織供血不足,表現(xiàn)為意識模糊、皮膚蒼白、尿量減少等。
第五,長時間的低血糖狀態(tài)會導致腦細胞因缺乏能量供應而受損或死亡。這種情況非常緊急,需要立即提高血糖水平,以避免進一步的神經損傷和生命危險。
PART03
低血糖時應該怎么辦?
對于絕大多數健康人群而言,如果是輕度低血糖,還未出現(xiàn)如抽搐、昏迷等嚴重情況,要立刻進食約15克碳水化合物。
→白糖、糖塊、糖水、蜂蜜、葡萄糖片最佳,這類食物吃進去后,很快被腸道吸收入血,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癥狀;
→餅干、點心、饅頭、含糖飲料(含白砂糖的)、粥次之;
→含糖飲料(含果葡糖漿的)、牛奶、冰激凌、巧克力等食物的升糖速度相對較慢。
15克碳水化合物有多少?此處有一個參考:
1. 4~6顆糖果(迅速嚼碎后服下);
2. 1勺蜂蜜或白砂糖;
3. 2~4塊餅干;
4. 100~200毫升含糖飲料(配料表中需含白砂糖)。
大腦對低血糖非常敏感,8~10分鐘的嚴重低血糖就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應盡快送醫(yī)。
1.意識較清醒的患者在補充單糖(如葡萄糖和果糖)食品15分鐘后,癥狀不能緩解;
2.患者一開始就表現(xiàn)為意識嚴重喪失或昏迷,身邊的人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進行求救。
總之,發(fā)生低血糖,要知道“兩個15”:吃15克碳水化合物,等15分鐘再測血糖。

PART04
平時怎么預防低血糖?
1.做好原發(fā)病的規(guī)范治療,控制常見病因,比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2.避免過于嚴苛的血糖管理,老年人謹慎使用強化治療(即短期額外使用胰島素)?!吨袊夏晏悄虿≡\療指南(2021年版)》提出“去強化治療策略”,促進老年糖尿病的精細化管理。
3.避免飲酒,酒精會影響血糖代謝。
4.避免過量運動,在體育鍛煉前后監(jiān)測血糖水平,可以及早采取措施預防低血糖。
5.有低血糖風險的患者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為自己配備葡萄糖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始終將它們放在手邊。
6.隨身攜帶糖尿病急救卡,萬一出現(xiàn)低血糖又不能自救的情況,方便路人救助,爭取搶救時間。
7.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低血糖風險,家長應隨身攜帶糖果,在孩子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時,及時讓孩子吃下補充糖分,補充糖分后15分鐘再次檢測血糖是否恢復;如果孩子要運動,應該在運動前后檢測血糖以避免發(fā)生低血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將孩子的情況同步給老師與學校。
孝敬父母
訂一份大河健康報
發(fā)行熱線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帶回家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guī)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為防丟,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xiàn)“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fā)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y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y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y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tǒng)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綜合 南方都市報 科普中國 生命時報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