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載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匯聚地,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標志著曾經(jīng)的皇家禁苑歷史性轉變?yōu)槿嗣竦牟┪镳^。今年適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一批新書集中面世或即將出版,多維度解讀、創(chuàng)新講述與它有關的故事。
其中,作家、故宮學者祝勇新作《從故鄉(xiāng)到故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九久讀書人出版,以童年視角呈現(xiàn)時代變遷。繼《太和殿》《故宮建筑細探》之后,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推出《故宮里的神獸》,展開了一幅六百年神獸圖鑒。拍完《故宮新影》,攝影家李少白新著《唯美故宮》預計今年面世,呈現(xiàn)中華美學中的皇家氣派。
穿越祥瑞圖騰表象,解讀宮闕秘語
龍、鳳、鶴、獅、象、麒麟、螭吻、甪端、蚣蝮……故宮里共有多少種神獸?它們分布在哪些地方?神獸背后又有哪些歷史演變?《故宮里的神獸》輔以近400幅圖片,解讀神獸及其所展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全書以“強政神獸”“消災神獸”“納福神獸”“寵物神獸”四大維度,系統(tǒng)梳理龍、鳳、獬豸、甪端等50余種神獸的隱秘蹤跡和各自擔當——保衛(wèi)皇權的甪端可充當香熏,辟穢清潔的同時營造出仙界意境;作為萬獸之王的犼,添瑞氣、避妖邪,還肩負監(jiān)督君王勵精圖治、明辨是非的使命;水面上歡快奔跑的海馬,是護衛(wèi)帝王、驅(qū)除邪惡的海中戰(zhàn)神……
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鄭欣淼評價,這本書論證嚴謹,并不“人云亦云”。比如故宮里為什么有很多烏鴉,有網(wǎng)友因烏鴉形象而產(chǎn)生了不好的聯(lián)想,書中基于豐富史料,分析了烏鴉與滿族祖先的原始崇拜的淵源,將其解讀為清宮遺留的“神鳥”,是當時統(tǒng)治者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又如慈寧門前的麒麟,有網(wǎng)友認為這是寓意“麒麟送子”,但結合麒麟造型在歷史上的多種功能,作者分析認為:慈寧宮作為皇太后、太妃等皇家女性長輩頤養(yǎng)天年的地方,大門外置麒麟,是皇帝們對母輩優(yōu)秀品德的贊美方式,亦為皇帝敬老養(yǎng)老的反映。

不止神獸,今年生肖蛇也躍上《故宮日歷·2025年》。這部搶手的日歷書展示紫禁城中蛇文物的同時,講述100年來故宮人守護國寶的歷程。封面主圖精心選取了欽安殿紙本神像畫的局部細節(jié)——欽安殿傲立于紫禁城御花園的南北中軸線上,始建于明代,殿內(nèi)供奉著真武大帝,莊嚴神圣,畫中的蛇靈動纏繞于東梢間馬天君右手所持槍上,栩栩如生。書中創(chuàng)新融入AR技術,讓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來。每月精選一件文物,掃描當日頁面,讀者即可沉浸式體驗三維文物展示、書畫作品動態(tài)呈現(xiàn)以及文物修復后的視頻效果等。故宮建筑在四季光影中散發(fā)浸潤歲月的光芒。

從《故宮新影》到《唯美故宮》,一張張充滿靈氣的心血之作,展現(xiàn)故宮從形貌到內(nèi)在的歷史嬗變,讓塵封的歷史“打”開、沉睡的記憶“醒”來,從而讓六百年故宮、一百年故宮博物院活力永續(xù)、生命常青。被稱為“故宮攝影第一人”,李少白以細膩的鏡頭語言捕捉了故宮建筑中的精致與宏偉,揭示了這座古老宮殿中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美學思想。滄桑和現(xiàn)代、光和影的對比交織,充分顯示出在時空巨大張力映襯下的故宮,不僅是偉大的建筑群組,更是充滿歷史感、藝術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標本。
從故鄉(xiāng)到故宮,“一種讓你朝思暮想的文化”
“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以前的‘故宮寫作’中,我更多地把故宮當作歷史發(fā)生和人物活動的一個場域。密切接觸后,我能夠近距離地觀察故宮,了解每一處細節(jié)?!睆摹对诠蕦m書寫整個世界》《故宮的古物之美》到長篇小說《國寶》,再到最新散文集《從故鄉(xiāng)到故宮》,故宮在祝勇的生命與寫作中愈加重要。他曾深情告白:“我癡迷于這座宮殿,時常會一直待到夜里。我發(fā)現(xiàn),這座舊宮殿的美,竟然那么適于在夜色里展開。它就像一個人在夜里褪去了華麗的外表、虛擬的表演,我聽得見它安靜的心跳……”

出生于沈陽,父親在軍區(qū)工作,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讓祝勇的文字既有軍旅家庭的嚴謹,又有東北市井的煙火氣。《從故鄉(xiāng)到故宮》沒有營造童話般的想象,而是以真實溫暖的筆觸,講述普通孩子如何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成長,并最終與中華文明瑰寶——故宮相遇?!皩ι蜿柟蕦m的記憶,連同我對歷史、對古典藝術的興趣,已深埋在體內(nèi),只不過自己沒有察覺而已。在北京故宮,那座巨大的宮殿里,才被一點點喚醒?!睗撋碛谧辖侵?,他覺得寫作有種無依感——“就像一只鳥,在天上飛了很久,找不到一棵樹可以落下來?!倍斪S碌墓P真正落于這座城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根。
由此,他對故鄉(xiāng)也有了新的認知:所謂的故鄉(xiāng),未必是一個地方,“它可能是一種文化,一種讓你折服、讓你激動、讓你朝思暮想的文化”?!稄墓枢l(xiāng)到故宮》既是學者對家國記憶的回望,也是獻給青少年讀者的文學禮物。少年視角與敘事方式,令宏大歷史變得可親可感,讓家國情懷融入日常生活點滴感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