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廣東省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新聞發(fā)布會舉行,正式發(fā)布廣東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兩素養(yǎng)一綱要”方案(以下簡稱“2+1”方案),即《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yǎng)框架(試行)》《廣東省中小學學生人工智能素養(yǎng)框架(試行)》《廣東省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中小學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記者獲悉,在課時方面明確要求,小學1-4年級每學年不少于6課時,小學5-6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初中7-8年級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高中階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實施基礎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兩周一課時。

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上課。受訪單位供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上課。受訪單位供圖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如鵬介紹,“2+1”方案從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師資建設、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具體要求,為各地、各中小學校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基于國家平臺整合人工智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開展師生人工智能素養(yǎng)評價提供參考。

“2+1”方案都有哪些亮點?

據悉,“2+1”方案將系統(tǒng)推進,打出AI教育組合拳。林如鵬表示,方案從目標層提出了師生素養(yǎng)框架,明確了師生素養(yǎng)能力坐標,從路徑層制定了《課程指導綱要》,提供了從課程到課堂的實施路徑。解決各地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方面“有目標可依、有課程可用、有教師可教”的問題。

此次“2+1”方案,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中小學師生人工智能素養(yǎng)框架,明確了三級指標,進行了具體化描述。尤其是《教師素養(yǎng)框架》,從意識理念、技術能力、教育應用、專業(yè)發(fā)展以及社會責任五大維度,分別回答了智能時代教師的職業(yè)使命、必備能力與責任擔當,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系統(tǒng)提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提供了指引。

其次,實行全鏈閉環(huán)設計,課程可落地、可評價。林如鵬表示,廣東著力建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全鏈條AI育人體系,課程綱要明確了廣東省人工智能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人智觀念、技術應用、智能思維、倫理責任。

該方案還提出,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建議采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活動記錄表、學習數(shù)據、作品評價、量表測量等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鼓勵各地探索人工智能將人工智能納入學生綜合素養(yǎng)評價等。

深圳教育界有何反響?

2+1”方案出臺后,在深圳教育界引發(fā)了熱烈反響。

蛇口學校物理教師李聰認真研讀了一番方案。他表示,AI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話題,剛提出來的時候,老師們并不知道如何應用于教學之中。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市、區(qū)教科院的教研員組織了多次相關培訓,讓一線教師有了更多了解和嘗試的機會?!叭缃?,‘2+1’方案的出臺,讓我看到了廣東省在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決心和力度,也對如何將AI融入日常教學中有了更清晰的方向?!?/p>

人人都知道人工智能的重要,但真正落實進一線課堂還有待實踐、反思與檢驗。深圳市南山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荔香學校副校長楊征認為,“方案從政策層面解決了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時候教,教成什么樣等人工智能與義務教育相融教育教學的本質問題。”據了解,該校3月3日成立了校級AI講師團,24名教師從12個學科入手,開始AI融入課堂的實踐與探索。接下來,楊征透露,學校將根據“2+1”方案精神,以這24名種子教師為切入口,以點帶面,以小見大,以巧見慧,全校全面推進,形成荔香學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特色。

在學習完“2+1”方案后,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校長張祖志認為,方案的體系化設計,彰顯了科學布局,方案將人工智能教育的藍圖,轉化為了“施工圖”“實景圖”,有利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整體推進。方案明確的目標,有力的措施,讓他認為將有利于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在學校的落地?!按送?,數(shù)字普惠體現(xiàn)著教育溫度,這個方案有利于破解數(shù)字鴻溝,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的落實?!睆堊嬷痉Q。

“方案意義深遠,它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將為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指明方向,助力廣東教育邁向智能化新時代。”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總校長、育才實驗學校校長龔振稱,該集團將認真學習,切實落實,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整合優(yōu)質資源,組建專業(yè)師資隊伍,開發(fā)特色課程,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助力培養(yǎng)適應時代需求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