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絲芙蘭的獨家品牌(Exclusive Brands)都是這個高端美妝零售商對外的一張亮眼名片。一線大牌和同名自有品牌之外,絲芙蘭的獨家品牌承擔著撐起門店三到四成銷售額的重任。
自20年前以先鋒姿態(tài)登陸中國市場以來,“獨家先售”策略吸引了原本屬于百貨專柜的客戶資源,也為絲芙蘭穩(wěn)固了一批勇于嘗新的顧客。
如果沒有這個護城河,絲芙蘭就只是另一個“敷衍了事”的零售商。

目前,絲芙蘭獨家品牌中,有如蔚藍之美(WEI)這樣獨家合作12年有余的常青樹,也有如MAISON de SIT.E之類因獨特調(diào)性后來居上補位的新面孔。
但肉眼可見的,在中國市場,絲芙蘭的獨家品牌們正在變得面目模糊。
01
曾經(jīng)獨一份的“獨家品牌”,現(xiàn)成“偽命題”?
或許每一個邁進絲芙蘭的人都曾被拉到獨家品牌的面前接受推銷。
以微藻油凝珠顆粒的蛋白凝露為特色的ALGENIST奧杰尼、結(jié)合中草藥成分和現(xiàn)代配方科技的WEI蔚藍之美、或是同屬LVHM旗下以普洱茶為主要原料的茶靈,都是絲芙蘭柜姐口中的口碑推薦。
而彼得羅夫的角鯊烷油、美伊娜多的潔面、伊詩貝格的V臉精華、雅詩敦的噴霧、蘭嘉絲汀的防曬、思琦瑩的精華液、Leanon兩兩和oleva+的面膜……更是絲芙蘭會員耳熟能詳?shù)谋刭I單品。
這些與絲芙蘭攜手共進的“獨家品牌”,不僅是絲芙蘭最可靠的合作伙伴,更是其在中國市場成長壯大的重要見證者。
在過去的20年間,絲芙蘭中國引入了多個獨家品牌,涵蓋了護膚、彩妝、香水等多個品類。

△ 2024年絲芙蘭上新參與品牌
這些品牌不僅豐富了絲芙蘭的產(chǎn)品矩陣,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部分獨家品牌逐漸調(diào)整了市場策略,撤出絲芙蘭,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
不妨喚醒一下長期記憶。
十年前,想要購買歐緹麗、蔚藍之美等品牌,消費者只能前往絲芙蘭。
然而,隨著電商的興起,這一局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美妝零售市場渠道競爭日益白熱化。品牌直營的線上線下專柜,憑借其官方權(quán)威與專業(yè)服務,穩(wěn)穩(wěn)占據(jù)一方陣地;以話梅為代表的線下集合店成為美妝愛好者的新寵;海外旗艦店則搭建了直通全球美妝的橋梁;代購海淘滿足消費者對于小眾、稀缺美妝產(chǎn)品的獨特需求;免稅渠道更是以一線高化品類占據(jù)了極佳的價格優(yōu)勢,吸引了眾多精明的消費者;而KOL直播則通過達人推薦與即時互動,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購物參考。
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5g時代,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削弱了絲芙蘭“獨家品牌”的稀缺性。

最近兩年,絲芙蘭引入的獨家品牌中,如Drunk Elephant醉象、OLAPLEX歐拉裴等,早已布局線上銷售渠道,只是將線下經(jīng)營權(quán)交給了絲芙蘭,2024年入駐的墨爾本功效護膚潮牌GROWN ALCHEMIST艾科美有天貓海外旗艦店、韓國純凈彩妝品牌DEAR DAHLIA有小紅書店鋪;更不用說最新入駐的The Ordinary同步落地小紅書并開始直播。
多年來,絲芙蘭在高端美妝市場承擔的角色不僅是渠道商,更是美妝趨勢的挖掘和推動者。在沒有“小紅書”的時代,絲芙蘭就是最潮流的美妝種草機。
現(xiàn)如今,小紅書已經(jīng)成為海外小眾品牌搶灘中國的橋頭堡,以章小蕙為代表的買手更是變身海外寶藏品牌入華破圈的登云梯。
絲芙蘭的諸多獨家品牌選擇渠道重構(gòu)。

△ 雅詩敦聲明
主打抗糖概念的cocochi cosme曾在2020年入駐絲芙蘭,隨后悄無聲息地退出。如今,小紅書成為品牌的全球旗艦店;貝德瑪“姐妹”品牌雅詩敦,2015年進入中國市場與絲芙蘭獨家合作至2024年年中,同樣的,品牌小紅書店鋪現(xiàn)成其唯一官方渠道。
當核心品牌一一開出了各自的“旗艦店”,絲芙蘭所謂的“獨家”是否變成一個偽命題?
02
總是“慢一步”的獨家品牌和調(diào)性不符的國潮美妝
在電商沖擊、品牌渠道多棲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絲芙蘭的獨家品牌策略還面臨著小眾品牌姍姍來遲,爆品易斷貨的供應鏈挑戰(zhàn)。
雖然中國市場是絲芙蘭在整個北亞市場中表現(xiàn)最好的區(qū)域市場,比海外其它地區(qū)絲芙蘭相比,國內(nèi)的絲芙蘭,長期缺少獨家合作的小眾品牌。

The Ordinary「研度公式」是絲芙蘭今年首個盛大引入中國市場的獨家品牌,但市場給出的反饋普遍是“現(xiàn)在才來?”
甚至連Kat Von D、Fenty Beauty這種同屬LVMH大家庭的品牌,進駐速度都差強人意。Fenty Beauty早在2017年就登陸了美國絲芙蘭門店,直到2024年才進駐中國,足足晚了七年。
動物實驗政策早已松動,而海外熱款Rare Beauty、Kylie Cosmetics在一眾期盼聲中遲遲未見蹤影。

匈牙利小眾奢華溫泉護膚品牌Omorovicza奧慕泉于去年2月加入中國絲芙蘭的Next Big Thing計劃,成為該計劃中五個高端國外小眾品牌的其中一員。但拳頭產(chǎn)品皇后水(皇后青春玫瑰噴霧)在絲芙蘭已經(jīng)斷貨快一年了,只能在品牌海外旗艦店和代購處買到。
尤其耐人尋味的是不斷新陳代謝的國貨品牌。
擁抱國貨,共同推出渠道限定品牌是絲芙蘭在地化的重要舉措。

2017年,瑪麗黛佳COLOR STUDIO成為繼佰草集太極后入駐絲芙蘭的首個國貨品牌,隨后相宜本草高端線相宜本草唐、瑪麗黛佳旗下YES!IC、毛戈平·光韻等相繼入駐。

△ 中國品牌發(fā)光計劃
2022年,絲芙蘭發(fā)起“中國品牌發(fā)光計劃”,將相宜本草唐、瑜冪、毛戈平·光韻、瑪麗黛佳COLOR STUDIO、oleva+等11個品牌聚集到鎂光燈下,稱將在3年內(nèi)扶持其中5個本土品牌成為銷量過億的高端美妝代表。
如今,這11個品牌中,瑜冪全平臺銷聲匿跡,相宜本草唐、oleva+、兩兩、beauty junko都已撤出絲芙蘭。

最新入駐絲芙蘭的MAISON de SIT.E、大眾護膚品牌UNISKIN優(yōu)時顏以及完美日記旗下的美妝品牌小奧汀、底妝品牌blank me半分一,有半數(shù)都批評“不搭調(diào)”,沒有體現(xiàn)品牌或產(chǎn)品線“獨家”之處。
“絲芙蘭已經(jīng)快成下一個屈臣氏?!庇新曇粝赋?。
03
與屈臣氏的另一個互文,出現(xiàn)在令人詬病的尾隨式導購上。
新時代的年輕購物者似乎喜歡悠閑的自助服務模式——業(yè)內(nèi)稱之為“公開銷售”——即使價格同樣高。這也是如話梅、調(diào)色師等美妝零售新物種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xiàn)在的絲芙蘭,簡直像十年前的屈臣氏。
“門口懸掛有計數(shù)器,進來的人看成交率,構(gòu)成店里的考核KPI。如果進來的顧客不跟著,領(lǐng)導感覺員工工作不認真有問題。這是規(guī)則制定管理問題?!币晃唤z芙蘭BA無奈地解釋。
自2005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店鋪至今,絲芙蘭一直是高端美妝零售的引領(lǐng)者,20年過去了,吃盡了中國高端美妝崛起的紅利后,絲芙蘭無可避免開始走下坡路。

從2022年起,一直盈利的絲芙蘭中國,業(yè)績慘遭滑鐵盧。2022年,絲芙蘭中國虧損1.9億元;2023年,虧損雖收窄至1.4億元,但頹勢未改,2024年上半年,繼續(xù)虧損0.94億元。
問題一直存在,2024年成為問題集中暴露的一年,高層頻繁變動的一年。
2024年1月19日,前絲芙蘭大中華區(qū)總經(jīng)理陳冰因個人原因卸任,過渡期內(nèi),由絲芙蘭亞洲區(qū)總裁Alia Gogi直接管理大中華區(qū)的業(yè)務。4月15日,丁霞履新絲芙蘭大中華區(qū)總經(jīng)理,直接向絲芙蘭亞洲區(qū)總裁Alia Gogi匯報工作。
同年8月,絲芙蘭公開確認將在中國裁員120人。
裁員的背后,正是絲芙蘭在華發(fā)展受阻。丁霞上任不到一年,絲芙蘭現(xiàn)任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Guillaume Motte接手,直接負責大中華區(qū)的業(yè)務管理。
這一年,更成為絲芙蘭獨家品牌集中選擇與其“分手”的一年。
在2024年,相宜本草唐、oleva+紛紛從絲芙蘭撤柜;Kenzo的護膚線凱卓(Kenzoki)從絲芙蘭撤柜;美伊娜多毅然調(diào)整了絲芙蘭渠道,撤柜了大多數(shù)的柜臺,保留絲芙蘭線上;法國高定護膚彩妝品牌BY TERRY泰芮幾乎全線產(chǎn)品均在五折銷售,而絲芙蘭是該品牌在中國大陸的唯一官方渠道。

截至2022年,蔚藍之美品牌持續(xù)保持絲芙蘭獨家品牌第一的地位,2023年依然是增長態(tài)勢,2024年則踩了急剎車。豫園股份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化妝品業(yè)務表現(xiàn)不佳,營業(yè)收入為2.98億元,同比下滑34.03%,雖然豫園股份沒有明確指出蔚藍之美是否下滑,但作為其美麗健康版塊的頂梁柱,蔚藍之美品牌增長承壓已是不爭事實。
如果連獨家品牌的第一名都開始吃不到肉,其他品牌更加喝不到湯。
絲芙蘭在中國市場的獨家品牌問題并非一朝一夕之困,而是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
面對這些問題,絲芙蘭必須從戰(zhàn)略高度重新審視其品牌布局,在品牌定位、產(chǎn)品多樣性、消費者體驗和市場適應性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調(diào)整,以重新贏得市場的認可。
熱門跟貼