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村上春樹說:“人生就是一條只能向前、無法退后的單行道?!?/strong>
到了一定年紀,即便心有不甘,也回不到從前。
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年輕時奮力拼搏,努力賺錢,養(yǎng)家糊口,準備養(yǎng)老金??倫壅f一句:我有錢,老了誰也不靠。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你會漸漸發(fā)現(xiàn),金錢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底牌。
如果你手握這三張底牌,那么人生也就圓滿沒有遺憾了,日子自然會過得舒心又快樂。


丟了健康,有錢也沒地方花
人這一生,從哭聲中醒來,又在哭聲中離開,從喜開始,以悲收場。
與其追問什么是死亡,倒不如認真鉆研如何好好活著。
都說健康最重要,可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有多少人是在熬壞了身體后,才會重視。
我們曾為了財富爭得頭破血流,惱了他人害了自己;也為成功肝腦涂地、披星戴月地付出,最后卻沒能熬過健康這一大坎。
健康就好比數(shù)字1,財富、事業(yè)、家庭都是0,只有穩(wěn)住了1,才有后面無數(shù)的0,反之,則一無所有。
人生最硬核的王牌,便是身體無恙,健康常在。
曾看過一段很催淚的話:
我們總是為了太多遙不可及的東西去奔命,卻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就是燈火闌珊的溫暖和柴米油鹽的充實。這一年里,無論你賺錢是多是少,經歷的事情是好是壞,請記住,如果這一年,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人生上半場,有時候不得已犧牲掉健康,來換取財富,人生下半場,要避免再用賺來的錢買回健康,到頭來一場空。
保持身體健康,才是對自己、對家人最大的負責。


父母在,老家便不是故鄉(xiāng)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曾聽到一個小故事:
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
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厲地教導他,有時還會打他。
待他長大成人后,當他犯錯時,母親的教訓依然如故。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
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于是就問他:“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么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
這說明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yǎng)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
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p>
孟子說過:“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p>
《活著》里也寫道:“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退休后,不用再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子女也已成家立業(yè),這時便有了大把的時間去陪伴父母,盡孝。
父母尚在,我們應該感到幸福。
因為我們已經褪去了青春的青澀,洗盡了生活的鉛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和睦的家庭,晚年幸福最大的底牌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strong>
退休后就會發(fā)現(xiàn),兒女過得好,父母身體健康,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家,是每個人生命開始的地方,也是每個人必然的歸宿。
提到和睦,不禁想起楊絳一家三口溫馨的相處日常。
楊絳曾問錢鐘書:“你為什么吵架老讓著我,有時候認真反思,我發(fā)現(xiàn)并不只是你的錯?!?/p>
錢鐘書笑著回答:“就算我吵贏了,又能怎樣?贏了道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兩個人的世界,總有一個鬧著,一個笑著,一個吵著,一個哄著?!?/p>
平日里,錢鐘書因為生活技能較為欠缺,常常弄壞家里的物品,每當此時,他都感到十分局促不安。
但楊絳卻從未因此指責過錢鐘書半句,還會輕聲安慰:“不要緊,我會修?!?/p>
在《我們仨》這本書中,楊絳先生也曾感慨: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贰!?/blockquote>家庭是每個人避風的港灣,也是每個人心靈的歸宿。
不管歸家多晚,總有一盞燈為你等候,無論去到何地,都有一些人為你牽絆,這便是家的意義。
有一句歌詞這樣寫道:“我曾經親自丟掉自己的底牌,但現(xiàn)在又想憑著記憶撿起來?!?/p>
在漫長的路途中,我們一邊走一邊丟,丟過很多東西,也撿起過一些。
但不是所有事物都有重拾的機會,倘若弄丟了安身立命的底牌,只能接受命運無情的捉弄。
健康,是生活的底氣;父母,是前行的根基;家庭,是心靈的避風港。
人生是部連續(xù)劇,豐厚的底牌需要不斷積攢,年輕時多些理智與清醒,才能換來下半生的平靜與安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