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常駐嘉賓蒙曼走進懷寧縣洪鋪金雞村、石牌老街、徽班博物館、海子文化園等地,開啟“京黃故里 詩鄉(xiāng)戲韻”的文化探訪之旅。

金雞碑是懷寧縣的重要文物古跡之一,被譽為研究戲曲史的活化石,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斑@樣金雞碑目前僅存兩塊,一塊在我們金雞村保存完好,另一塊在福建省漳浦縣?!痹诤殇佹?zhèn)金雞村金雞碑文化廣場,蒙曼教授詳細了解金雞碑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據了解,洪鋪金雞碑高1.1米,寬0.75米,由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正直之神位”,兩側分別冠以“日”“月”二字;上款題為“庚戌歲 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據《懷寧縣志》記載,金雞碑的立碑時間最晚應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梨園佳弟子,無石不成班”。當中的“石”指的就是與洪鋪鎮(zhèn)相鄰的石牌鎮(zhèn)。據史料記載,石牌鎮(zhèn)始建于宋朝,到明清時期已是商埠林立,文化昌盛,當時戲曲的幾大劇種如徽劇、昆曲、青陽腔、黃梅戲等,都在石牌立足并得到發(fā)揚光大,這里誕生了“四大徽班”進京第一人高朗亭,是清代戲劇界“四大徽班”進京發(fā)起人、“京劇鼻祖”程長庚的成長地,亦是“京劇大師”楊月樓的故里;嚴鳳英、王少舫等一大批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均學藝并成名于此。漫步于石牌老街,蒙曼教授被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獨特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吧掀鸹视H國戚、王公大臣,下到販夫走卒、庶民百姓,都有其特色的盔帽,如九龍冠、平天冠、七鳳冠、元帥盔、駙馬盔等共100多個品種……”步入泰和祥戲裝盔帽社,蒙曼教授在與非遺傳承人產和寶老人的交流中,細致了解戲劇盔帽制作工藝的精妙之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徽班博物館是展示徽劇和京劇發(fā)展的重要場館之一,藏有盔帽、戲服、劇本、令牌、黃花梨二胡、戲曲嗩吶等珍貴文物300余件,展示了徽班歷史的輝煌,積聚了徽班藝術的遺存。行至館內,蒙曼教授深入探究徽劇和京劇的歷史淵源和藝術特色,領略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無窮魅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在海子故居,蒙曼教授循著歲月轍印,追憶海子的詩意人生,認真聆聽海子母親朗誦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連連表示“世界”二字用懷寧方言來讀才押韻。位于懷寧縣高河鎮(zhèn)查灣村的海子文化園是為紀念當代著名詩人海子而建,園內陳列著海子的手稿、書籍和藝術品等,展示了海子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成就。

鐫刻歷史印記的珍貴文物、一眼千年的古樸老街以及熠熠生輝的戲曲與詩歌文化為懷寧文旅融合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曼行安慶”系列活動,旨在深度挖掘和展示懷寧地域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資源共融實現共生,不斷推動文旅產業(yè)轉型升級。(湯娜 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